《中醫詞典》解釋「關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關節,出自《靈樞·官針》:“病水腫不能通關節者”。中醫學對關節一詞之用有兩種不同含義。

其一為解剖部位名,即骨與骨相接之處,有屈曲伸展並旋轉活動功能者,稱為關節。如肩關節、肘關節、髖關節、指(趾)關節等等,另有不能屈伸旋轉活動者則為不動關節,如腰骶關節,骶尾關節等。

其二則系瘡瘍癰疽病勢發展之時日順序之名詞。《外科正宗》卷一稱:“關節在於斯時變生出於此候”之註文中曰:“關節者,陽瘡以十四日為關,陰瘡二十一日為節,此時務要出膿,勢定不可過攘,但膿出方自腐脫,腐脫方自肌生,肌生方自收斂,收斂方自瘡平,此為瘡之關節,亦由次序來也。如期不得膿者,後即便有變生,為一關順,後必多順,一關逆,後必多逆,以此觀之,不可不察也。”兩種含義截然不同,不可不辨也。

關節是人體運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骨與骨之間的連接處。關節的種類有很多,根據其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最常見的關節類型是滑膜關節,這種關節的兩個關節面之間有一個關節囊,關節囊內充滿了滑液,可以起到潤滑和減震的作用。滑膜關節的運動範圍較大,可以進行多種運動。

另外一種常見的關節類型是圓錐關節,這種關節的兩個關節面不完全相交,而是形成一個圓錐形的關節面。圓錐關節的運動範圍較小,只能進行屈伸和旋轉運動。

關節是人體運動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使人體的各個部位進行運動,是人體正常活動的基礎。因此,關節的健康對人體非常重要。

如果關節出現了問題,比如關節炎、關節疼痛等,就會影響到人體的正常活動。因此,如果出現了關節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