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背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背痛的中醫理論

背痛指的是背部因某種原因引起的疼痛感。在中醫理論中,背痛被歸屬於不同的病名,如《素問.陰陽別論》將之歸屬於"風厥",《金匱要略》則歸屬於"胸痹"。

胸痹和背痛

胸痹痛雖然也有背痛的症狀,但以胞痛為主,需要另行討論。常見的背痛證候有風寒侵襲引起的背痛和氣血凝滯引起的背痛。

風寒引起的背痛

風寒侵襲造成的背痛多發生在素體虛弱的人身上。風寒入侵太陽經,寒主凝滯,導致經絡閉阻,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起疼痛感。這種情況下,患者會出現背部板滯、牽連頸項、項背強痛、肩胛不舒,有時還伴有惡寒的感覺。舌苔薄白,脈浮緊或弦細而累。治療這種情況主要以去風寒為主,常用羌活勝濕湯加減來進行治療。

氣血凝滯引起的背痛

氣血凝滯引起的背痛多發生在老年人或久病體弱者身上。這些人常常氣虛血少,氣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流不暢,氣滯血凝,經絡得不到養分,所以會出現背部痠痛的症狀。患者在睡後背部會感到痠痛,有時還會有麻木的感覺,但是起床活動後痛感會減輕。舌苔青,脈沉澀或細。這種情況的治療以益氣養血為主,常用蠲痺湯配合小活絡丹作為治療。

背痛的病因和臨床治療

背痛可以是外因引起的,也可以是內因引起的。根據《醫學入門.問證》的記載,短暫、劇烈的背痛屬於外感,而長期的背痛則屬於虛損和鬱滯。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選擇適宜的引經藥物,如防風、羌活,可以取得更好的療效。

根據《雜病廣要.肩背痛》引用的《醫學六要》記載,肥胖的人常常伴有痰濕,年齡較大的人則容易出現虛損和鬱滯的症狀。對於這些情況,治療上需要除濕化痰、補脾補腎。

此外,過度飲酒或過飽也可以引起背痛,這時需要節制飲食。體型瘦小的人則多與血量不足和陰虛相關,這些人需要養血清火,常用四物、酒芩、連、丹皮等藥物。對於背痛,還需要加入羌活、防風等引經藥物。對於肥胖者,少量配合附子也是可行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