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古籍記載「頭旋」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寒邪與臟氣相搏,結聚少腹,冤熱而癇,溲出血液者。亦稱疝(疒^頹)、蠱者。《素問.玉機真臟論》:「脾風勿治。脾傳之腎,病名曰疝瘕,少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諸病源候論》卷二十:「疝者痛也,瘕者假也,其病雖有結瘕而虛假可推移,故謂之疝瘕也。由寒邪與臟腑相搏所成。其病腹內急痛,腰背相引痛,亦引小腹痛。」《類證治裁》卷七治用烏頭梔子湯加橘核、桃仁、吳萸。中醫古代典籍中記載相關穴道如下:
1.《針灸大成》:「主頸項轉側難,癭氣,鼻衄,鼻瘡,鼻窒,鼻多清涕,頭旋,尸厥,口喎,喘息,頭重,暫起僵仆,癭瘤。」
1.《針灸大成》:「主足不任身體,肩背痛欲折。目瞑視,頭旋腦痛,頭風,鼻不知香臭,腦重如脫,頂如拔,項強不可回顧。」
1.《針灸大成》:「主膝痛不可屈伸,傷寒汗不出,腰脊痛,胸中鬱鬱,熱甚不已,頭風振寒,項強不可俯仰,痎瘧,頭旋,勞氣咳嗽,身熱目眩,腹痛,僵仆不能久立,煩滿裡急,身不安,筋攣癲疾,身蜷急大。」
1.《針灸大成》:「頭旋: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
1.《針灸大成》:「頭旋: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
1.《針灸大成》:「頭旋: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
1.《針灸大成》:「頭旋: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
1.《針灸大成》:「頭旋:目窗百會申脈至陰絡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