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答》~ 卷上 (31)
卷上 (31)
1. 第十八章 腎經解說
問:腎經解說呢?
答:太陽經終足小指之外,少陰經即起足小指之下,以見一表一里,相趨應也。起足心,循內踝,太陽行外踝,少陰行內踝,上股貫脊,屬腎絡膀胱,臟與腑所以交通。循喉嚨者,腎上連肺,聲音出於肺,而生於腎也。挾舌本者,腎主液,所以出於口也。其支者,出絡心,以見心腎相交、坎離互濟之義耳。
湧泉穴,為腎脈極底,最忌瘡漏泄氣。太谿在內踝後,足跟骨上,此處有動脈,《內經》皆以為診。凡病且死,此脈不絕者,尚可救活。陰谷穴,在膝內側輔骨之際,又上股入小腹,絡膀胱。循臍旁一寸,名肓俞穴,謂肓膜之要會在此也。上絡心,循喉嚨,挾舌本,雖不列穴名,而腎經之主化,在絡心循喉挾舌處為尤多。
舌下廉泉,尤津道之要也。
又腎開竅於二陰,前陰是膀胱下口,主出溺。膀胱者,腎之府也。腎主水,化氣化水,從前陰而出,故前陰系腎之竅。又前陰有精竅與溺竅相附,而各不同。溺竅內通於膀胱,精竅則內通胞室,女子受胎,男子藏精之所,尤為腎之所司。故前陰有病溺竅者,有病精竅者,不可不詳辨也。
後陰是大腸下口,宜屬脾胃,然其體在下,以部位言之,凡在下者皆腎所司。腎液充腴,則肛門不結;腎氣充攝,則不脫肛。惟其二陰,皆屬腎竅,故《經》言腎為胃關,以飲食之質皆從二陰出也。西醫圖書二陰甚悉,然不知二陰究屬何臟,所以治法不精。今按腎開竅於二陰,而前陰之病多出心肝,後陰之病多由脾胃。
又以耳為腎竅,與心開竅於舌之義相同,總見五臟錯綜,互相通貫也。腎形如豆,又似豬腰子,腎中有油膜一條,貫於脊骨,是為腎系。此係下連綱膜,又有氣管由肺而下附脊,循行下入腎系,而透入綱膜,連於丹田。兩腎屬水,中間腎系屬火,即命門也。命門為三焦膜油發源之所,故命門相火布於三焦,焦即油膜也。
舊說多誤,西醫析言之,而不能會通也。(詳考《內經自見》)又腎靠脊而生有膏油遮掩,附腎有薄膜包裹,西醫名為腎衣,此衣發於腎系,乃三焦之源也。腎系,是油膜層疊結束而成一條貫脊系中內竅,通脊髓最深之竅也。其次為氣管,外通於鼻,以吸天陽下入丹田,為生氣之根。
又其次為溺竅,水入胃,散膜膈中,以入腎系,合為溺竅,透入下焦,乃入膀胱。西醫但言氣管、溺管,而不知化精通髓,尤有一管。名曰命門者,水中之陽,外通天氣,為生命之根源也。《內經》未言溺過腎中,然讀三焦為水道,膀胱為水府,腎為三焦膀之胱,主其司溺,從可知矣。
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色為黑,在音為羽,在聲為呻,在變動為慄,在竅為耳,在味為咸,在志為恐,在液為唾,其榮為發,其臭為腐,其數六,其谷豆,其畜豕,其蟲麟,其果慄,其菜藿。
白話文:
章節標題: [第十八章 腎經解析]
內容: 問:能解釋一下腎經嗎?
答:當太陽經結束於腳的小趾外側,少陰經隨即在腳小趾下方開始,顯示了體表與體內相互連接、相輔相成的關係。它從腳底開始,沿著內踝線行走,太陽經行走在外踝,而少陰經則在內踝,向上穿過大腿,貫穿脊椎,連結腎臟並網絡膀胱,這是內臟與腑器交流的方式。穿過喉嚨的經脈,因為腎臟與肺部相連,聲音雖然源自肺部,但其實是腎臟賦予的生命力。夾持舌頭基部的經脈,因為腎臟主管體液,所以會從口腔分泌出來。其分支,向外連結心臟,這表明心臟與腎臟的相互交織,以及坎離(心腎)的互補互助。
湧泉穴,位於腎脈的最低點,最怕瘡癰或漏氣。太谿穴在內踝後方,腳跟骨上方,此處有動脈,《內經》認為這是診斷的關鍵。當病人瀕臨死亡,只要這個脈搏還存在,就有機會挽回生命。陰谷穴,在膝蓋內側的輔骨邊緣,再往上大腿進入小腹,網絡膀胱。沿著肚臍旁的一寸處,稱為肓俞穴,這是肓膜的重要匯聚點。向上連結心臟,沿著喉嚨,夾持舌頭基部,雖然沒有列出具體的穴位名稱,但是腎經的主要功能,特別是在連結心臟、穿喉嚨、夾舌頭的地方表現得更為突出。
舌下廉泉,更是津液通道的重要位置。
另外,腎臟的孔竅分佈在兩個陰部,前陰是膀胱的下端出口,主要負責排尿。膀胱是腎臟的附屬器官。腎臟主管水分,將氣體轉化為水分,從前陰排出,因此前陰是腎臟的孔竅。此外,前陰有精竅和尿竅相鄰,但功能不同。尿竅內部直接通向膀胱,而精竅則通向胞室,是女性懷孕和男性儲存精子的地方,更是腎臟主管的範疇。因此,前陰的疾病可能涉及尿竅或精竅,需要仔細區別。
後陰是大腸的下端出口,理論上應該屬於脾胃系統,然而,由於它的位置在下方,從解剖學的角度看,所有位於下方的器官都受到腎臟的影響。當腎臟的液體充足,肛門就不會緊閉;腎氣充足,就不會發生脫肛的情況。由於兩個陰部都屬於腎臟的孔竅,因此《經》中提到腎臟作為胃的關卡,因為食物的物質都是通過兩個陰部排出體外的。西方醫學對兩個陰部的描述非常詳細,但是他們不知道兩個陰部到底歸屬於哪個臟器,這就是為什麼他們的治療方法並不精確。根據我們的研究,腎臟的孔竅在兩個陰部,前陰的疾病通常與心臟和肝臟有關,而後陰的疾病通常與脾胃有關。
此外,耳朵也被視為腎臟的孔竅,這與心臟開孔在舌頭上的意義相同,都反映了五臟之間的複雜關係和相互聯繫。腎臟的形狀像豆子,又像豬的腰子,腎臟中有一條油膜貫穿脊柱,這就是腎系。這個系統下端連接網膜,又有氣管從肺部向下附著在脊椎上,沿著下行路徑進入腎系,穿透網膜,連接到丹田。兩個腎臟屬於水元素,而中間的腎系屬於火元素,即命門。命門是三焦膜油的起源地,因此命門的相火可以擴散到三焦,焦即油膜。
過去的說法大多有誤,西方醫學雖然能夠詳細分析,但是無法全面理解。(詳細研究《內經自見》)此外,腎臟靠在脊椎上生成,有油脂覆蓋保護,附在腎臟上的薄膜包裹,西方醫學稱為腎衣,這個衣是由腎系發育而來,是三焦的起源。腎系,是由多層油膜堆疊而成的一條貫穿脊椎內部孔洞,通向脊髓最深的孔洞。其次是氣管,外通鼻子,吸收陽氣下降到丹田,成為生命的基礎。
再往下是尿道,水分進入胃部,通過膈膜散播,進入腎系,形成尿道,透過下焦,進入膀胱。西方醫學只提及氣管和尿道,但忽略了精氣通髓,還有一個管道。被命名為命門,它是水中的陽性力量,外部通向天空的氣息,是生命的根源。《內經》未明確說明尿液經過腎臟,但閱讀三焦是水道,膀胱是水府,腎臟是三焦和膀胱的主宰,負責控制排尿,由此可推知。
在自然界中代表寒冷,在地理上代表水,在身體上代表骨骼,在顏色上代表黑色,在音樂上代表羽音,在聲音上代表呻吟,在運動上代表顫抖,在孔竅上代表耳朵,在味道上代表鹹,在情感上代表恐懼,在體液上代表唾液,其繁榮在於頭髮,其氣味在於腐爛,其數字為六,其穀類為豆類,其動物為豬,其昆蟲為鱗翅目,其水果為栗子,其蔬菜為豆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