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廣意
《小兒推拿廣意》是清代熊應雄所著的一部專門討論兒童按摩療法的著作,該書不僅詳盡地介紹了各種小兒疾病的診斷方法和治療手段,還強調了醫者在施治過程中對病童的細心觀察與理解。本文將從理論基礎、診斷方法、治療技術以及具體病症處理幾個方面來分析此書的重點內容。
理論基礎
全書開篇即指出,小兒之身處於萌芽生發之時,其生理特徵為「既無聲色貨利之郁于中,又無勞苦飢渴之積于外」,這意味著他們的健康狀況更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且因不能清晰表達自身感覺而增加了診治難度。這種無法以言語表達自身不適的特性,使得小兒疾病的診治成為中醫領域特有的「啞科」。因此,《小兒推拿廣意》強調醫者需有「獨得之秘」,透過「審色觀形」等方式,深入洞察病童內在的病理變化,以達到「流通其血氣,調和其動靜」進而治病救人的目的。書中引述古代名醫武穆之言:「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這不僅是對醫者醫術靈活運用境界的期許,也暗含了小兒疾病診治對醫者個人經驗和臨場判斷能力的極高要求。
在總論中,作者強調了陰陽二氣在維護生命活動中的核心作用,指出「陰陽順行,則消長自然,神清氣爽;陰陽逆行,則往來失序,百病生焉」。對於「襁褓童稚」,其生理特性使得他們尤難調攝,容易因「乳食不節,調理失常」而生病。本書認為,推拿療法能夠「沉離浮坎,而使水火既濟;瀉實補虛,而使五行無克」,具有「操造化奪天功」的神奇功效,是育嬰保赤的「秘旨」和「弘功」。此外,書中確立了小兒推拿辨證施治的基本原則,如「分六陰六陽,男左女右,外呼內應」,以及重要的操作規律:「三關取熱,六腑取涼」,具體細化為「男子推上三關為熱為補,退下六腑為涼為瀉;女子推下三關為涼,推上六腑為熱」,強調了「男順女逆,進退之方,須要熟審」的重要性。這些理論原則構成了書中後續診斷和治療方法的基石。
診斷方法
《小兒推拿廣意》對於小兒疾病的診斷給予了極大的重視,認為在小兒「口不能言,脈無從測」的特點下,診斷主要依賴於細緻入微的觀察。書中雖然提到傳統的望、聞、問、切四診,但重心明顯放在望診和聞診上,特別是對外部表現的「審色觀形」。
望診方面,本書提供了多層次的觀察方法。首先是「入門察色」,指出「面部氣色」是「十二經總現之處」,通過觀察面部五位的顏色變化來判斷病情及預後,例如「赤紅多積熱」、「青驚白色疳」、「青黑眉間出」等,並將不同顏色與臟腑病變相聯繫,如「面青眼青,肝之病也;面赤唇紅,心之病也」。《指南賦》中更是用賦體的形式,詳盡地列舉了面部各個部位、爪、髮、舌、目、耳、牙齒等身體各處的顏色、形態、狀態與內在臟腑病變的對應關係,如「左頰青龍屬肝,右頰白虎屬肺」、「舌乃心之苗,目為肝之液」,並通過顏色的異常變化(如「紅光見而熱痰壅盛」、「青色露而驚癇怔悸」、「如煤之黑兮,中惡傳逆」、「似橘之黃兮,脾傷吐痢」)來判斷具體病症。此外,通過觀察手足的冷熱(如「五指冷熱歌」所述,儘管歌謠內容未全,但體現了通過溫度判病的方法)、囟門的狀態(「審候歌」提及,囟門的凹陷或凸起反映氣血的虛實)以及筋絡的變化(「筋看三關」),也是診斷的重要依據。甚至連虎口部的絡脈(「虎口憑」)也被視為小兒無脈診時判斷吉凶的重要指標。
聞診方面,主要是聽聲音和啼哭。書中「入門察色」提到「五聲由肺出」,聲音的強弱、音色變化反映肺氣乃至整體氣血的盛衰;「聽罷知虛實」。《指南賦》更是區分了啼哭的乾濕、聲音的輕重,認為「聲有輕重之不同,啼有乾溼之頓異」,並指出「病之初作,必先呵欠」、「火之將發,忽作驚啼」。
「五視法」總結了小兒診斷最重要的五個方面:視兩目、聽聲、視囟門、視形貌、視毛髮,並強調其中「兩目精神,聲音響亮」是判斷兒可保六七的關鍵指標。這五視法不僅是生理狀態的反映,更是氣血精華和先天稟賦的體現。
總之,《小兒推拿廣意》的診斷體系建立在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深刻理解的基礎上,以望診為核心,輔以聞診等方法,通過對外部細微變化的觀察來推斷內在病變,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診斷方法。
治療技術
治療部分是《小兒推拿廣意》的實踐精華。該書系統地整理了針對小兒不同病症的推拿手法。雖然提供的書本內容並未詳列具體手法名稱如鳳凰展翅法、飛經走氣法等(這些可能來自更廣泛的小兒推拿知識或本書其他部分未包含的內容),但從總論中可以窺見其治療原則和操作要領。
核心治療手段是推拿,作者將其稱作「推拿之法,誠治小兒金丹」。推拿的目的是通過手法刺激特定的部位或穴位,達到「流通其血氣,調和其動靜」,進而「沉離浮坎,而使水火既濟;瀉實補虛,而使五行無克」。
書中強調了推拿操作的辨證原則,如根據小兒的陰陽屬性(男陽女陰)和臟腑特性來選擇推拿部位和方向。明確提出了「三關取熱,六腑取涼」的治療思路,並具體說明了男女操作方向的不同(男子推上三關為熱為補,退下六腑為涼為瀉;女子反之),這體現了小兒生理「陽常有餘,陰常不足」或「陽氣稚嫩,陰氣未充」的特點以及治療時需要考慮性別差異。
除了基本的推拿手法,本書還提出了一些輔助性的治療措施。例如,「尋筋推察,次用燈火按穴而行」表明了在推拿前需要診察筋絡,並可能結合燈火灸法來加強療效。「審病針灸,對症投湯」則說明在必要時,推拿可以與針灸、內服藥物(湯劑)相配合,以達到更全面的治療效果。這種中醫傳統療法多管齊下的思路,體現了作者靈活變通、不拘泥於單一方法的治療理念。
在操作時,作者強調要「因症次第,分別而施」,根據疾病的具體情況和階段來選擇合適的手法和輔助治療,並且告誡醫者「毋偏己見,毋作聰明」,要遵循既定的診療規律和秘訣。這反映了小兒推拿治療不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辨證論治思想的體現。
具體病症處理
《小兒推拿廣意》涵蓋了廣泛的小兒疾病,從常見的感冒、咳嗽到較為複雜和危急的病症。書中《指南賦》和總論中提及了多種具體病症,並在診斷部分闡述了其臨床表現和病機分析。雖然本書內容節選並未提供針對每種疾病詳細的步驟化推拿方案,但從中可以歸納出作者處理不同病症的總體思路。
對於「急慢驚風、牙關緊閉」等危急情況,書中強調要「先視其病之所在,徐徐推醒,然後進藥」,說明推拿在急救和開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為後續藥物治療創造條件,減輕患兒痛苦。
對於驚、癇等病症,書中從病機上進行區分:「驚自熱來,癇由痰至」,並根據病程分緩急:「急驚屬熱,宜乎清涼;慢驚屬虛,宜於補治」,明確了治療的寒熱虛實方向,指導推拿手法應側重於清熱、化痰或補虛。驚與心、肝相關:「驚本心生,風從肝使」,提示在治療時應注意調理心肝。
對於痘疹等常見病,書中區分了其臟腑歸屬和治療原則:「痘曰天瘡,疹曰麻子。痘屬五臟,疹屬六腑。疹宜清涼,痘宜溫補」,這為推拿結合其他療法處理這些疾病提供了明確的方針。
對於「五疳瀉痢」、「食積癥瘕」等脾胃系統疾病,書中通過面色、形體、食慾、大便性狀等詳細的診斷描述來辨識病因,並在治療中強調「脾為之運」、「中藏積滯」等病機,治療方向應側重於健脾化濕、消積導滯。
對於「臍風」、「重舌鵝口」、「丁奚哺露」等病症,書中也提及了其特點和治療思路,例如「臍風忌於一臘」說明其發生時段和危險性,並可能配合燈火灸治。
總體而言,在具體病症處理上,《小兒推拿廣意》先通過精細的觀察診斷確定疾病性質、所屬臟腑和寒熱虛實,然後根據「男順女逆」、「三關六腑」等原則,結合具體手法(如捏、推、拿、做之功)、輔助療法(燈火灸、針灸)和藥物(湯劑),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這種靈活運用、辨證施治的思想貫穿於對各種具體病症的處理之中。
總結
《小兒推拿廣意》是清代熊應雄在繼承前人經驗基礎上,結合自身體會和陳公傳授所著的一部關於小兒推拿的重要著作。該書系統地闡述了小兒生理病理特點、以望診為核心的診斷方法、以推拿為主要手段並輔以其他療法的治療技術,以及針對不同病症的辨證施治思路。全書強調醫者需具備高超的觀察能力和靈活變通的醫術(「審色觀形」、「神而明之」),認為小兒推拿具有「神功莫測,操造化奪天功」的療效。書中豐富的診斷歌訣和具體的辨證治療原則,為後世小兒推拿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書不僅是中醫兒科尤其是推拿學派的寶貴文獻,也體現了古人對兒童生命健康的重視和探索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臨床指導意義,不僅適合專業中醫師學習,也對關注兒童健康的家庭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