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廣意》~ 卷中 (13)

回本書目錄

卷中 (13)

1. 雜症門

一無門有紋,如針入眼,五色皆主死。

一凡推法必似線行,毋得斜曲,恐動別經而招患也。

一治鼻乾,年壽推下兩寶瓶效。或曰:多推肺經,以鼻乃肺竅故也。

一久揉脾土後心,以肚響應之,謂之內消。

一脊骨自下緩緩推上,雖大人可吐也。

一小兒望後跌,承山掏之。

一三里屬胃,久揉止肚疼,大人胃氣痛者通用。

一小兒望前撲者,委中掏之,亦能止大人腰背疼。

一便秘者,燒酒在腎俞推上龜尾,推膀胱推下承山。但腳裡邊在承山旁抽骨處,亦要推下。而推此順氣之法,無急脹之患;若泄瀉亦要逆推,使氣升而泄可止。

一兩手抄停,食指盡處為列缺,止頭疼;中指盡處為外關,止腰背痛,大人通用。

一掏靠山即合谷、少商、內關,剿瘧用之。

一掏精靈,治氣喘、口歪眼偏、哭不出聲口渴。

一掏總經,推天河,治口內生瘡吐熱、人事昏沉。

一掏大指母腮穴,止吐血。

一掏湧泉,治痰壅上,重則灸之。

一揉二大指頭頂,向外轉三十六,隨掏之,主醒脾消食。

一推畢掏勞宮,所以定氣。

一𦙀門推上橫門可吐,橫門推下及伋門可泄,二穴許對掏之。

一運水入土,治身弱肚起青筋,曰水盛土枯。

一運土入水,治外由作脹眼睜,曰土盛水枯。

一危症先劈面吹氣一口,若眼皮連動,睛活轉可救;若魚目,脾絕不治。

一生血順氣,天門入虎口,揉𦙒肘。

一推驚,不可拘推三回一之說,但推中回幾下便是。

一論穴有分寸者,以小兒中指屈中節度之為寸,折半為五分,非尺之謂。

一驚之義,驚之為言筋也,筋見是也。

一當時被嚇,補童子窌,以兩手提耳三四次效。

少兒壞症一十五候:眼生赤脈(水火困絕也),貫瞳人;囟門腫起又作坑(心絕);指甲黑色(肝絕);鼻乾燥(肺絕);鴉聲(肺絕);忽作肚青筋(脾絕);虛舌出口(心絕);咬牙齒(咬人腎絕);目多直視(五臟俱絕),不轉睛;魚口(肺絕);氣急(肺絕),啼不得;蛔蟲既出(脾胃俱絕),死形真;手足擲搖經過節,靈丹妙劑也無生。

白話文:

[雜症門]

一、 如果身體的某個部位出現紋路,像針刺入眼睛一樣,且呈現五種不同顏色,這都表示情況危急,可能會導致死亡。

二、 凡是使用推拿手法,一定要像線一樣直行,不能斜曲,以免牽動到其他經絡,反而引起新的問題。

三、 治療鼻子乾燥,可以向下推拿年壽穴和兩寶瓶穴,效果很好。有人說應該多推肺經,因為鼻子是肺的竅門。

四、 長時間揉按脾土穴後面的地方,如果肚子能發出響聲,就表示體內的積滯在慢慢消除。

五、 從脊椎骨下方慢慢向上推,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產生想嘔吐的感覺。

六、 小孩向後跌倒,可以按揉承山穴。

七、 足三里穴屬於胃經,長時間按揉可以止肚子痛。成年人胃氣痛也可以使用此穴。

八、 小孩向前撲倒,可以按揉委中穴,也能夠止住成年人的腰背疼痛。

九、 便秘的人,可以在腎俞穴塗上燒酒,然後向上推至龜尾穴,再推膀胱經,接著向下推承山穴。另外,在腳內側承山穴旁邊的骨頭凹陷處,也要向下推。這種推拿方式可以順氣,不會有腹脹的危險。如果是腹瀉,就要反向推,使氣向上升,才能止瀉。

十、 兩手自然放鬆,食指盡頭的地方是列缺穴,可以止頭痛。中指盡頭的地方是外關穴,可以止腰背痛,成年人都可以使用。

十一、 按揉靠山穴,也就是合谷穴,再按揉少商穴和內關穴,可以用來治療瘧疾。

十二、 按揉精靈穴,可以治療氣喘、口歪眼斜、哭不出聲、口渴等症狀。

十三、 按揉總經穴,並推拿天河穴,可以治療口內生瘡、吐熱、人事昏沉等症狀。

十四、 按揉大拇指的母腮穴,可以止吐血。

十五、 按揉湧泉穴,可以治療痰壅上逆,情況嚴重時可以艾灸。

十六、 揉按兩大拇指的指尖,向外轉動三十六次,然後再按揉,可以達到醒脾、幫助消化的效果。

十七、 推拿結束後,要按揉勞宮穴,以達到定氣的作用。

十八、 按揉𦙀門向上推到橫門穴可以讓人想吐,按揉橫門向下推到伋門穴可以讓人腹瀉。這兩個穴位可以互相配合按揉。

十九、 運水入土,可以治療身體虛弱、肚子上出現青筋,這是因為水氣太盛而導致脾土虛弱。

二十、 運土入水,可以治療外邪引起的腹脹、眼睛睜大,這是因為土氣太盛而導致水氣虛弱。

二十一、 危急病症,先對著患者臉部吹一口氣,如果眼皮還會動,眼珠還能轉動,表示可以救治。如果眼睛像死魚眼一樣,就表示脾氣已絕,無法救治。

二十二、 為了生血和順氣,可以從天門穴推到虎口穴,然後揉按𦙒肘穴。

二十三、 推拿驚嚇,不必拘泥於推三回的說法,只要推到中間幾下就可以了。

二十四、 古代所說的穴位分寸,是以小孩中指屈曲時,中間關節的長度為一寸,一半為五分,不是用尺子量的。

二十五、 所謂的“驚”,指的是筋脈受到驚嚇而產生變化,筋脈出現異樣就是驚。

二十六、 如果是當時被嚇到,可以按揉童子窌穴,用兩手提拉耳朵三四次,就會有效。

少兒壞症十五種徵兆

一、眼球出現紅色血絲,並穿過瞳孔(表示水火陰陽失調),囟門腫起或凹陷(表示心氣衰竭),指甲變成黑色(表示肝氣衰竭),鼻子乾燥(表示肺氣衰竭),聲音嘶啞像烏鴉叫(表示肺氣衰竭),肚子突然出現青筋(表示脾氣衰竭),舌頭伸出口外(表示心氣衰竭),咬牙(咬人,表示腎氣衰竭),眼睛直視(表示五臟俱衰),眼珠不轉動,嘴巴像魚嘴一樣張著(表示肺氣衰竭),呼吸急促(表示肺氣衰竭),啼哭不出聲音,或者腹中蛔蟲出來(表示脾胃氣衰竭),出現以上症狀,都表示病危。手足亂動,表示已經病入膏肓,即使靈丹妙藥也無法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