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應雄

《小兒推拿廣意》~ 卷下 (5)

回本書目錄

卷下 (5)

1. 嘔吐門

和中清熱飲,治熱吐。

黃連(姜炒一錢),半夏(薑製一錢),茯苓(一錢五分),陳皮藿香砂仁(各七分),水煎。徐徐服之。

白話文:

黃連(用姜炒過一錢),半夏(用薑炮製過一錢),茯苓(一錢五分),陳皮,藿香,砂仁(各七分),一起水煎。慢慢地服用。

溫中止吐湯,治寒吐。

白豆蔻,茯苓(各一錢),半夏(五分),生薑(三片),水煎。磨沉香四分。熱服。

白話文:

  • 白豆蔻、茯苓(各一錢,約 3 克)

  • 半夏(五分,約 1.5 克)

  • 生薑(三片)

將以上材料混合,用清水煎煮。

  • 磨沉香四分(約 1 克)

將沉香磨成粉末。

  • 熱服

將藥湯趁熱服用。

香薷飲,治小兒感冒暑熱。乾嘔無物。

白扁豆(薑汁炒去皮二錢),厚朴(薑汁炒四錢),黃連(炒一錢五分),香薷(八錢)

白話文:

  • 白扁豆(用薑汁炒,去皮,二錢)

  • 厚朴(用薑汁炒,四錢)

  • 黃連(炒,一錢五分)

  • 香薷(八錢)

銼散水煎。不拘時候服。

丁香丸,治嘔吐不止。

丁香,半夏(生去皮各等分)

上用生薑汁浸一宿。曬乾為末。以生薑汁煮糊為丸。如黍米大。用薑棗湯下。

白話文:

將生薑汁浸泡一夜。曬乾後磨成粉末。用生薑汁煮成糊狀,做成如小米大小的丸劑。用薑棗湯送服。

六君子湯,治虛吐不止。脈沉細有寒。

人參,白茯苓,陳皮,甘草,半夏(各一錢),白朮(一錢)

白話文:

人參、白茯苓、陳皮、甘草、半夏(各一錢),白朮(一錢)。

上銼二劑。生薑二片。紅棗一枚。同煎服。

定吐紫金核,治小兒胃寒。嘔吐不止。

沉香(一錢),人參,白朮,藿香葉,半夏,木香,丁香(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沉香(一錢)、人參、白朮、藿香葉、半夏、木香、丁香(各二錢五分)。

共為末。煮麵糊為丸。如芡實大。硃砂為衣。陰乾。用時以大棗一枚去核。納藥一丸於內。濕紙包煨熟。嚼化服。用米飲壓之。

白話文: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末。煮麵糊做成藥丸。藥丸的大小像芡實那麼大。用硃砂包住藥丸。將藥丸陰乾。要服用時,先取一顆大棗,除去棗核。將藥丸放入棗中。用濕紙包好,然後用火煨熟。嚼碎藥丸後服下。服用後,再喝米湯。

麥門冬散,治熱吐不止。心神煩熱。

麥門冬,淡竹茹(各五錢),甘草(炙),人參,茅根,陳皮(各一錢)

白話文:

麥門冬、淡竹茹(各 15 公克),甘草(炒過)、人參、茅根、陳皮(各 3 公克)。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鍾。姜少許。煎五分。稍熱頻服。

消食丸,治小兒乳哺不調。飲食過度。冷氣積於脾胃。宿食不消。致令嘔也。

白話文:

消食丸,用於治療小兒由於乳哺不調、飲食過度而導致積於脾胃的寒氣,導致宿食不消而引起的嘔吐。

縮砂仁,橘紅三稜(煨),莪朮(煨),神麯(炒),麥芽(炒各五錢),香附子(炒一兩)

白話文:

縮砂仁、橘紅、三稜(加火烘烤)、莪朮(加火烘烤)、神曲(加火爆炒)、麥芽(加火爆炒),各五錢,香附子(加火爆炒)一兩。

上為末。麵糊丸綠豆大。食後紫蘇湯下二十丸。

白話文:

研磨成粉末。將其製成像綠豆般大小的丸藥。餐後用紫蘇湯送服二十丸。

泄瀉門

清熱止瀉湯,治熱瀉。

白茯苓,滑石(各一錢),白朮(六分),澤瀉(七分),川黃連(姜炒四分),加生薑二片。煎服。

白話文:

白茯苓、滑石(各一錢)、白朮(六分)、澤瀉(七分)、川黃連(姜炒四分)、加生薑二片。煎服。

溫脾止瀉湯,治寒瀉。

白朮(土炒),白茯苓(各一錢),肉果(麵裹煨五分),甘草(炙二分),肉桂(三分),加生薑二片。煎服。

白話文:

白朮(用土炒過的),白茯苓(各一錢重),肉果(用麵粉裹住,再用文火燜五分鐘),甘草(用火炙過的,二分重),肉桂(三分重),再加兩片生薑。煎服。

安胃醒脾湯,治吐瀉兼作。脾胃俱受病。

白朮,白茯苓(各一錢),滑石(水飛),砂仁(炒各七分),木香(五分)

薑棗煎服。停食加枳實山楂神麯麥芽。夾驚加膽星天麻。風加防風乾葛。暑加香薷扁豆。虛加人參。內有熱加黃連。口渴加烏梅肉。吐不止加藿香。瀉不止加升麻

白話文:

用薑棗煎湯服用。停食加上枳實、山楂、神麯、麥芽。夾驚加上膽星、天麻。風寒加上防風、乾葛。暑熱加上香薷、扁豆。虛弱加上人參。內有熱氣加上黃連。口渴加上烏梅肉。嘔吐不止加上藿香。腹瀉不止加上升麻。

香橘餅,止積瀉傷冷。

木香,青皮,陳皮(各二錢五分),厚朴(薑汁炒七錢),神麯(炒),麥芽(炒各五錢),三稜(炮三錢),香附,砂仁(各五錢),甘草(一錢)

白話文:

木香、青皮、陳皮各二錢五分;

厚朴七錢,與薑汁一起炒;

神麯和麥芽炒過後,各五錢;

三稜炮製後,三錢;

香附和砂仁各五錢;

甘草一錢。

上為末。煉蜜丸。薑湯下。

五苓散,治小兒大便泄瀉。小便不通。

白朮,茯苓,豬苓,澤瀉,肉桂(減半)

上銼劑。水煎服。

香砂平胃散,治感冒時氣。瘴癘不和。傷食停滯。泄瀉如水。心腹脹滿。或時作痛。小便不利。身熱口渴。

白話文:

香砂平胃散,用於治療感冒風寒、水土不服、飲食積滯、腹瀉如水、心腹脹滿、時常疼痛、小便不利、身熱口渴等症狀。

蒼朮,厚朴(薑汁炒各二兩),陳皮(二兩),甘草(一兩五錢),木香,砂仁(各一兩)

白話文:

蒼朮、厚朴(分別使用薑汁炒過,各二兩),陳皮(二兩),甘草(一兩五錢),木香、砂仁(各一兩)

上為末。薑棗湯下。

藿香正氣散,治感冒寒暑。霍亂轉筋吐瀉。及傷寒頭痛。憎寒壯熱。

大腹皮黑豆水洗淨),白茯苓,紫蘇,藿香,蒼朮,半夏(各三兩),白芷,厚朴,陳皮(各二兩),桔梗,甘草(各一兩)

白話文:

・大腹皮(黑豆水洗淨):黑豆,以水洗淨。

・白茯苓:茯苓,顏色為白色。

・紫蘇:紫蘇葉。

・藿香:藿香葉。

・蒼朮:蒼朮,又稱香附子。

・半夏:半夏,又稱南星。

・白芷:白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厚朴:厚朴,是芸香科植物的樹皮。

・陳皮:陳皮,是柑橘類水果的果皮,通常以橘皮或柚子皮為原料。

・桔梗:桔梗,又稱娃娃參。

・甘草:甘草,又稱甜根子草或國老。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加薑棗。水煎溫服。

六和湯,治冒暑霍亂吐瀉。

香薷,白扁豆(薑汁炒去皮各一錢五分),赤茯苓,藿香,川厚朴(薑汁炒),木瓜,砂仁(去殼研各七分),半夏(制),杏仁(各八分),人參(三分),甘草(五分),生薑為引。水煎服。

白話文:

香薷、白扁豆(用薑汁炒過,去皮,各 1 錢 5 分)、赤茯苓、藿香、川厚朴(用薑汁炒過)、木瓜、砂仁(去殼研磨,各 7 分)、半夏(已處理過的)、杏仁(各 8 分)、人參(3 分)、甘草(5 分)、生薑作為引子。水煎服用。

玉露丸,治夏月中暑熱瀉。

石膏(煅通紅一斤),白龍骨(煅紅一兩),枯礬(一兩),澤瀉(一兩),甘草(五錢)

白話文:

白石膏(煅燒至通紅,一斤)、白龍骨(煅燒至紅,一兩)、枯礬(一兩)、澤瀉(一兩)、甘草(五錢)

上為末。糯米糊為丸。每服一錢。燈心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糯米糊做成丸劑。每次服用一錢,用燈心草煎的湯送服。

益元散,治小兒伏熱泄瀉。小便短赤。煩躁啼哭。滿頭癤疿。赤遊丹毒等症。

白話文:

益元散,是治療小兒因伏熱所引起的腹瀉。症狀包括小便短少且顏色偏紅、煩躁不安、啼哭不止、滿頭生瘡癤、丹毒紅遊等。

滑石(水飛六兩),甘草末(一兩),硃砂(五錢)

上用燈心湯調服。三伏天水調服亦佳。如水瀉不止。每益元散二錢。加五倍子末七分。燈心湯下。如瀉而肚不痛。人事困倦。每益元散二錢。加白朮末山藥末各一錢。燈心湯下。中暑吐瀉。每益元散二錢。加藿香三分。丁香一分。淅米泔調下。

白話文:

上用燈心湯調服。在三伏天用冷水調服也非常合適。如果仍然瀉不止,每次服益元散兩錢,加上五倍子末七分,用燈心湯送服。如果腹瀉但肚子不痛,人體睏倦,每次服益元散兩錢,加上白朮末和山藥末各一錢,用燈心湯送服。中暑引起的嘔吐腹瀉,每次服益元散兩錢,加上藿香三分,丁香一分,用淘米水調服。

理中湯,治中寒吐痢。手足厥冷。

白朮,乾薑,人參,甘草(炙),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白朮、乾薑、人參、甘草(炒過的甘草)、再加上附子。湯的名稱就叫做附子理中湯。

上用水煎熟。加煨薑汁服之。

四神丸,治脾胃虛弱。瀉利腹痛。飲食不思。每至五更連瀉數次。

補骨脂(四兩鹽水炒),肉豆蔻(麵裹煨去油),五味子(各三兩),吳茱萸(湯泡三次炒一兩)

白話文:

  • 補骨脂:四兩,以鹽水炒製。

  • 肉豆蔻:三兩,用麵粉包裹後以文火烘烤,去除油脂。

  • 五味子:三兩。

  • 吳茱萸:一兩,以熱水浸泡三次後炒製。

上為末。用紅棗五六十枚。生薑六兩。用水煮熟。去姜用棗去皮核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白湯送下。

人參理脾丸,治瀉痢日久。脾氣虛弱。食少倦怠。面色痿黃。四肢無力。元氣欲脫。

白話文:

人參理脾丸,用於治療長期的腹瀉痢疾。症狀包括脾氣虛弱,食慾不振,疲倦怠惰,面色蒼黃,四肢無力,元氣殆盡。

白朮(四兩),人參,山藥(炒),扁豆(薑汁炒),白茯苓,苡仁(炒),神麯(炒各二兩),陳皮,砂仁,甘草(炙各一兩),煉蜜為丸。薑棗湯下。

白話文:

白術(四兩),人參、山藥(炒),扁豆(薑汁炒),白茯苓,苡仁(炒),神曲(炒各二兩),陳皮,砂仁,甘草(炙各一兩),煉蜜為丸。用薑棗湯送服。

參苓白朮散,治小兒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嘔吐泄瀉。自汗盜汗。飲食少思。中滿痞噎。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育神。醒脾悅也。

白話文:

參苓白朮散,是用來治療小孩脾胃虛弱、元氣不足、嘔吐腹瀉、自汗盜汗、食慾不振、胸悶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這個藥方性情平和不燥熱,長期服用可以養氣養神,增強脾胃功能,使心情愉悅。

人參,白朮,茯苓,山藥,甘草(各二兩),白扁豆(薑汁炒),薏苡仁蓮子,砂仁,桔梗(各一兩)

白話文:

  • 人參:兩錢

  • 白朮:兩錢

  • 茯苓:兩錢

  • 山藥:兩錢

  • 甘草:兩錢

  • 白扁豆(薑汁炒):一錢

  • 薏苡仁:一錢

  • 蓮子:一錢

  • 砂仁:一錢

  • 桔梗:一錢

上為末。薑棗湯下。

久瀉不止。大法補虛消積。

鳳髓經云。脾中有積熱遲留。至使終年瀉不休。項軟見人多哽氣。更兼清水鼻中流。少間有似黃金色。若有垂腸更不收。形症又看胸膈上。胸前深赤汗如油。唇赤生瘡眼脈赤。若不調脾命即休。

白話文:

鳳髓經上說:脾臟中有積熱遲遲不退,導致終年腹瀉不止。頸項常軟弱無力,見到人就容易哽咽。此外,清鼻涕不斷流,偶爾帶有黃金色。如果有垂腸症狀,就更難以收回。這種疾病的症狀主要表現在胸膈上。胸前皮膚深紅,汗液如油。嘴脣發紅,並伴有瘡癤,眼脈發紅。如果不調理脾臟,生命就會結束。

七味千金散,治痢下日久不瘥。

宣黃連(八分),龍骨(煨),赤石脂(煅),厚朴(薑汁炒),烏梅肉(各二分),阿膠(炒三分),甘草(炙一分)

白話文:

  • 宣黃連(0.8公克):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龍骨(煅燒,0.4公克):清熱安神、收澀固脫。

  • 赤石脂(煅燒,0.4公克):澀精止遺、固腸止瀉。

  • 厚朴(薑汁炒,0.4公克):溫中止瀉、降逆化痰。

  • 烏梅肉(0.4公克):清熱生津、止瀉。

  • 阿膠(炒,0.6公克):補血滋陰、止血止汗。

  • 甘草(炙,0.2公克):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

上為末。米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