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應雄

《小兒推拿廣意》~

回本書目錄

1. 卷中

2. 胎毒

初生小兒病症。許多名狀不同。馬牙鵝口與臍風。重舌木舌腫痛。啼哭夜間不已。丹瘍心火上攻。未曾滿月病多凶。好似風前燭弄。

夫胎毒者。乃自胎中受母熱血。故熱盛生痰。痰盛生風。風盛則口噤唇撮。胸腹脹滿。咽喉不利。乳食不進。初起則啼哭不已。病甚則啼哭無聲。蓋小兒血氣薄弱。不能制伏其毒。以致心火上炎。牙齦遍生白色。名曰馬牙。或上齶有白點。狀如粟米。名曰鵝口。或斷臍之後。

風濕所傷。侵於心脾。以致不乳口撮。肚脹青筋。名曰臍風。致於胎毒上攻。舌下像有一舌。名曰重舌。舌腫如木。名曰木舌。又或胎熱臟寒。腹痛夜啼。客忤驚竄。或孕母過食辛熱。積熱於胎。遺熱於兒。血與熱相搏。而風邪乘之。遍身赤腫。名曰丹毒。其熱如火。痛癢難當。

或發於頭面。或發於四肢胸背。俱宜急治。否則毒氣入腹。即難救矣。兒病初起。父母失於提防。或醫者誤投熱劑。往往莫救。殊為可憫。業斯術者。可不慎歟。

白話文:

剛出生的小嬰兒會出現許多不同的病症,像是馬牙、鵝口瘡、臍風、重舌、木舌等腫痛,會不停地啼哭,尤其在晚上更加嚴重,還可能因為心火旺盛而導致丹毒,這些未滿月嬰兒的病症通常很危險,就像風中的燭火一樣容易熄滅。

所謂的「胎毒」,是因為嬰兒在母胎中受到母親的熱血影響,導致體內熱氣過盛,進而產生痰,痰多了就會生風,風盛就會出現嘴巴緊閉、嘴唇收縮、胸腹脹滿、咽喉不適、無法進食等狀況。剛開始只是不斷啼哭,嚴重時可能會哭不出聲音。因為嬰兒的血氣虛弱,無法壓制這些毒素,以致心火上炎,牙齦長滿白色的小點,稱為「馬牙」;或是上顎出現像小米粒般的白色小點,稱為「鵝口瘡」;又或者在剪斷臍帶之後,因為風濕侵入心脾,導致嬰兒無法吸吮乳汁、嘴巴緊縮、肚子脹氣且出現青筋,稱為「臍風」。另外,胎毒還可能向上侵犯,在舌頭下面出現像另一條舌頭的樣子,稱為「重舌」;舌頭腫脹像木頭一樣,稱為「木舌」。

還有可能是因為胎熱導致內臟虛寒,造成腹痛、夜間啼哭、突然驚嚇等狀況。或是懷孕的母親吃太多辛辣燥熱的食物,導致熱氣積在胎兒體內,遺留給新生兒,熱氣與血液互相搏擊,風邪也趁機侵入,使得全身出現紅腫,稱為「丹毒」,發熱像火燒一般,又痛又癢難以忍受,可能發生在頭面、四肢、胸背等處。這些都應該要及早治療,否則毒氣進入腹部就會難以救治。嬰兒剛發病時,父母若沒有警覺,或是醫生誤用了熱性藥物,常常會導致無法挽回的後果,實在令人惋惜。從事醫療的人,能不謹慎嗎?

3. 臍風

風邪早受入臍中。七日之間驗吉凶。若見腹疼臍濕爛。噤聲口撮是為風。

凡嬰孩始生一七之內。腹肚脹硬。臍畔四圍浮腫。口撮眉攢。牙關不開。名臍風證。乃因剪臍帶短。或結縛不緊。致水濕侵臍。客風乘虛而入。傳之於心。蘊蓄其邪。復傳脾絡。致舌強唇青。手足微搐。口噤不乳。啼聲似啞。喉中痰涎潮響。是其候也。

治法,推三關,肺經(各一百二十),運八卦,脾土(各一百),分陰陽

如口撮只用燈火。口角兩邊各一燋。左右虎口各一燋。兩小指四節各一燋。腦門四燋。如肚上青筋脹硬。臍周圍七燋。每筋上一燋。青筋開了處一燋。湧泉穴一燋。臍腫翻出。神脫氣冷者不治。

白話文:

風邪很早就侵入肚臍之中,七天之內就能判斷是吉是凶。如果看到肚子疼痛、肚臍濕爛,而且發不出聲音、嘴巴緊縮,這就是臍風。

一般來說,嬰兒剛出生一週內,如果出現肚子脹硬、肚臍周圍腫脹、嘴巴緊縮、眉頭緊皺、牙關緊閉等情況,就稱為臍風。這是因為剪臍帶時剪太短,或是綁得不夠緊,導致水濕侵入肚臍,風邪趁虛而入,傳到心臟,積蓄邪氣,再傳到脾臟的經絡,造成舌頭僵硬、嘴唇發青、手腳輕微抽搐、嘴巴緊閉無法喝奶、哭聲沙啞、喉嚨有痰的聲音等症狀。

治療方法,推拿三關、肺經(各一百二十次),運八卦、脾土(各一百次),分陰陽。

如果嘴巴緊縮,就用燈火灸法。在嘴角兩邊各灸一處、左右虎口各灸一處、兩隻小指的第四節各灸一處、囟門灸四處。如果肚子上青筋脹硬,肚臍周圍灸七處,每條青筋上灸一處,青筋散開的地方灸一處,湧泉穴灸一處。如果肚臍腫脹翻出,呈現神氣脫失、身體冰冷的狀況,就無法醫治了。

4. 重舌鵝口

孩兒胎受諸邪熱。熱壅三焦作重舌。或成鵝口證堪憂。推掏還須針刺裂。

凡重舌生於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然脾之絡脈系舌旁。肝之絡脈系舌本。心之絡脈系舌根。此三經或為濕熱風寒所中。則舌捲縮。或舒長。或腫滿。木舌者。舌腫硬而妨乳食。此為風熱盛也。蓋舌者心之苗。心熱則生瘡破裂。肝壅則血出如湧。脾閉則白胎如雲。熱則腫滿。風則強木。口合不開。四肢壯熱。氣喘語澀。即其候也。

治法,推三關,心經,脾經(各一百),六腑,八卦,運水入土(五十),分陰陽(二十四),天河水

凡鵝口者。始生嬰孩。自一月內外。至半歲已上。忽口內白屑滿舌。則上齶戴礙。狀如鵝口。開而不合。語聲不出。乳食多艱。或生於牙齦上下。名曰馬牙。皆由熱毒上攻。名雖異治則一也。

治法,推三關,退六腑(各一百),分陰陽,撈明月,打馬過天河

再用扁銀簪腳。將牙齦刮破出血。以軟絹拭淨。古墨塗之。

白話文:

嬰兒在胎兒時期受到各種邪熱侵擾,熱邪壅塞在三焦,就可能導致重舌。也可能形成鵝口瘡,情況令人擔憂。治療上,除了推拿按摩,還需要針刺放血。

所謂重舌,是指在舌頭下方長出像舌頭一樣的東西,所以稱為重舌。脾的絡脈連繫著舌頭兩側,肝的絡脈連繫著舌頭根部,心的絡脈則連繫著舌頭的底部。這三條經脈如果受到濕熱、風寒等邪氣侵犯,就會導致舌頭捲縮、伸長或腫脹。木舌,指的是舌頭腫脹僵硬,妨礙嬰兒吸吮乳汁,這是風熱過盛的表現。舌頭是心臟的外在表現,心臟有熱就會產生瘡瘍破裂;肝臟壅塞,就會出血如湧;脾臟閉塞,舌苔就會呈現白色如雲。熱邪會導致腫脹,風邪則會導致舌頭僵硬,嘴巴無法閉合,四肢發熱,呼吸急促,說話困難,這些都是重舌的徵兆。

治療方法包括:推三關、心經、脾經(各一百次),推六腑、八卦,運水入土(五十次),分陰陽(二十四次),清天河水。

鵝口瘡,發生在剛出生的嬰兒身上,從出生一個月左右到半歲以上,突然口內出現白色屑狀物,遍佈舌頭,甚至蔓延到上顎,如同鵝的口腔。嘴巴張開無法閉合,無法發出聲音,吸吮乳汁困難。也可能長在牙齦上下,稱為馬牙。這些都是熱毒向上侵襲所造成的。雖然名稱不同,但治療方法是相同的。

治療方法包括:推三關,退六腑(各一百次),分陰陽,撈明月,打馬過天河。

另外,可以使用扁平的銀簪子刮破牙齦使其出血,用柔軟的絲綢擦拭乾淨,再塗上墨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