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廣意》~ 卷下 (3)
卷下 (3)
1. 諸熱門
生犀散,治心經虛熱。
生犀角(鎊取末二錢),地骨皮,赤芍藥,柴胡,乾葛(各一兩),甘草(炙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
白話文:
-
生犀角(研磨成細末,取二錢)
-
地骨皮(一兩)
-
赤芍藥(一兩)
-
柴胡(一兩)
-
乾葛根(一兩)
-
甘草(炙烤過的,五錢)
地骨皮散,治虛熱潮作。應時而發。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亦治傷寒吐熱及餘熱。
白話文:
地骨皮散,可以治療虛熱潮作的疾病。這種疾病會在特定時間發作,就像潮汐一樣準時。它也可以治療傷寒引起的嘔吐發熱和餘熱。
知母,甘草(炙),半夏,銀柴胡,人參,地骨皮,赤茯苓(各等分),如有驚熱。加蟬蛻天麻黃芩。若加秦艽。名秦艽飲子。
十味人參散,治潮熱身體倦怠。
白話文:
知母、甘草(炙)、半夏、銀柴胡、人參、地骨皮、赤茯苓(各等分)如果發燒,加蟬蛻、天麻、黃芩。如果加秦艽,則命名為秦艽飲子。
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朮,黃芩,當歸,白芍,葛根,加薑三片。水煎服。
大柴胡湯,解利風熱。痰嗽腹脹。及里症未解而潮熱。
白話文:
柴胡、甘草、人參、茯苓、半夏、白朮、黃芩、當歸、白芍、葛根,加上三片生薑。水煮後服用。
柴胡(四兩),黃芩,白芍(各一兩半),大黃,半夏(制各七錢半),枳實(七錢),甘草(一兩小方故多用)
白話文:
柴胡(120公克),黃芩、白芍(各45公克),大黃、半夏(各22.5公克),枳實(21公克),甘草(30公克)
上銼劑。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溫服無時。
天竺黃散,治小兒驚風熱。
白話文:
將草藥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水一碗,加入兩片生薑,煎煮至七分滿,溫熱時服用,不限定時間。
天竺黃散,用於治療小兒因風熱引起的驚厥。
天竺黃,川鬱金,山梔子,殭蠶(炒去絲嘴),蟬蛻(去土),甘草(等分)
白話文:
天竺黃、川鬱金、山梔子、殭蠶(炒去絲嘴)、蟬蛻(去土)、甘草(等分)
上為末。每歲五分。熟水薄荷湯皆可服。不拘時。
甘露散,治小兒驚熱。通利小腸。去驚涎。清心止煩。安神穩睡。
白話文:
將上面的藥材研磨成粉末。每年服用五分。可以用溫開水或薄荷湯送服,不限定時間。
甘露散用於治療小兒驚熱,能夠通利小腸,去除驚嚇引起的口水過多,清心除煩,安神助眠。
寒水石(研軟而微青中有細紋者是),石膏(研各二兩),甘草末(一兩)
白話文:
寒水石(研磨後顏色柔軟而微青,並且有細紋的就是),石膏(研磨成末,各取二兩),甘草末(一兩)
上為末和勻。量兒大小。或一錢或五分。熱月冷服。寒月熱服。用薄荷湯。或燈心湯調服。被驚心熱不寧。睡臥不安。皆可服。小便不通快。麥門冬燈心湯調下。加硃砂名加砂甘露散。一方有赤茯苓一兩尤妙。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和勻。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服用一錢或五分。在炎熱的月份服用時應冷藏,在寒冷的月份服用時應加熱。用薄荷湯或燈心湯送服。對於受到驚嚇、心煩意亂、睡臥不安的人,都可以服用這款藥方。如果小便不通暢,可以用麥門冬和燈心湯送服。如果再加入硃砂,就成了加砂甘露散。還有一種藥方中加入一兩的赤茯苓,效果會更好。
四順清涼散,治三焦積熱。遍身紅腫。口唇生瘡。驚痰潮熱。大便秘結。
當歸,赤芍藥,川大黃,炙甘草(各一錢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薄荷湯下。如小便不通。燈心湯下。
白話文:
四順清涼散,用於治療三焦積熱。症狀表現為遍身紅腫、口脣生瘡、驚痰潮熱和大便祕結。
梔子清肝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耳內作癢。身熱生瘡。或胸間作痛。寒熱往來。
白話文:
梔子清肝散,治療三焦和足少陽經的風熱。耳內發癢。身上發熱生瘡。或胸間疼痛。寒熱交替。
柴胡,黑梔,丹皮(各一錢),茯苓,川芎,芍藥,當歸,牛蒡(炒各七錢),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
柴胡:1錢
-
黑梔子:1錢
-
丹皮:1錢
-
茯苓:7錢
-
川芎:7錢
-
芍藥:7錢
-
當歸:7錢
-
牛蒡(炒):7錢
-
甘草:3分
柴胡清肝散,治肝膽三焦。風熱怒火。或乍寒乍熱。或身熱頭髮瘡毒等症。
白話文:
柴胡清肝散,用於治療肝膽三焦。風熱怒火。或時冷時熱。或身體發熱、頭髮長瘡、中毒等症狀。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炒),人參,川芎(各一錢),黑梔(一錢五分),連翹,甘草(各五分),桔梗(五分)
上水煎服。
滋腎丸,治腎熱。
白話文:
柴胡一錢五分,黃芩炒後,人參、川芎各一錢,黑梔子一錢五分,連翹、甘草各五分,桔梗五分,加水煎服。此方名為滋腎丸,用於治療腎熱。
黃柏(酒拌炒焦三錢),知母(二錢),肉桂(五分)
上為末。水法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空心白湯送下。
白話文:
黃柏(先用酒拌勻,再炒至焦黑,用量三錢),知母(用量二錢),肉桂(用量五分)
牛黃涼膈丸,治風壅痰實。蘊積不散。頭痛面赤。心煩潮熱。痰涎壅塞。咽膈不利。睡臥不安。口渴唇焦。咽痛頰赤。口舌生瘡。
白話文:
牛黃涼膈丸,用於治療風熱痰火蘊積,不散引起的頭痛、臉紅、心煩、口渴、嘴脣乾燥、咽喉腫痛、面頰潮紅、口舌生瘡等症狀。
牛黃(一錢),甘草(一兩),寒水石,牙硝(枯),石膏(二兩),紫石英,片腦,麝香(各五分),膽星(七錢五分)
上蜜為丸。重三分。薄荷人參湯。嚼下一丸。
白話文:
牛黃(一錢):一種珍貴的中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作用。
甘草(一兩):一種常用中藥,具有補中益氣、潤肺止咳的作用。
寒水石: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牙硝(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作用。
石膏(二兩):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作用。
紫石英: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作用。
片腦:一種中藥,具有醒腦開竅、清熱解毒的作用。
麝香(各五分):一種名貴中藥,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作用。
膽星(七錢五分):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的作用。
三黃丸,治三焦積熱。眼目赤腫。頭項腫痛。口舌生瘡。心膈煩躁。大小便秘澀。五臟實熱。或下鮮血。瘡癤熱毒。
白話文:
三黃丸,用於治療三焦積熱引起的症狀:
-
眼目赤腫:眼睛發紅、腫脹。
-
頭項腫痛:頭部和頸部腫脹、疼痛。
-
口舌生瘡:口腔和舌頭上生瘡。
-
心膈煩躁:心中煩躁不安,胸膈不適。
-
大小便祕澀:大便和排尿困難。
-
五臟實熱:臟腑內熱過盛。
-
或下鮮血:可能出現血便。
-
瘡癤熱毒:皮膚上的瘡癤熱毒、感染。
黃連,黃芩,大黃(煨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白湯送下。
火府丹,治小兒壯熱。
生地黃,木通,甘草,黃芩
上水煎服。
金蓮飲子,治小兒壯熱潮熱。眼赤口瘡。心煩躁悶。咽乾多渴。
防風,甘草(炙),連翹,柴胡,山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梔子仁湯,治陽毒吐熱。骨節疼痛。下後熱不退者。
白話文:
黃連、黃芩、大黃(各等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到二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火府丹用於治療小兒高熱。
生地黃、木通、甘草、黃芩用水煎煮後服用。
金蓮飲子用於治療小兒高熱及潮熱、眼睛紅赤口腔潰瘍、心煩燥悶、咽喉乾燥多渴等症狀。
防風、炙甘草、連翹、柴胡、山梔子(各等分)研磨成粉末,每次取二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梔子仁湯用於治療陽毒發熱、關節疼痛以及瀉下後仍然發熱的情況。
梔子仁(酒炒),赤芍,大青,知母(各一兩),升麻,黃芩,石膏(各二兩),柴胡(一兩五錢),甘草(五錢),杏仁(二兩去皮尖炒微黃)
白話文:
梔子仁(用酒炒過的),赤芍藥,大青葉,知母(各一兩),升麻,黃芩,石膏(各二兩),柴胡(一兩五錢),甘草(五錢),杏仁(二兩,去皮尖,炒至微黃)。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薑三片。水煎服。
五物人參湯,治肚熱咳嗽。心腹脹滿。
人參(去蘆),甘草(各半兩),麥門冬(去心),生地黃(各一兩半),茅根(半握)
上為粗末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柴苓湯,治小兒溫壯伏熱來去。
柴胡(三錢五分),麥門冬,人參(去蘆),赤茯苓,甘草(各二錢五分),黃芩(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五物人參湯用於治療肚子熱和咳嗽,以及心腹部位的脹滿不適。
所需材料包括:去掉根部的人參、甘草(各半兩),去心的麥門冬,生地黃(各一兩半),茅根(半握)。
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柴苓湯適用於治療小兒體內溫熱引起的症狀來回出現。
所需材料有:柴胡(三錢五分),麥門冬,去掉根部的人參,赤茯苓,甘草(各二錢五分),黃芩(五錢)。
上銼散。每服二三錢。加小麥二十粒。竹葉三片。水煎服。
白話文:
上銼散。每次服用二到三錢。加入二十粒小麥,三片竹葉。以水煎服。
三黃犀角散,治溫壯心熱。神志不安。大腑秘結。
大黃(酒浸蒸),黃芩,黃梔子,犀角屑,鉤藤鉤,甘草
各等分。為末。每服五分。熱湯調下。量兒加減。
地骨皮散,治小兒骨蒸。寒熱往來。心膈煩悸。及傷寒後餘熱未解。
白話文:
三黃犀角散可以治療體內熱盛、心煩意亂和大便乾結的症狀。
所需材料包括:酒浸蒸的大黃、黃芩、黃梔子、犀角屑、鉤藤鉤以及甘草,這些藥材要等量混合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熱水調服。根據兒童的情況調整劑量。
地骨皮散適用於兒童因骨蒸引起的寒熱交替、心情煩躁不安,以及感冒後仍有殘留熱度未退的情況。
柴胡(去蘆),地骨皮(各二兩),知母,甘草(炙),龜甲(醋炙黃),黃芩,人參(各二錢半),赤茯苓(五錢)
上銼碎。一歲二錢。水六分。薑梅各一片。煎三分。不拘時服。
白話文:
柴胡(去蘆),地骨皮(各二兩),知母,甘草(炙),龜甲(醋炙黃),黃芩,人參(各二錢半),赤茯苓(五錢)
- 柴胡:去蘆,指去除柴胡的莖部。
- 地骨皮: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的功效。
- 知母: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生津、潤肺的功效。
- 甘草:炙,指將甘草烘烤至焦黃,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
- 龜甲:醋炙黃,指將龜甲用醋浸泡後烘烤至黃色,具有滋陰、補腎、強筋壯骨的功效。
- 黃芩: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燥濕、止痢的功效。
- 人參: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補血、生津、安神的功效。
- 赤茯苓:一種中藥材,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的功效。
以上藥材混合在一起,具有清熱、涼血、滋陰、補腎、益氣、止痢、利水、滲濕、健脾的作用。可以用於治療熱病、陰虛、血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靈犀飲,治骨蒸潮熱。盜汗咳嗽。少食多渴。面黃肌瘦。肚急氣粗。虛熱餘熱通用。
白話文:
靈犀飲,可以治療骨蒸潮熱、盜汗、咳嗽,以及少食、多渴,還有面黃、肌瘦、肚急、氣粗等症狀,對於虛熱、餘熱都可以通用。
犀角屑,胡黃連(各五錢),白茯苓,人參,川芎,秦艽,甘草,地骨皮,羌活,柴胡,桔梗(各一兩)
白話文:
犀牛角屑、黃連(各五錢),茯苓、人參、川芎、秦艽、甘草、地骨皮、羌活、柴胡、桔梗(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二三錢。烏梅竹葉各少許。水煎服。
絳雪丹,治小兒煩熱。
芒硝(一兩),硃砂(一兩)
上為末。飯丸芡實大。三歲一丸。砂糖水化下。
竹葉石膏湯,治小兒虛羸少氣。氣逆欲吐。四體煩熱。
石膏(三兩),半夏(制),人參(各七錢五分),麥門冬(去心一兩),甘草(炙七錢五分),竹葉(半把)
上銼碎。每服二錢。加粳米三四十粒。生薑一片。水煎服。
龍膽丸,治小兒食後多發熱。至夜則涼。此血熱症。疳熱亦治。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烏梅和竹葉各加一點點。用水煎煮後服用。
絳雪丹,用於治療小兒煩躁發熱。
芒硝(一兩)和硃砂(一兩)
將上述材料磨成細末,用米飯做成芡實大小的丸子。三歲的小孩吃一丸,用砂糖水送服。
竹葉石膏湯,用於治療小兒體虛、氣力不足、胃氣上逆想吐以及四肢煩熱的情況。
石膏(三兩),制半夏,人參(各七錢五分),去心麥門冬(一兩),炙甘草(七錢五分),竹葉(半把)
將這些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二錢。再加上三四十粒粳米和一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龍膽丸,用於治療小兒食後容易發熱,到了晚上就會感到涼快,這是血熱症狀,也可以治疳熱。
宣黃連(去毛),赤芍(各五錢),草龍膽(去苗),青皮(去穰各一錢),檳榔(一個大者),麝香(少許)
白話文:
宣黃連(去除毛)五錢、赤芍五錢、草龍膽(去除根莖)一錢、青皮(去除果肉)一錢、檳榔(一個大顆的)、麝香(少許)
上為末。豬膽汁入少麵糊為丸。蘿蔔子大。每二三十丸。米飲湯空心服。
六合湯,治小兒血熱。每日巳午時發熱。遇夜則涼。
當歸,大黃,川芎,熟地黃(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豬膽汁加入少量麵粉調成糊狀,做成如蘿蔔籽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六合湯用於治療小兒血熱,症狀為每天在巳時到午時之間發熱,到了夜晚則會退熱。
當歸、大黃、川芎、熟地黃等量混合,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二連湯,治血虛勞。五心煩熱。晝則明瞭。夜則發熱。脅肋剌痛。並一身盡熱。日晡肌熱。
當歸身,生地黃,白芍藥,大川芎,宣黃連,胡黃連,各等分。水煎服。
白話文:
四物二連湯:治療血虛勞損。手足心煩熱。白天精神清楚。晚上發熱。脅肋疼痛。全身發熱。午後肌肉發熱。
保和丸,治脾胃不和。飲食停滯。胸脹肚痛。噯氣吞酸。身熱肚痛。或吐或瀉。用此去滯消食。退熱寬中。
白話文:
保和丸,用於治療脾胃不和。飲食積滯。胸脹肚痛。打嗝泛酸。身體發熱肚痛。或嘔吐或腹瀉。用這個方子來清積滯消積食。退熱寬胸腹。
山楂肉(二兩),神麯,麥芽,陳皮,半夏,茯苓,砂仁,香附(各一兩),萊菔子,連翹(各五錢),水法為丸。白滾湯下。
白話文:
山楂肉(四分之一磅),神麴、麥芽、陳皮、半夏、茯苓、砂仁、香附(各兩分之一磅),萊菔子、連翹(各半兩),以水為丸劑。用白開水送服。
當歸補血湯,治肌熱躁熱。目赤面紅。煩渴晝夜不息。其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脈虛血虛也。若誤服白虎湯必死。宜此主之。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肌肉灼熱、煩躁發熱的症狀,以及眼睛發紅、臉色潮紅的情況。這種病症會出現白天和晚上都感到口渴的現象,而且脈搏洪大而虛弱,用力按壓時感覺不到脈搏。這是因為體內氣血虛弱所致。如果誤服白虎湯,很可能會導致死亡。因此,應使用當歸補血湯來治療。
黃耆(二錢),當歸(一錢)
上用水鍾半。煎五分服。
補中益氣湯,治中氣虛弱。體疲食少。或發熱煩渴等症。
人參,黃耆(各八分),白朮(土炒),甘草(炙),陳皮(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二分),當歸(三分)
上薑棗水煎服。
加味逍遙散,治肝脾血虛發熱等症。
白話文:
黃耆(2錢),當歸(1錢)
用水1.5杯煎煮,取五分之一服用。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中氣虛弱、體力疲倦、食慾不振或發熱煩渴等症狀。成分包括人參、黃耆各8分,白朮(土炒)、甘草(炙)、陳皮各5分,升麻、柴胡各2分,當歸3分。
加薑和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
加味逍遙散用於治療肝脾血虛引起的發熱等症狀。
當歸,甘草(炙),白芍(酒炒),茯苓(去皮),白朮(炒),柴胡(各一錢),丹皮,山梔(炒各七錢),去丹皮山梔即逍遙散。
上水煎服。
惺惺散,治變蒸發熱。咳嗽痰涎。鼻塞聲重。
白話文:
當歸、炙甘草、酒炒白芍、去皮茯苓、炒白朮、柴胡(各一錢),丹皮、炒山梔(各七錢),去除丹皮山梔就是逍遙散。
人參,白朮,甘草,桔梗,白茯苓,天花粉,細辛根,白芍(各一錢),薄荷(少許)
白話文:
人參、白朮、甘草、桔梗、白茯苓、天花粉、細辛根、白芍(各1錢),薄荷(少量)
上用水薑煎服。
柴胡散,治變蒸骨熱。心煩啼叫不已。
人參(去蘆),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各二錢),草龍膽(酒炒黑),防風(各一錢),柴胡(五分)
上銼碎。每服一錢。水煎服。
平和飲子,治變蒸於三日後。三日進一服。可免百病。百日內宜服。
人參(去蘆),甘草(炙各五分),白茯苓(去皮一錢),升麻(煨三分)
上㕮咀。用水煎。不拘時候服。稟受弱者。加白朮一錢。肥大壯實者不用。
參杏膏,治小兒變蒸潮熱。
人參(去蘆),杏仁(去皮尖),川升麻(制各五分),甘草(二錢)
上為末。百日巳前。每服一字。用麥門冬去心煎湯。食遠服。
白話文:
用水和薑一起煎煮後服用。
柴胡散可以治療變蒸引起的骨頭熱和心煩哭鬧不止。配方包括:人參(去掉蘆頭)、甘草(炒炙)、麥門冬(去掉中心,各二錢)、草龍膽(用酒炒至黑色)、防風(各一錢)以及柴胡(五分)。將上述材料切碎,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平和飲子適用於變蒸症狀出現三天之後的治療,每三天服用一次,可預防多種疾病,在百天之內都適合服用。配方為:人參(去掉蘆頭)、甘草(炒炙,各五分)、白茯苓(去掉外皮,一錢)、升麻(煨過,三分)。將上述材料咀嚼或切碎,用水煎煮,隨時可以服用。如果孩子體質較弱,可以增加白朮一錢;對於肥大壯實的孩子則不需要加。
參杏膏適用於小兒變蒸引起的潮熱。配方包括:人參(去掉蘆頭)、杏仁(去掉皮尖)、川升麻(制備好,各五分)、甘草(二錢)。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百日以內的孩子,每次服用一小撮,用去心的麥門冬煎湯,在飯後遠離飯點的時候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