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散

HE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五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20%
肺經 19%
肝經 14%
心經 8%
腎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7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氣散 」

中藥方劑「和氣散」,主要成分包括麻黃、甘草、生薑、白芍、白芷、半夏、蒼朮、陳皮、川芎、當歸、茯苓、乾薑、厚朴、桔梗、肉桂、枳殼等藥材。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脾胃宿冷:脾胃虛寒,以致腹痛。
  • 腹內切痛:腹部劇烈疼痛。
  • 外感風寒:外受風寒之邪。
  • 內傷生冷:內傷於生冷食物。
  • 泄瀉黃白色不止:腹瀉黃白色、大便不呈形,且腹瀉不止。
  • 肝經受寒:肝經受到寒邪侵襲。
  • 面色青慘:面色青白、晦暗。
  • 厥而泄利:四肢厥冷、腹瀉不止。

總結

「和氣散」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濕、活血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腹瀉、外感風寒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8分,小茴8分,益智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4分,甘草3分,丁香3分,木香5分。
原書用本方治上症,去丁香、木香。一帖可愈。

方劑組成解釋


和氣散由麻黃、甘草、生薑、白芍、白芷、半夏、蒼朮、陳皮、川芎、當歸、茯苓、乾薑、厚朴、桔梗、肉桂、枳殼等中藥組成。麻黃、白芷、蒼朮、陳皮、川芎、當歸、茯苓、乾薑、厚朴、桔梗、肉桂、枳殼等中藥均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宿冷、腹內切痛,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泄瀉黃白色不止,或肝經受寒,面色青慘,厥而泄利等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氣散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和氣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結核腳氣病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癤和癰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背部膿瘡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手腳冰冷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食慾不振面色發青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和氣散,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五積散去麻黃(炒過)。 主治:脾胃宿冷,腹內切痛,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泄瀉黃白色不止,或肝經受寒,面色青慘,厥而泄利。

和氣散, 出處:《女科秘要》卷二。 組成: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8分,小茴8分,益智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4分,甘草3分,丁香3分,木香5分。 主治:胎前胎氣不和,惡阻吐逆,不思飲食,腹中作痛。

和氣散, 出處:《續本事》卷三。 組成:甘草(炙)半兩,白及1兩,地骨皮1兩,藿香半兩,山蜈蚣1兩,白芷1兩,紅內消半兩,木香半兩,山慈姑1兩。 主治:降氣。主治:一切氣疾。腳氣,虛氣上攻,胸膈不快.不進飲食。

和氣散,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八引劉涓子方。 組成:蒼朮4兩(米泔浸3日,洗淨曬乾,再以米醋炒令香黃色),甘草(炙)1兩,青橘(去瓤)1兩,良薑(炒)半兩,肉桂半兩,乾薑(炮)半兩,陳粟半升。 主治:發背癰疽膿潰後氣虛,脾臟滑泄,四肢逆冷。

和氣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藿香1錢,陳皮1錢,白朮(蜜炙)1錢,砂仁(炒)1錢,黃芩1錢,桔梗1錢,益智仁1錢,厚朴(薑制)1錢半,枳殼(麸炒)1錢半,甘草(炙)8分,蘇葉8分,小茴7分。 主治:妊娠二月,妊婦勞力,觸傷胎氣,致胎不安。

和氣散, 出處:《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香附子(炒,去毛)1兩,陳皮(去白)1兩,肉桂(去粗皮)1兩,良薑(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爁)1兩,茴香(炒)1兩,蒼朮(米泔浸)1兩,桔梗(去蘆)3兩。 主治:溫脾胃,進飲食。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脹滿,嘔吐酸水。脾疼泄瀉,臟腑不調,飲食減少;一切氣疾。心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