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氣散

HE Q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五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胃經 20%
肺經 19%
肝經 14%
心經 8%
腎經 4%
大腸經 4%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膽經 1%
脾經
胃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和氣散方中包含麻黃,主要原因如下:

  1.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宣肺解表之效,可疏散風寒,宣通肺氣。和氣散主要用於治療風寒咳嗽,麻黃有助於散寒解表,打開肺氣,止咳化痰。
  2. 發汗解表:麻黃亦有發汗解表之效,可促進汗液排出,使體表風寒之邪隨汗而解。和氣散中麻黃的加入,能有效地發散外邪,緩解風寒侵襲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和氣散中包含甘草,主要原因如下:

  1. 調和諸藥: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副作用的作用。和氣散中包含多種藥材,甘草可以調和各藥材的功效,使其相輔相成,達到最佳療效。
  2. 緩解副作用: 和氣散主要用於治療肺氣虛弱引起的咳嗽、喘息等症狀,而一些藥材可能會對脾胃造成一定的刺激,甘草可以保護脾胃,緩解這些藥材的副作用,使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療。

和氣散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中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和氣散主治脾胃虛寒、氣滯不暢,生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寒邪凝滯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2. 調和藥性: 和氣散中藥材種類較多,性味偏寒涼者居多,加入生薑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緩解寒涼之氣的作用,防止寒涼之品損傷脾胃陽氣,更好地發揮藥效。

和氣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肝氣鬱結,調和氣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經,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的功效。肝氣鬱結會導致氣血不暢,而白芍能緩解肝氣鬱結,使氣血流通,從而達到和氣止痛的效果。
  2. 輔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和氣散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都具有一定辛散之性,容易耗傷陰血。白芍的滋陰養血作用,可以起到輔助作用,防止其他藥物過於辛散而耗傷正氣。

總而言之,白芍的加入不僅能緩解肝氣鬱結,調和氣血,還能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療效。

和氣散中包含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疏散風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和氣散主治風寒犯肺,鼻塞流涕、頭痛發熱等症,白芷可有效祛除風寒,暢通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二、芳香闢穢,解毒止癢:白芷氣味芳香,能闢穢解毒,止癢消腫。和氣散中加入白芷,除了疏散風寒,還能幫助緩解鼻腔炎症,改善鼻癢、鼻腔異物感等症狀,提升療效。

和氣散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性味辛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的功效。和氣散常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喘等症,半夏可以有效祛除痰濕,改善呼吸道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還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以緩解脾胃氣逆、噁心嘔吐等症狀。和氣散在治療咳嗽、氣喘等疾病時,也可能伴隨噁心嘔吐,半夏的加入有助於緩解這種情況,提高療效。

和氣散方劑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蒼朮性溫燥,能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壅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和氣散中,蒼朮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燥濕化痰的功效,改善肺氣不利之症。
  2. 健脾益氣:蒼朮具健脾益氣之效,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對於脾虛氣弱所致的食慾不振、乏力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在和氣散中,蒼朮配合其他藥物,共同改善脾胃虛弱,提升機體抵抗力。

和氣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陳皮性溫,味辛,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和氣散以和解脾胃、調氣降逆為目的,陳皮的理氣作用可促進脾胃運化,消除氣滯,並有助於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
  2. 疏肝解鬱:陳皮氣味芳香,可疏肝解鬱、行氣止痛。和氣散中常加入柴胡、枳殼等疏肝理氣藥物,陳皮與之相輔相成,增強疏肝解鬱的效果,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疼痛、情志不暢等症狀。

和氣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和氣散治療的症狀多與氣滯血瘀有關,如胸悶、心悸、頭昏、頭痛等,川芎可疏通氣血,緩解疼痛,改善症狀。
  2. 升陽舉陷: 川芎具有升陽舉陷的功效,能提升陽氣,使氣血上行,緩解氣虛下陷引起的症狀,例如頭昏眼花、神疲乏力等。和氣散的組成中,多含有補氣、益氣的藥材,配合川芎的升陽舉陷作用,可使氣血充足,改善機體功能。

和氣散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之功效。和氣散主要用於治療氣血不足、氣滯血瘀引起的疾病,而當歸的補血活血功效正好可以改善氣血循環,使氣血運行通暢。
  2. 養血潤燥,和中緩急: 當歸還具有養血潤燥、和中緩急的功效。和氣散中常配伍其他藥物,例如川芎、白芍等,共同發揮養血潤燥的作用,緩解氣血不足引起的各種不適。

總之,當歸在和氣散中,發揮著補血活血、調和氣血、養血潤燥的作用,為方劑的整體療效起到重要作用。

和氣散方劑中加入茯苓,主要是因為茯苓具有以下功效:

  1. 健脾利濕: 茯苓味甘淡,性平,能健脾利濕,燥濕化痰。和氣散方劑主要針對脾胃氣虛、濕濁內停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等症,而茯苓的健脾利濕作用,有助於去除濕濁,改善脾胃功能,從根本上緩解症狀。
  2. 寧心安神: 茯苓還具有寧心安神的作用,可以緩解患者因脾胃氣虛、濕濁內停所導致的焦慮、失眠等情緒問題。

總之,茯苓在和氣散方劑中起著健脾利濕、寧心安神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和氣散中包含乾薑,其主要原因在於:

  1. 溫中散寒: 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的功效。和氣散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嘔吐、腹瀉等症,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上述症狀。
  2. 化濕解表: 乾薑亦具化濕解表之效,可促進氣血運行,散發外邪。和氣散中常配伍其他芳香化濕藥物,如藿香、佩蘭等,共同達到解表散寒、化濕止嘔的功效。

因此,乾薑在和氣散中起到溫中散寒、化濕解表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和氣散中包含厚朴,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厚朴燥濕化痰: 和氣散主要用於治療痰熱壅肺,氣機不暢的症狀。厚朴味苦辛,性溫,具有燥濕化痰、行氣止痛的功效。它能有效去除肺部痰熱,使氣機通暢,緩解咳嗽、氣喘等症狀。
  2. 厚朴降氣平喘: 厚朴入肺經,能降肺氣,平喘息。對於痰熱阻肺,肺氣上逆所致的咳嗽、氣喘,厚朴能有效抑制肺氣上逆,起到平喘的效果。

因此,厚朴在和氣散方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既能燥濕化痰,又能降氣平喘,幫助患者恢復肺部的正常功能。

和氣散中包含桔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化痰: 桔梗味辛性平,具有宣肺、利咽、化痰的功效,可幫助肺氣宣降,利於痰液排出。和氣散主治咳嗽痰多、氣喘等症,桔梗的宣肺化痰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開宣肺氣: 桔梗能開宣肺氣,使氣機暢達,有助於解除因肺氣鬱閉而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和氣散中常配合其他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藥物,桔梗的開宣肺氣作用可以協同其他藥物,使療效更加顯著。

和氣散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入心、腎、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補火助陽之功效。和氣散多用於治療寒邪客肺,氣逆喘咳,症狀多表現為怕冷、四肢發涼、痰白稀薄等,肉桂能溫肺散寒,改善氣逆,有助於緩解咳嗽氣喘。
  2. 溫通氣血: 肉桂能溫通血脈,促進血液循環。和氣散中加入肉桂,除了溫肺散寒外,還能溫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不暢,從而減輕咳嗽氣喘等症狀。

總之,肉桂在和氣散中發揮溫陽散寒、溫通氣血的作用,有助於治療寒邪客肺,氣逆喘咳的病症。

和氣散中包含枳殼,主要原因如下:

  1. 行氣消脹: 枳殼味苦、辛,性微寒,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脹、化痰止咳之效。和氣散主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食少氣短、咳嗽痰多等症,枳殼可疏肝理氣,消散氣滯,幫助緩解胸膈滿悶和脘腹脹痛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枳殼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對於因氣機不暢、痰濁上逆所致的嘔吐,枳殼可起到降氣止嘔的效果。和氣散中加入枳殼,可輔助治療因氣機阻滯而引起的嘔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和氣散 」

中藥方劑「和氣散」,主要成分包括麻黃、甘草、生薑、白芍、白芷、半夏、蒼朮、陳皮、川芎、當歸、茯苓、乾薑、厚朴、桔梗、肉桂、枳殼等藥材。

  • **麻黃:**具有發汗解表、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散風寒等功效。

  • **甘草:**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生薑:**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功效。

  • **白芷:**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半夏:**具有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等功效。

  • **蒼朮:**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 **陳皮:**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等功效。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茯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

  • **乾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補陽、止瀉、止血、破血消癥、健脾胃、溫化寒痰、活絡止痛等功效。

  • **厚朴:**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等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的功效。

  • **枳殼:**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主治功效

  • 脾胃宿冷:脾胃虛寒,以致腹痛。
  • 腹內切痛:腹部劇烈疼痛。
  • 外感風寒:外受風寒之邪。
  • 內傷生冷:內傷於生冷食物。
  • 泄瀉黃白色不止:腹瀉黃白色、大便不呈形,且腹瀉不止。
  • 肝經受寒:肝經受到寒邪侵襲。
  • 面色青慘:面色青白、晦暗。
  • 厥而泄利:四肢厥冷、腹瀉不止。

總結

「和氣散」具有溫中散寒、理氣化濕、活血止痛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寒、腹痛、腹瀉、外感風寒等病症。

傳統服藥法


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8分,小茴8分,益智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4分,甘草3分,丁香3分,木香5分。
原書用本方治上症,去丁香、木香。一帖可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和氣散具有溫中散寒、和胃止痛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和氣散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肺結核腳氣病神經性厭食症胃潰瘍胃及十二指腸炎慢性腎衰竭癤和癰嗜眠症(嗜睡症)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嘔吐背部膿瘡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手腳冰冷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食慾不振面色發青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和氣散, 出處:《得效》卷五。 組成:五積散去麻黃(炒過)。 主治:脾胃宿冷,腹內切痛,或外感風寒,內傷生冷,泄瀉黃白色不止,或肝經受寒,面色青慘,厥而泄利。

和氣散, 出處:《女科秘要》卷二。 組成:陳皮8分,桔梗8分,厚朴8分,小茴8分,益智8分,藿香8分,砂仁5分,蒼朮4分,甘草3分,丁香3分,木香5分。 主治:胎前胎氣不和,惡阻吐逆,不思飲食,腹中作痛。

和氣散, 出處:《續本事》卷三。 組成:甘草(炙)半兩,白及1兩,地骨皮1兩,藿香半兩,山蜈蚣1兩,白芷1兩,紅內消半兩,木香半兩,山慈姑1兩。 主治:降氣。主治:一切氣疾。腳氣,虛氣上攻,胸膈不快.不進飲食。

和氣散, 出處:《醫學綱目》卷十八引劉涓子方。 組成:蒼朮4兩(米泔浸3日,洗淨曬乾,再以米醋炒令香黃色),甘草(炙)1兩,青橘(去瓤)1兩,良薑(炒)半兩,肉桂半兩,乾薑(炮)半兩,陳粟半升。 主治:發背癰疽膿潰後氣虛,脾臟滑泄,四肢逆冷。

和氣散, 出處:《葉氏女科》卷二。 組成:藿香1錢,陳皮1錢,白朮(蜜炙)1錢,砂仁(炒)1錢,黃芩1錢,桔梗1錢,益智仁1錢,厚朴(薑制)1錢半,枳殼(麸炒)1錢半,甘草(炙)8分,蘇葉8分,小茴7分。 主治:妊娠二月,妊婦勞力,觸傷胎氣,致胎不安。

和氣散, 出處:《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組成:香附子(炒,去毛)1兩,陳皮(去白)1兩,肉桂(去粗皮)1兩,良薑(去蘆)1兩,青皮(去白)1兩,甘草(爁)1兩,茴香(炒)1兩,蒼朮(米泔浸)1兩,桔梗(去蘆)3兩。 主治:溫脾胃,進飲食。主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脹滿,嘔吐酸水。脾疼泄瀉,臟腑不調,飲食減少;一切氣疾。心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