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扇散
GU SHA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5.67)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50%
膀胱經 50%
肺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故扇散方中含麻黃,主要原因有二:
一、 宣肺解表:麻黃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發汗解表之功,可宣散風寒,通達肺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與故扇散中其他藥物配合,可起到疏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二、 配合其他藥物:故扇散方中含有石膏、知母等清熱藥,麻黃與之搭配,可起到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適合治療風寒夾熱之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故扇散」主治小兒盜汗,即小兒於夜間入睡後不自覺出汗,醒後汗止。此證多因陰虛內熱或衛表不固所致。古代醫家取「故扇」燒灰,或隱喻其性涼能歛汗,而麻黃根節則專擅固表止汗,兩者相配,一歛一固,協調陰陽以治盜汗。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故扇燒灰:
- 「故扇」即舊扇,古代推測其材質多為竹、葦或蒲草,燒灰後性味或偏涼澀,取「灰」之收斂特性,類似中藥「百草霜」之止血歛瘡思路。
- 小兒盜汗屬「陰不內守」,燒灰或象徵「歛陰」之意,兼吸附汗液之效,符合「以澀治脫」的傳統思維。
麻黃根節:
- 麻黃根與麻黃莖功效迥異,《本草綱目》載其「專主止汗」,尤以根節為要。其性平味甘,能走表固衛氣,針對「衛陽不固」所致汗出。
- 方中取根節不用莖,意在避開發散之性,專取其固表止汗之功,與麻黃湯之發汗作用截然相反。
配伍邏輯
此方以「一收一固」為核心:
- 故扇灰收歛虛火,吸附汗液,治標;
- 麻黃根節加固衛表,調節腠理開闔,治本。
兩藥一輕一重,共奏「標本兼顧」之效,尤適合小兒稚陰稚陽、腠理疏鬆之體質。
傳統思維延伸
古人選「故扇」或含「取象比類」之思:扇原為搧風散熱之物,燒灰後轉為止汗,暗合「物極必反」之理。此類用法在民間驗方中常見,反映古代「以物為藥」的靈活智慧,非純依化學成分,而重其象與性之用。
傳統服藥法
故扇(燒灰)1分, 麻黃(取根節)3分。
上為散。
每服半錢匕,乳汁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故扇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組成:故扇(燒灰)1分,麻黃(取根節)3分。 主治:小兒盜汗。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