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左經湯

BAN XIA ZUO J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三因》卷三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17%
胃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1%
膽經 6%
膀胱經 4%
腎經 4%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大腸經 2%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膀胱經
腎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半夏左經湯

整體功效

半夏左經湯具有疏風解表、和營止痛、清熱利濕的功效。

主治

半夏左經湯主治足少陽經爲風寒暑濕流註,發熱,腰脅痛,頭疼,眩暈,嘔吐宿汁,耳聾,驚悸,熱悶心煩,氣上喘滿肩息,腿痹,緩縱不隨。

半夏左經湯由半夏、葛根、細辛、白朮、茯苓、桂枝、防風、乾薑、黃芩、甘草、柴胡、麥門冬等中藥組成。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功效;細辛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麥門冬具有養陰清肺、潤燥止渴的功效。半夏左經湯具有疏風解表、和營止痛、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足少陽經爲風寒暑濕流註,發熱,腰脅痛,頭疼,眩暈,嘔吐宿汁,耳聾,驚悸,熱悶心煩,氣上喘滿肩息,腿痹,緩縱不隨。

方解

半夏左經湯由半夏、葛根、細辛、白朮、茯苓、桂枝、防風、乾薑、黃芩、甘草、柴胡、麥門冬等中藥組成。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葛根具有解肌退熱、生津止渴、升陽止瀉的功效;細辛具有發汗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表、溫經通絡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乾薑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的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胃降逆的功效;麥門冬具有養陰清肺、潤燥止渴的功效。半夏左經湯具有疏風解表、和營止痛、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足少陽經爲風寒暑濕流註,發熱,腰脅痛,頭疼,眩暈,嘔吐宿汁,耳聾,驚悸,熱悶心煩,氣上喘滿肩息,腿痹,緩縱不隨。

注意事項

半夏左經湯具有疏風解表、和營止痛、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足少陽經爲風寒暑濕流註,發熱,腰脅痛,頭疼,眩暈,嘔吐宿汁,耳聾,驚悸,熱悶心煩,氣上喘滿肩息,腿痹,緩縱不隨。但該方具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文獻參考

  • 《傷寒論》
  • 《金匱要略》
  • 《溫病條辨》
  • 《中醫學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半夏(湯去滑)3分, 乾葛3分, 細辛3分, 白朮3分, 茯苓3分, 桂心(不見火)3分, 防風3分, 乾薑(炮)3分, 黃芩3分, 小草3分, 甘草(炙)3分, 柴胡3分, 麥門冬(去心)3分。
熱悶,加竹瀝,每服半合;喘滿,加杏仁、桑白皮。
上銼散。
每服4大錢,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個,煎7分,去滓,空腹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半夏左經湯具有疏風解表、和營止痛、清熱利濕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足少陽經爲風寒暑濕流註,發熱,腰脅痛,頭疼,眩暈,嘔吐宿汁,耳聾,驚悸,熱悶心煩,氣上喘滿肩息,腿痹,緩縱不隨。但該方具有辛溫燥烈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梅尼爾氏病肩痛(肩中部)氣喘坐骨神經痛耳聾心內膜炎五十肩原發性高血壓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心肌炎低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妄想狀態四肢麻痺癱瘓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狹窄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半夏左經湯, 出處:《三因》卷三。 組成:半夏(湯去滑)3分,乾葛3分,細辛3分,白朮3分,茯苓3分,桂心(不見火)3分,防風3分,乾薑(炮)3分,黃芩3分,小草3分,甘草(炙)3分,柴胡3分,麥門冬(去心)3分。 主治:足少陽經爲風寒暑濕流註,發熱,腰脅痛,頭疼,眩暈,嘔吐宿汁,耳聾,驚悸,熱悶心煩,氣上喘滿肩息,腿痹,緩縱不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