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耳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耳聾

耳聾,指聽力減退或完全喪失聽力的狀態。耳聾是一種常見疾病,多由腎虛精脫、肝膽火上炎等原因所致。

《靈樞·決氣》中說:「精脫者,耳聾。」提到精脫導致的耳聾症狀。

《素問·臟氣法時論》中說:「肝病者,......氣逆,則頭痛、耳聾不聰、頰腫。」指出肝病引起的氣逆可能導致頭痛、耳聾和頰部腫脹。

《醫學心悟·耳》中說:「凡傷寒邪熱耳聾者,屬少陽證,小柴胡湯主之。」提到傷寒邪熱所引起的耳聾屬於少陽證,可用小柴胡湯治療。

耳聾可分為虛證和實證兩種。

虛證多由腎虛精氣不足引起,包括腎虛耳聾、氣虛耳聾、久聾、虛聾等。

實證則由風熱、痰火、肝火等引起,包括風熱耳聾、痰火耳聾、肝火耳聾等。

對耳聾的治療,應根據病因和症狀進行辨證施治。

實性耳聾常見的病因有幾種:

  1. 由風熱引起,治療應疏風清熱,可使用銀翹散加減;
  2. 由風寒引起,治療應發表散寒,可使用九味羌活湯加減;
  3. 由肝火上炎引起,治療應清瀉肝火,可使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4. 由濕溫引起,治療應芳香化濕,可使用竹茹溫膽湯加減。

虛性耳聾常由氣虛、血虛、陰虛等引起,耳聾多持續時間長。

氣虛引起的耳聾多伴有肢體倦怠等症狀,治療應補中益氣,可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

血虛引起的耳聾常伴有面色蒼白無華等症狀,治療應補血益精,可使用歸脾湯加減;

肝腎陰虛引起的耳聾,治療應滋補肝腎,可使用大補陰丸加減。

此外,外傷也可引起耳聾,應積極對症治療。

根據《景嶽全書》卷二十七的觀點,耳聾證可分為火閉、氣閉、邪閉、竅閉、虛閉等五種類型,但總歸為虛實兩種。

詳細的耳聾症狀和治療方法,可參考其他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