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解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解肌,即解除肌表之邪。是對外感證初起有汗的治法。出《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傷寒來蘇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

《溫病條辨》:「傷寒非汗不解,最喜發汗;傷風亦非汗不解,最忌發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異其治,即異其法也。溫病亦喜汗解,最忌發汗,只許辛涼解肌,辛溫又不可用。」

故臨床上應針對病癥的寒熱而採用辛溫解肌法或辛涼解肌法。辛溫解肌如桂枝,辛涼解肌如柴葛解肌湯。

解肌的臨床應用

解肌法是治療外感病常用的治法之一。外感病初起,邪在肌表,衛陽被郁,衛氣不和,則見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或汗出不暢等症狀。解肌法可以解除肌表之邪,使衛陽得宣,汗出而解。

解肌法有辛溫解肌和辛涼解肌兩種。辛溫解肌法以辛溫發散藥為主,常用麻黃、桂枝、生薑、大棗等。辛涼解肌法以辛涼解表藥為主,常用柴胡、葛根、黃芩、甘草等。

解肌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可用於治療外感發熱、頭痛、身痛、無汗或汗出不暢等症狀。但解肌法也有一定的禁忌症,如孕婦、小兒、體虛者等不宜使用。

解肌法的注意事項

解肌法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解肌藥物。
  2. 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掌握好用藥的劑量和療程。
  3. 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如出現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
  4. 孕婦、小兒、體虛者等不宜使用解肌法。

解肌法是治療外感病常用的治法,但在臨床應用時,應注意掌握好用藥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項,以免發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