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葉湯

DA ZHU Y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8%
脾經 16%
胃經 16%
心經 14%
肝經 9%
腎經 9%
大腸經 6%
膀胱經 3%
膽經 1%
三焦經 1%
小腸經 1%
心包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小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大竹葉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大竹葉湯主要以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為功效,其中部分藥材性寒,如竹葉、黃芩等。甘草性甘溫,能調和藥性,避免藥性過寒傷脾胃。
  2. 增強療效: 甘草具有益氣健脾、緩解毒性、抗炎止痛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甘草能緩解黃芩的苦寒之性,並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

總而言之,甘草在中藥方劑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療效,使藥效更趨平和、穩固。

大竹葉湯中加入小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除煩: 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肺經,具有清熱除煩、利尿通淋的作用。與方中竹葉、淡竹葉等清熱解暑藥物相配合,可有效緩解熱病煩躁、口渴心煩等症狀。
  2. 和中降逆: 小麥能和胃降逆,對於因熱邪上炎引起的噁心嘔吐、胃脘脹滿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與方中其他清熱利濕藥物共同作用,可起到清熱利濕、和中降逆的功效。

大竹葉湯中加入黃耆,主要考量其 補氣升陽 的作用。

  1. 補氣固表: 大竹葉湯主治暑熱傷津,表虛汗多等症。黃耆能補中益氣,固表止汗,有助於提升機體抵抗力,防止暑熱侵襲,減少汗液流失。
  2. 升陽利水: 方中竹葉、淡竹葉清熱利尿,但可能導致氣虛無力,而黃耆可升陽健脾,防止因利尿過度而導致氣虛。

綜上,黃耆的加入既能補氣固表,又能升陽利水,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水、益氣固表的效果。

大竹葉湯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包含了多種中藥材,其中人參作為一味重要的成分,在該方中擔任著關鍵的角色。人參自古以來就被視為補氣之聖品,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的功效。在大竹葉湯中加入人參,主要是取其補氣養心的作用,用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改善因氣虛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如疲倦乏力、精神不振等。

此外,人參還能夠調節人體的免疫功能,對於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等也有一定的療效。在與其他藥材如竹葉等配合使用時,可以達到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效果,對於治療熱病後期或體虛有熱的情況尤為適用。總體來說,人參在大竹葉湯中的應用,既考慮到了其單獨的藥理作用,也充分結合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通過複方配伍,使得整體療效更為全面和協調。

大竹葉湯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瀉火:知母味苦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大竹葉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心煩不眠等症,知母可以清熱瀉火,降解體內熱邪,緩解患者的煩躁症狀。
  2. 滋陰降火:知母還具有滋陰降火的功效。大竹葉湯中其他藥物如竹葉、淡竹葉等,也具有清熱除煩的作用,但同時也可能損傷陰液。知母加入後,可以滋陰潤燥,防止藥物過於寒涼而損傷正氣,保持陰陽平衡。

大竹葉湯中加入大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調和藥性: 大竹葉湯以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為主要功效,而大棗性甘溫,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加入大棗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寒涼,減輕對脾胃的刺激,同時也增強藥效。
  2. 滋補氣血: 大竹葉湯中的一些藥物如竹葉、淡竹葉等,具有清熱瀉火之效,容易耗傷氣血。大棗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可以起到滋補氣血的作用,防止藥物過於傷正。

大竹葉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燥濕化痰: 半夏味辛、溫,性燥,能燥濕化痰,清熱解毒,對於因濕熱內蘊所致的痰多、胸悶、嘔吐等症狀有較好療效。大竹葉湯本身以清熱利濕為主,加入半夏可增強其化痰功效,更能有效緩解濕熱阻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降逆止嘔: 半夏能降逆止嘔,對於脾胃虛弱、濕熱內阻所引起的噁心、嘔吐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大竹葉湯中加入半夏,可加強其止嘔作用,更能有效緩解濕熱內蘊所致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大竹葉湯中包含瓜蔞,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暑利濕: 瓜蔞性寒,味甘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化痰的功效。大竹葉湯主治暑熱內蘊、熱毒壅盛所致的發熱、煩渴、口乾、咽痛、小便短赤等症狀,瓜蔞可輔助清熱解暑,利濕化熱,使藥效更佳。
  2. 清泄肺熱: 大竹葉湯中包含竹葉、淡竹葉等清熱解暑藥物,而瓜蔞亦有清泄肺熱的作用。當暑熱內蘊,熱邪犯肺,導致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時,瓜蔞可配合其他藥物清泄肺熱,緩解症狀。

大竹葉湯中加入大米,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和中健脾: 大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和胃、益氣養陰的作用。大竹葉湯中含有寒涼藥材,如竹葉、淡竹葉等,容易損傷脾胃,而大米可以起到緩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避免寒涼之氣傷及脾胃。
  2. 調和藥性: 大米性平,可以起到調和藥性、使藥性更加平和的作用。大竹葉湯主要用於清熱解暑、利尿消腫,加入大米可以使藥效更加溫和,避免藥性過於寒涼,造成不良反應。

大竹葉湯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瀉火: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此方以竹葉、淡竹葉、滑石等清熱利濕,而黃芩則可進一步清瀉心肺胃火,並抑制熱毒之蔓延,達到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
  2. 止血安神: 黃芩亦具止血安神之效,對於因熱毒上攻所致的煩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可起到安神鎮靜作用,同時也能止血,避免熱毒損傷血管。

因此,黃芩在大竹葉湯中,扮演着清熱瀉火、止血安神的重要角色,使之成為治療熱病、溼熱黃疸等疾病的有效方劑。

大竹葉湯方中加入當歸,主要是考慮其 補血活血 的作用。

大竹葉湯主治熱病煩渴,心煩不寐,口乾舌燥,小便短赤等症狀。當歸具有 養血活血,潤燥生津 的功效,能 滋陰清熱,涼血解毒,與其他藥材如竹葉、生地等相配合,可以更好地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安神定驚,達到治療熱病煩渴的功效。

此外,當歸還能 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也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大竹葉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溫胃散寒,和中降逆: 竹葉性寒,善清熱解暑,但亦易傷胃氣。生薑性溫,可溫胃散寒,避免竹葉寒涼之性傷及脾胃,並能促進消化,有助於藥物更好地吸收。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 生薑具有一定的解表功效,可以與竹葉清熱解暑的功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暑、止渴生津的效果。同時,生薑能和中降逆,可緩解竹葉所致的胃寒嘔吐症狀,使藥效更顯著。

大竹葉湯中加入前胡,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利濕化痰: 前胡性微寒,味辛,歸肺、肝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化痰之效。大竹葉湯主要用於治療熱病煩渴、肺熱咳嗽、痰熱壅肺等症,前胡可清熱解毒,消痰止咳,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療效。
  2. 疏散風熱,宣肺止咳: 前胡可疏散風熱,宣肺止咳,對於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氣喘等症有較好療效。大竹葉湯中也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前胡的加入可疏散風邪,宣肺解表,有助於緩解感冒症狀。

大竹葉湯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緩解熱毒並清熱解毒: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入肝脾經,具有涼血止血、緩解熱毒的功效。大竹葉湯主治熱毒熾盛,症狀如高熱、口渴、神昏等,白芍可以緩解熱毒,並幫助清熱解毒,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2. 滋陰養血,調和氣血: 白芍還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能夠緩解熱毒對血分的損傷,並幫助調和氣血,改善面色蒼白、口脣乾燥等症狀。

大竹葉湯中加入麥門冬,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生津: 麥門冬味甘性寒,能清心除煩,生津止渴,潤肺止咳。大竹葉湯主治熱病煩渴,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麥門冬的清熱生津之效可以緩解患者的口乾舌燥,煩躁不安等不適。
  2. 養陰潤燥: 麥門冬性潤,能滋陰養肺,潤燥止咳。大竹葉湯中含有竹葉、蘆根等清熱利尿的藥物,容易造成津液的損耗,麥門冬的滋陰潤燥之效可以保護津液,防止藥物過於傷陰。

大竹葉湯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熱解毒,潤肺止咳。在組成成分中,龍骨的加入具有重要的作用。龍骨,即古代的動物骨骼,主要來源於古代的大型哺乳動物,例如象或其他野生動物。它富含鈣、磷等礦物質,對於補充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有良好的效果。

在中醫理論中,龍骨被認為能夠安神定志,對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此外,龍骨的性質偏寒,能夠清熱解毒,與大竹葉湯中的其他成分相輔相成,共同發揮清熱潤肺的功效。這樣的組合不僅能有效應對熱病引起的各種不適,同時也能調和脾胃,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因此,龍骨在大竹葉湯中的運用,體現了中醫方劑中陰陽平衡及五行相生的治療理念。

大竹葉湯中加入桂枝,主要是為了其 溫陽解表、調和營衛 的作用。

首先,桂枝能 溫陽解表,對於寒邪客於表、症見發熱惡寒、無汗等,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而大竹葉湯本身清熱解毒,加入桂枝能避免因清熱過度而損傷陽氣。

其次,桂枝能 調和營衛,調節氣血運行,使營衛之氣通暢,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達到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

因此,桂枝的加入不僅能增強藥效,更能避免藥性偏寒而損傷正氣,使其更適合治療寒熱錯雜的病症。

「大竹葉湯」中包含「淡竹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利尿: 淡竹葉性寒,味甘淡,入心、胃經,具有清熱利尿之功效。方劑中常以淡竹葉配合其他清熱藥物,如生地、黃芩等,以增強利尿作用,幫助排出體內濕熱,治療熱病、小便不利、口渴等症狀。
  2. 解毒止渴: 淡竹葉亦有解毒止渴之功效,適用於熱毒蘊結、煩渴、口乾舌燥等病症。方劑中常以淡竹葉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如金銀花、連翹等,共同使用,以增強清熱解毒、消炎止渴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 大竹葉湯 」

組成: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小麥:清熱利尿、補氣、養陰生津、補血養肝、益氣養心、健脾和胃、除煩止渴、利小便。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消腫。
  • 人參: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
  • 知母: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 大棗: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瓜蔞:清熱化痰、潤肺化痰、散結、滑腸、止咳化痰、清熱瀉火、潤肺、散結。
  • 大米: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益精補脾、益氣生津、清熱利尿、除煩渴、止瀉止痢、強筋骨。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
  • 前胡:清化熱痰、止咳化痰、散風熱、降氣。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的功效。
  • 龍骨:安神止驚、止瀉、止血、健脾胃、澀精止遺、強筋骨。
  • 桂枝: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溫經、散風寒、通經絡、活絡止痛、止嘔、活血化瘀、提振胸陽等功效。
  • 淡竹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利尿消腫、生津止渴、利水滲濕。

主治:

  • 虛勞客熱:身體虛弱,並且又有外感熱症。
  • 百病之後:各種疾病之後,身體尚未完全康復。
  • 虛勞煩擾:身體虛弱,精神煩躁。
  • 不得眠臥:不能好好睡覺。
  • 骨間勞熱:骨頭間有灼熱感,類似現代的骨熱病。
  • 面目青黃:臉色發青發黃。
  • 口乾煩躁:口乾舌燥,心煩氣躁。
  • 短氣乏力:呼吸短促,身體沒有力氣。
  • 食不得味:吃東西沒有味道。
  • 縱食不生肌膚:即使多吃東西,也不能讓身體長肉。
  • 胸中痰熱:胸中痰多,並且感覺很熱。
  • 煩滿憒悶:胸悶,心情煩躁。

總結:

大竹葉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虛勞客熱、百病之後、虛勞煩擾、不得眠臥、骨間勞熱、面目青黃、口乾煩躁、短氣乏力、食不得味、縱食不生肌膚、胸中痰熱、煩滿憒悶等症狀。大竹葉湯中含有甘草、小麥、黃耆、人參、知母、大棗、半夏、瓜蔞、大米、黃芩、當歸、生薑、前胡、白芍、麥門冬、龍骨、桂枝、淡竹葉等藥材,這些藥材具有清熱瀉火、補氣、益氣、養陰、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血化瘀等功效。大竹葉湯可以幫助改善患者的虛勞症狀,增強免疫力,提高身體抵抗力。

傳統服藥法


甘草2兩(炙),小麥(完用)5合,黃耆2兩,人參2兩,知母2兩,大棗20枚(擘),半夏3兩(洗),栝樓1兩,粳米1升,黃芩1兩,當歸2兩,生薑4兩,前胡2兩,芍藥2兩,麥門冬6合(去心),龍骨3兩,桂心3兩,竹葉(切)1兩。
上切。
用東流水2升,煮取5升,去滓,分服1升,日3夜2。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生蔥。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胃部不適等症狀。因此,在服用本方前,患者應先諮詢醫生,以確保用藥安全。

相關疾病


心情煩燥肺結核低血壓肺氣腫慢性腎衰竭營養不良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再生障礙性及其他貧血骨質疏鬆症睡眠障礙口乾口渴多痰呼吸氣短言語無力呼吸急促,氣不接續之症

相同名稱方劑


大竹葉湯, 出處:《外台》卷十六引《古今錄驗》。 組成:甘草2兩(炙),小麥(完用)5合,黃耆2兩,人參2兩,知母2兩,大棗20枚(擘),半夏3兩(洗),栝樓1兩,粳米1升,黃芩1兩,當歸2兩,生薑4兩,前胡2兩,芍藥2兩,麥門冬6合(去心),龍骨3兩,桂心3兩,竹葉(切)1兩。 主治:虛勞客熱,百病之後,虛勞煩擾,不得眠卧,骨間勞熱,面目青黃,口乾煩躁,短氣乏力,食不得味,縱食不生肌膚,胸中痰熱,煩滿憒悶。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