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耆竹葉湯

HUANG QI ZHU Y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4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心經 18%
脾經 16%
胃經 15%
肝經 11%
膽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3%
腎經 3%
三焦經 2%
小腸經 0%
肺經
心經
脾經
胃經
肝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腎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黃耆竹葉湯

組成:

  • 黃耆:補氣固表,升陽利水。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人參:補氣益血,健脾益肺。
  • 石膏:清熱利尿,清熱瀉火。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
  • 生薑:散風寒,發汗解表。
  • 生地黃:清熱涼血,補血養陰。
  • 大棗:補中益氣,健脾胃。
  • 淡竹葉:清熱瀉火,清心降火。

功效:

  • 癰瘡和背部的腫塊。
  • 癰瘡是氣血虛弱,胃火旺盛,導致口渴乾嘔。

用法:

  • 將各味藥材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煎煮至沸騰後,轉小火煮 30 分鐘,即可飲用。
  • 每日服用 3 次,飯後服用。

禁忌:

  • 孕婦、哺乳期婦女、嬰幼兒不宜服用。
  • 有肝臟或腎臟疾病者應慎用。
  • 服用其他藥物者,應諮詢醫師是否可以同時服用本方。

總結:

黃耆竹葉湯是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的複方,具有清熱解毒、補氣固表、養陰生津、活血化瘀等功效。常用於治療癰瘡、背部腫塊、口渴乾嘔等症狀。服用本方時應諮詢合格中醫師,根據具體情況辨證論治,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兩,甘草3兩,麥門冬3兩,黃芩3兩,芍藥3兩,當歸2兩,人參2兩,石膏2兩,芎藭2兩,半夏2兩,生薑5兩,生地黃8兩,大棗30枚,淡竹葉1握。
上(口父)咀。以水1鬥2升,先煮竹葉,取2升,去滓,納藥煮取3升,分4服,相去如人行30裡間食,每日3次,夜1次。
忌海藻、菘菜、羊肉、餳。

方劑組成解釋


本方以黃耆、甘草、麥門冬、黃芩、白芍、當歸、人參、石膏、川芎、半夏、生薑、生地黃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大棗、淡竹葉為佐藥,具有和中益氣、清熱生津的功效。本方可用於治療癰疽發背、癰疽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乾嘔。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生津止渴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貧血癤和癰嘔吐背部膿瘡乾嘔

相同名稱方劑


黃耆竹葉湯, 出處:《千金》卷二十二。 組成:黃耆3兩,甘草3兩,麥門冬3兩,黃芩3兩,芍藥3兩,當歸2兩,人參2兩,石膏2兩,川芎2兩,半夏2兩,生薑5兩,生地黃8兩,大棗30枚,淡竹葉1握。 主治:癰疽發背。癰疽氣血虛,胃火盛,而作渴乾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