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損雙解散

ZENG SUN SHUANG JIE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1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3%
胃經 19%
肝經 16%
脾經 8%
心經 7%
大腸經 5%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膀胱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1%
腎經 1%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膀胱經
膽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增損雙解散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止痙、化痰散結之功效。方劑中以其搭配其他藥物,可治療風熱痰阻、筋脈拘攣所致的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肢體麻木等症。
  2. 解毒散結: 白僵蠶還具有解毒散結的功效,可治療毒蛇咬傷、疔瘡腫毒等症。在增損雙解散中,白僵蠶與其他藥物協同作用,可起到解毒散結、消腫止痛的效果。

「增損雙解散」方劑中包含蟬蛻,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蟬蛻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疏風止痙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蟬蛻,可以幫助清熱解毒,治療因風熱邪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風熱感冒、皮膚瘙癢、麻疹等。
  2. 通竅利竅: 蟬蛻具有通竅利竅、散風止癢的功效。方劑中加入蟬蛻,可以幫助疏通經絡,改善風寒濕邪阻滯所致的鼻塞、耳聾、咽喉腫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蟬蛻在「增損雙解散」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通竅利竅的重要作用,可以幫助治療各種因風熱邪毒和風寒濕邪阻滯引起的疾病。

增損雙解散方劑中包含薑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薑黃性溫,味辛,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理氣止痛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脹滿等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如柴胡、枳殼等協同作用,增強疏肝理氣的效果。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薑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配合方中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桃仁、紅花等,共同發揮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增損雙解散方劑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解表,止痛止癢: 防風性溫,入肺經,具祛風解表、止痛止癢之功。方中以防風配合荊芥、薄荷等藥物,可有效祛除風邪,緩解表證,如發熱、頭痛、鼻塞等症狀。
  2. 疏散風寒,調和營衛: 增損雙解散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感冒引起的症狀,而防風能疏散風寒,調和營衛,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溫散寒邪,恢復正氣的效果。

因此,防風在增損雙解散方劑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達到祛風解表、止痛止癢、疏散風寒的療效。

增損雙解散方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表,疏散風熱: 薄荷味辛性涼,入肺經,具有清熱解表、疏散風熱之功效。增損雙解散主治風熱感冒,而薄荷可清熱解表,宣散風熱,緩解發熱、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
  2. 利咽開音,止痛消腫: 薄荷亦能清利咽喉,開音通竅。增損雙解散中,薄荷可配合其他藥材,清利咽喉,改善因風熱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增損雙解散方中包含荊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該方以麻黃為君藥,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而荊芥的加入,可協同麻黃之力,增強其疏散風寒之效,並兼顧宣肺止咳的作用。
  2. 兼具解表清熱功效: 荊芥不僅能散寒,還能解表清熱。對於風寒感冒兼有表熱症狀的患者,荊芥可以幫助清解表熱,緩解發熱、頭疼等症狀,使療效更加全面。

增損雙解散方中包含當歸,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血活血,調和氣血: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方中加入當歸,可補益氣血,促進血液循環,緩解氣血瘀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祛風止痛、散寒解表的功效。
  2. 引藥入血,增強療效:當歸為君藥,具有引藥入血的作用,能將其他藥物的藥效更好地引導至病竈部位,增強藥效。同時,當歸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活血化瘀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更有效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痺痛。

增損雙解散方中加入白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緩解肝氣鬱結,疏肝解鬱: 白芍性微寒,入肝經,具有柔肝止痛、養血調經的功效。方中加入白芍,有助於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等症狀,同時也能調節肝氣,促進氣血運行。
  2. 斂陰止痛,補充血虛: 白芍味酸,能收斂陰血,緩解疼痛。方中加入白芍,可以改善因氣血不足而引起的疼痛,同時也能補充因肝氣鬱結而耗損的陰血,達到止痛和養血的功效。

增損雙解散方中加入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黃連味苦寒,性燥,具有清熱瀉火、解毒燥濕之效。方中因患者體內有熱毒蘊結,故需以黃連清熱解毒,以達到解毒散結之目的。
  2. 制約藥性: 方中亦含有甘草、芍藥等性偏溫的藥物,黃連的寒性可與之相配,起到制約藥性的作用,避免藥力過於偏溫而灼傷正氣,使藥物功效更為平和、安全。

增損雙解散方中加入連翹,主要是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味苦寒,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癰腫瘡毒、瘰癧等症。增損雙解散方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為目的,加入連翹可有效地清熱解毒,並促進痰液的排出,同時還能消散腫塊,改善局部症狀,達到治療效果。

增損雙解散方中含有梔子,主要是因為其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三焦經,能清熱瀉火,尤其善於清解心火,並能涼血解毒,對於心火熾盛、煩躁不安、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此外,梔子性寒,也有一定的利尿作用,可以幫助患者排泄體內毒素,從而達到清熱解毒的效果。因此,在增損雙解散方中加入梔子,可以起到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幫助患者緩解病症。

增損雙解散方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其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

  1. 清熱燥濕: 方中因濕熱蘊結,導致脾胃不和,黃芩能清熱燥濕,利濕化痰,有助於化解濕熱,改善脾胃運化功能。
  2. 瀉火解毒: 黃芩苦寒,能清泄心火,並有解毒作用,可解表邪熱毒,同時亦能清解濕熱所致的內熱,使邪熱得以消散,達到解表除濕的效果。

增損雙解散方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方中因病症涉及肺氣不利、痰濁壅肺,加入桔梗可幫助宣通肺氣,利咽開音,使痰濁易於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狀。
  2. 升提藥力: 桔梗具有升提藥力,能引藥上行,使藥物直達肺部,增強其他藥物的療效。方中其他藥物如甘草、杏仁等,都具有潤肺止咳的作用,桔梗的加入有助於藥力向上提升,更有效地發揮藥效。

增損雙解散方中包含石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渴之效。方中加入石膏,旨在清泄肺胃之熱,並解毒消炎,緩解因熱毒壅滯所致的咽喉腫痛、口渴煩躁等症狀。
  2. 解表透邪: 石膏雖性寒,但其又能解表透邪,與麻黃、桂枝等解表藥配合使用,可將蘊於肌表之邪氣透出體外,達到解表散寒、清熱解毒之效。

增損雙解散方劑中加入滑石,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利濕:滑石性寒滑利,能清熱利濕,解除暑熱濕邪對人體的侵襲,與方劑中其他清熱利濕藥物如車前子、滑石等協同作用,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2. 利水通淋:滑石能利水通淋,對於濕熱蘊結膀胱所致的小便不利、淋痛等症狀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與方劑中其他利水藥物如茯苓、澤瀉等協同作用,達到利水通淋之效。

滑石的加入,一方面能增強方劑清熱利濕的功效,另一方面也能加強利水通淋的效果,從而更好地治療濕熱蘊結所導致的諸多症狀。

增損雙解散方劑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增損雙解散方劑中,藥物性味較為複雜,有辛溫、苦寒、甘涼等不同性質。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藥性、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使各藥物協調配合,發揮最佳療效。
  2. 補脾益氣: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利於疾病的康復。增損雙解散方劑常用於治療脾胃虛弱、氣虛乏力等症,加入甘草可增強整體的補益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健康。

增損雙解散方中包含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瀉熱通便:大黃性寒,味苦,入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之功效。方中以其清泄腸胃積熱,緩解便祕,促進排毒,達到「解散」的效果。
  2. 活血化瘀:大黃兼具活血化瘀之功,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腸胃瘀滯,進一步促進排泄,輔助其他藥材消炎止痛,達到「增損」的療效。

總而言之,大黃在增損雙解散方中,不僅具有瀉熱通便的直接作用,更兼具活血化瘀的輔助功能,有助於整體達到治療目標。

增損雙解散方中含有芒硝,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清熱瀉火:芒硝味苦鹹寒,入胃、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軟堅散結之效。方中加入芒硝,可有效清泄因熱毒積聚而致的各種症狀,如發熱、口渴、便祕、腹脹等,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
  2. 通腑導滯:芒硝亦有通腑導滯之功,能促進腸道蠕動,利水通便,將體內的濕熱毒邪排出體外。對於因濕熱內蘊、腸道積滯所致的腹痛、腹瀉、便祕等症,芒硝的加入可起到緩解作用。

總之,增損雙解散方中加入芒硝,旨在通過清熱瀉火、通腑導滯,達到消炎止痛、清熱解毒、化痰利濕的功效。

主治功效


中醫方劑「增損雙解散」

中藥方劑「增損雙解散」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的毒邪散佈全身,無處不到。毒邪上犯則頸部疼痛、頭暈目眩、耳聾;下行則腰痛腳腫;停留在皮膚,則發出斑疹瘡瘍;壅滯於腸胃,則排出毒素、膿血;侵犯陽明經,則臉頰腫痛;凝聚於太陰經,則腹部脹滿、嘔吐;凝聚於少陰經,則喉嚨腫痛、咽喉疼痛;凝聚於厥陰經,則舌頭卷縮、囊縮。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芍具有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功效。其平肝息風功能可治療肝陰不足、肝氣不舒或肝陽偏亢引起的頭痛、眩暈、抽搐等症狀;補血養肝功效可調節肝臟功能,增強其解毒和代謝能力,達到養肝之效。

  • 薄荷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蟬蛻為中藥材,具有散風熱、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退翳、透疹、去風止痙等功效。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溫病初起、咳嗽、中風偏癱、手足麻木、皮膚瘙癢、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等症狀。

  • 大黃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大黃清熱利尿,可治療實熱便祕、積滯腹痛、瀉痢不爽、濕熱黃疸。大黃瀉下,可治療熱結便祕、實熱結而兼氣血虛虧、脾陽不足、冷積便祕、濕熱痢疾初起、食積腹痛等症。

  •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當歸能促進造血功能,增加血細胞數量,達到補血效果;其活性成分能調節子宮平滑肌,緩解痛經,促進內膜生長,改善月經不調;當歸所含的維生素K等活性成分能增強血管壁張力,促進血小板聚集,達到止血效果。

  • 防風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滑石性寒味甘,歸肺經、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利水滲濕、清熱瀉火、消暑的功效。主治熱淋、石淋、尿熱澀痛、暑濕煩渴、濕熱水瀉等症狀,以及濕疹、痱子等症狀。

  •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黃芩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白僵蠶性辛、寒,入肝、肺經,具有平肝息風、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清肺熱利咽、散結等功效。可治療肝風上擾、眩暈、頭痛、目赤翳障、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咳嗽、痰多、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瘡、癰腫、疔瘡、症瘕、痛症等症狀。

  • 桔梗性微寒,味甘辛,歸肺、胃經,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濕熱、寒熱交加所致之咳嗽、痰多等症狀,亦可預防和治療呼吸道感染。

  • 荊芥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常用於治療感冒、風寒、風濕痛、關節炎、皮膚瘙癢、外傷出血、瘀血、頭痛、肌肉痠痛、關節疼痛等症狀。

  • 連翹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芒硝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石膏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梔子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多種功效。

  • 薑黃具有破血消癥、止血、理氣行氣、降氣、通經、活血化瘀、利水消腫、祛風除濕等功效。

總結

中醫方劑「增損雙解散」的主要成分包括白僵蠶、蟬蛻、薑黃、防風、薄荷、荊芥、當歸、白芍、黃連、連翹、梔子、黃芩、桔梗、石膏、滑石、甘草、大黃、芒硝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溫熱的毒邪散佈全身,無處不到。毒邪上犯則頸部疼痛、頭暈目眩、耳聾;下行則腰痛腳腫;停留在皮膚,則發出斑疹瘡瘍;壅滯於腸胃,則排出毒素、膿血;侵犯陽明經,則臉頰腫痛;凝聚於太陰經,則腹部脹滿、嘔吐;凝聚於少陰經,則喉嚨腫痛、咽喉疼痛;凝聚於厥陰經,則舌頭卷縮、囊縮。

傳統服藥法


白僵蠶(酒炒)3錢,全蟬蛻12枚,廣薑黃7分,防風1錢,薄荷葉1錢,荊芥穗1錢,當歸1錢,白芍1錢,黃連1錢,連翹(去心)1錢,梔子1錢,黃芩2錢,桔梗2錢,石膏6錢,滑石3錢,甘草1錢,大黃(酒浸)2錢,芒消2錢。
解鬱散結,清熱導滯,表裡雙解。
水煎去滓。衝芒消,入蜜3匙,黃酒半酒杯,和勻冷服。
溫病:戊寅四月,商邑貢生劉兆平年八旬患溫病,表裡大熱,氣噴如火,舌黃口燥,譫語發狂,脈洪長滑數。予用雙解散治之,大汗不止,舉家驚惶,急易大復蘇飲一服汗止。但本證未退,改制增損雙解散,方兩劑而病痊。
加減雙解散(《羊毛瘟症論》卷下)、增損雙解湯(《古今名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嘔吐腰骶痛扁桃腺炎下腹脹氣梅尼爾氏病麻疹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急性咽喉炎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耳聾腮腺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舌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鏈球菌性咽喉炎喉聲門之惡性腫瘤(喉癌)

相同名稱方劑


增損雙解散, 出處:《寒溫條辨》卷四。 組成:白僵蠶(酒炒)3錢,全蟬蛻12枚,廣薑黃7分,防風1錢,薄荷葉1錢,荊芥穗1錢,當歸1錢,白芍1錢,黃連1錢,連翹(去心)1錢,梔子1錢,黃芩2錢,桔梗2錢,石膏6錢,滑石3錢,甘草1錢,大黃(酒浸)2錢,芒消2錢。 主治:解鬱散結,清熱導滯,表裏雙解。主治:溫毒流註,無所不至,上忤則頸痛,目眩耳聾;下流則腰痛足腫;註於皮膚,則發斑疹瘡瘍;壅於腸胃,則毒利膿血;傷於陽明,則腮臉腫痛;結於太陰,則腹滿嘔吐;結於少陰,則喉痹咽痛;結於厥陰,則舌卷囊縮。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