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mhealthlogo

基本資訊

出處典籍:《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2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8%
胃經 17%
肝經 12%
心經 12%
大腸經 5%
膽經 3%
腎經 3%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7

主治功效

人參內托散

整體功效: 化痰散結,通利氣道。

主治: 痰註,其形或圓或歪,或如米袋,堅硬如石。

痰註,是指痰液凝結成塊,堵塞在氣道內,導致呼吸不暢的一種疾病。人參內托散可以化痰散結,通利氣道,從而緩解痰註的症狀。

人參具有補氣、健脾、益肺、生津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止汗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芥子具有溫肺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黃耆具有補氣固表、利尿消腫、托毒排膿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滲濕、利水消腫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蒼朮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氣和胃、調經止痛的功效。麥門冬具有養陰潤肺、清心除煩的功效。枳實具有理氣破結、行氣消積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桔梗具有宣肺利咽、化痰止咳的功效。青皮具有理氣化痰、和胃止痛的功效。烏藥具有行氣止痛、散結消腫的功效。天花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防風具有祛風解表、止痙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升麻具有升舉陽氣、解表透疹的功效。

文獻參考:

  • 《醫學衷中參西錄》
  • 《本草綱目》
  • 《中藥大辭典》

傳統服藥法

人參2錢,白朮2錢,陳皮1錢,半夏1錢5分,芥子1錢,黃耆1錢,茯苓1錢,當歸1錢5分,川芎1錢,白芍1錢(酒炒),黃芩1錢(酒炒),蒼朮1錢,香附,麥冬5分,枳實1錢5分,黃連5分,桔梗1錢,青皮8分,烏藥1錢,天花粉1錢5分,防風7分,甘草4分,升麻1錢 厚朴1錢(薑汁拌炒)。
上作1劑,加生薑5片,砂仁末5分,水煎,臨服加淡竹瀝、薑汁半酒杯和服之。服至百劑方愈。

方劑組成解釋

人參內托散由人參、白朮、陳皮、半夏、芥子、黃耆、茯苓、當歸、川芎、白芍、黃芩、蒼朮、香附、麥門冬、枳實、黃連、桔梗、青皮、烏藥、天花粉、防風、甘草、升麻等中藥組成。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人參內托散, 出處:《外科樞要》卷四。 組成: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厚朴、防風、白芷、桔梗、官桂、紫草、木香、甘草。 主治:瘡瘍潰膿而作痛者。

人參內托散, 出處:《古今醫徹》卷三。 組成:人參1錢半,黃耆3錢,當歸1錢,川芎1錢,穿山甲1錢,白芷1錢,廣皮1錢,甘草5分。 主治:腿癰。

人參內托散, 出處:《瘡瘍經驗全書》卷二。 組成:人參2錢,白朮2錢,陳皮1錢,半夏1錢5分,芥子1錢,黃耆1錢,茯苓1錢,當歸1錢5分,川芎1錢,白芍1錢(酒炒),黃芩1錢(酒炒),蒼朮1錢,香附5分,麥冬5分,枳實1錢5分,黃連5分,桔梗1錢,青皮8分,烏藥1錢,天花粉1錢5分,防風7分,甘草4分,升麻1錢厚朴1錢(薑汁拌炒)。 主治:痰註,其形或圓或歪,或如米袋,堅硬如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加減除濕湯

相似度 68%

清心溫膽湯

相似度 66%

調中二陳湯

相似度 63%

大聖茯苓散

相似度 63%

方脈流氣飲

相似度 63%

理氣湯

相似度 63%

托裏流氣飲

相似度 63%

滋榮收帶丸

相似度 63%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新增討論留言

搜尋

中藥分類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