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量多清澈如水?從中醫證候,經絡與中藥理解!

- 最後更新:2025-09-26

從現代醫學觀點看小便量多顏色像水


小便量多顏色像水

小便量多、顏色像水,在現代醫學看來並不是疾病,嚴重時稱為「多尿」,通常是腎臟在排出過多水分,導致尿液稀薄透明。

發生的原因與身體的水分平衡調控有關,常見原因包括:飲水過多導致腎臟排出多餘水分使尿液變稀、糖尿病、尿崩症、腎臟功能異常或電解質失衡也可能讓尿液變多。利尿劑藥物或心理性因素(喜歡喝水)也會造成多尿。

現代醫學會進行檢驗,包含尿液比重、滲透壓、尿糖、腎功能與血液電解質檢查。必要時還會做影像學檢查,例如腎臟超音波或腦部 MRI,以排除器質性病變。

對傳統中醫而言,這個是觀察身體的一個重要症狀,可以說觀察此症狀主要是用來養生,可以作為平時養生觀察指標。

從中醫的觀點看小便量多顏色像水


小便量多、顏色如水,其實早在古代就已被中醫大量觀察與討論,這種情況被稱為「小便清長」,意思是尿液清澈且排量多。《諸病源候論》一書中,則稱此症為「小便利多」,常見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最常見:腎陽虛、膀胱虛寒

根據傳統中醫的觀點,這種現象的核心病機是「陽氣虛衰、固攝無力」,最常見的原因就是「腎陽虛」或「膀胱虛寒」。

中醫認為,小便的顏色、濃淡、量多與否、排尿頻率,直接反映出體內水液代謝的狀態,而這套代謝系統主要由肺、脾、腎三臟共同運作,其中以腎的角色最為關鍵。

傳統中醫認為「腎主水」,腎屬於「水臟」,而腎陽(命門之火)則是全身水液代謝的根本動力。

腎陽的作用就像一個鍋爐,一方面透過「蒸騰」作用,把體內的津液提煉、轉化成清澈的部分輸送至肺,再由肺布散至全身;另一方面,則將體內的濁水往下輸送到膀胱,最終排出體外。

古人認為小便清澈像水,最主要的原因是腎陽虛所造成的
古人認為小便清澈像水,最主要的原因是腎陽虛所造成的

膀胱負責儲存與排泄尿液,但其開關功能(何時儲尿、何時排尿),則需依賴腎氣的控制與固攝。當腎陽虛衰時,便容易出現以下兩個主要問題:

  • 氣化無力:腎陽不足時,無法有效蒸騰水液。喝進去的水無法被身體充分吸收與利用,直接穿過腎臟轉為尿液排出,就像「直接通過」一般,因此導致尿量增多。
  • 固攝失職:腎氣不足時,無法維持膀胱的正常開闔功能,造成「關不緊」的狀況,無法有效儲存尿液,也會出現頻尿、尿量多的問題。

由於水液未經適當的氣化與代謝,尿液中缺乏應有的「火氣」與代謝廢物,因此顯得異常清澈、顏色偏白,而非正常的淡黃色。

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觀察這種「小便清長」的現象呢?2025年9月期間,就有一位會員分享他的親身經歷。

他表示,進入秋季後,夜間常常容易醒來上廁所,且每次排尿量多且顏色清澈如水,由於他本身屬於「寒信陽虛經絡體質」,確實腎經常常會出現虛證,伴隨膽經胃經虛證。

他也發現,每當去百貨公司,只要待在冷氣環境時間一長,就會突然感到頻尿,且小便同樣是清澈大量。

他觀察到一個關鍵點:無論喝多少水,總是很快就排出體外,好像水「沒經過身體的消化利用」就直接變成尿液。這種狀況,應該就是古人所描述的「小便清長」。

而每次遇到這種種症狀,服用「五苓散」或是「八味地黃丸」,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改善,印證是腎陽虛造成的。

2.脾氣下陷或脾腎兩虛

雖然傳統中醫認為是這樣,也有很多會員也印證了,但是實際上,現代人最常出現小便清長的原因,卻不是腎陽虛,而是「脾氣虛」或「脾腎兩虛」。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濕,脾氣不足或下陷,水液輸布失職;若兼腎氣不足,則更易出現小便頻多清稀。表現為倦怠乏力,飲食減少,面色萎黃,小便清多。

小便清長最常見經絡型態是鐵三角經絡型態化熱,屬於脾虛現象
小便清長最常見經絡型態是鐵三角經絡型態化熱,屬於脾虛現象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可以印證這個現象,小便清長最常見的經絡型態,是「鐵三角經絡化熱」型態,這種經絡體質的人,通常不是腎陽虛,但是他們的脾經與膀胱經長年虛證。

由於這種經絡體質的人很容易化熱,所以他們也會常常感受到小便很黄,甚至無尿、尿痛現象,尤其是炎熱夏季。

3.肺氣虛弱

傳統中醫認為,肺主氣化、通調水道,若肺氣不足,無以宣發肅降,水道不利,則膀胱失約,出現尿清長。表現症狀是易感風寒、氣短自汗,小便頻數。

傳統中醫理論是這樣寫的,從大量現代人經絡數據也可以印證,大約有20%的機率,「上虛下實」的人,很容易出現小便清長的現象。

上虛下實的人,很容易小便清長,可能是肺氣虛造成
上虛下實的人,很容易小便清長,可能是肺氣虛造成

這種經絡型態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手三陰經」(肺經、心經與心包經)容易虛證,而因為「手三陽經」也很容易虛證,這也可以視為一種陽虛的現象。

4.心腎不交

傳統中醫認為,當心腎之間的陰陽失調,出現「心火不降、腎水不上」的情況時,會導致水液無法正常固攝,進而引發相關症狀。常見表現包括:心悸、失眠、健忘、多夢,以及小便清長或夜尿頻繁。

事實上,前述討論的各種經絡體質中,多數人都容易出現「心經實證、腎經虛證」的情況,因此也可以說,這正是「小便清長」的一個核心經絡現象。

綜合來看,若能透過日常養生,持續調整體內寒熱平衡,避免出現陽虛的經絡現象,同時改善脾虛的體質,就有助於減輕乃至改善小便清長的問題。

千萬別小看這個症狀。若長期持續存在,往往代表體內已出現脾虛、腎虛與陽虛的問題。這種長期失衡的狀態,未來可能引發的不僅僅是排尿異常,更可能進一步影響整體健康

因此,小便是否清長,實際上是日常養生中一項非常重要的觀察指標。每個人都應該將其視為基本的健康常識,及早留意、及早調理。

相關的5個中醫證候與中藥方劑


載入中...

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小便量多顏色像水的經絡型態,常見鐵三角經絡化熱、上虛下實,綜合經絡型態,以及一派陽虛經絡型態。

綜合經絡型態,以及一派陽虛經絡型態,本質上是陽虛,因此比較符合傳統中醫講的「腎陽虛」現象。

而現代人更多是屬於「陰虛火旺」的狀態,或是胸部經絡阻塞的狀態,這就要從其他角度來理解。

載入中...

改善小便量多顏色像水的12個中藥方劑清單


改善小便量多顏色像水的15個食物清單


山藥五味子白扁豆羊肉牡蠣芡實枸杞子胡桃仁韭菜栗子黑豆蓮子龍眼肉鯽魚糯米

與小便量多顏色像水的相關症狀或疾病


關於小便量多顏色像水之相關中醫典籍


《內科臨證錄.問診要略》:"大熱無汗尿清長者,為腎陽不固,真武湯去茯苓"。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