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經絡理解,千年來中藥治病或食療的9種策略應用!

- 最後更新:2024-04-29首次發表:

自從AI開始火熱之後,許多人都期待中醫界也可以出現一種人工智慧,只要跟他說身體哪裡不舒服,馬上就可以幫你開中藥!

然而,雲端中醫開發團隊持續研究大量古代典籍之後才發現,儘管面對同一種症狀或疾病,千年來運用的治療觀點與策略五花八門。

也因為不同的開藥策略,導致一種疾病可以治療的中藥方劑、藥茶、藥酒、食療方高達數千種,讓人完全無所適從與選擇。

本文解析古人開中藥的策略,並找出適合的經絡型態化繁為簡,過濾出適合自己的策略,提供給對中藥及食療有興趣的養生人士參考。

中藥治病策略與經絡現象

雖然從大量資料中發現,古人治療疾病的方法變化多端,背後卻依然有一定的思路策略,若將這些思路歸納出來,主要有以下9種類型。

1.六經辨證(傷寒後遺症)

第一個策略就是「六經辨證」,這是歷史最悠久、最古老、最傳統的方法,是基於《傷寒論》的一種診斷方法。

《傷寒論》運用「六經辨證」,將傷寒進入體內之後,區分為六種階段(太陽病、少陽病、陽明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運用「六經辨證」來治病,就是要假設這個病,是以前感冒沒有治好的傷寒後遺症,雖然你表面上現在好像沒有感冒,但是還是要假設過去的感冒沒有被治癒。

六經辨證與體質的關係
六經辨證與體質的關係

由於「六經辨證」不是討論五臟六腑、氣血津液,只描述抽象的六經病,也沒有固定的經絡型態,所以學起來會遇到很多困難。

從許多會員長達10年以上的觀察初步發現,寒性體質的人很容易出現三陰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的中藥

鐵三角經絡體質的人,很容易出現少陽病、陽明病,而「太陽病」是各種體質都可能出現

2.清熱瀉火法

《傷寒論》的中藥主要運用熱性的中藥,但是後代的中醫師發現:「奇怪了,多數人體內有火熱,怎麼可能再運用這種熱性的中藥呢?」

所以漸漸地,清熱瀉火派在中醫界成為主流,這種治病方法運用的策略,就是運用芳香、清涼、苦寒降火的中藥來去除體內的火氣,尤其適用於是在中國南方濕熱的環境。

體內有火熱的人,可以運用清熱瀉火法
體內有火熱的人,可以運用清熱瀉火法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也可以印證這個事實,現代人的體質普遍「上熱下寒」,三焦經、大腸經長年都是實證,這就是體內有火氣的數據證明。

所以,只要你經常自己的經絡圖的寒熱指數出現「上熱」、「上下皆熱」,運用清熱瀉火的策略,通常都會快速感到很有效

3.溫陽去寒法

雖然清熱瀉火派在中醫界成為主流,但是有一些中醫師卻發現:「奇怪了,現代人的體質怎麼這麼寒?」所以創造出所謂的「火神派」。

火神派運用的中藥,主要就以純熱的「四逆湯」(附子、乾薑)為主,他們認為多數的疾病是體內太寒造成的,必須溫陽去寒。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雖然可以印證清熱瀉火法是對的,但也可以印證是錯的!

因為絕大多數的現代人的經絡現象是「上熱下寒」,寒氣陽虛主要是反應在膽經、胃經、膀胱經的虛證現象。

溫陽去寒法,運用在寒性陽虛經絡現象
溫陽去寒法,運用在寒性陽虛經絡現象

如果說腳部經絡是人體的根本,每個人治病時都說要「根治」,如果從根去探討的話,這個根就是寒氣

所以,如果你的經絡經常呈現「下寒」現象的話,就需要經常服用熱性中藥或食物去除寒氣,而不是清熱瀉火

可惜的是,許多人明明體質很寒卻感到燥熱,或是在服用熱性中藥之後,剛開始會感到很不舒服而放棄,也因此現代人的疾病就變得複雜且難治。

4.調和臟腑法(心肝脾肺腎)

從古至今應用機率最高的治療策略是「調和臟腑」,由於五臟有心、肝、脾、肺、腎,所以每位中醫師的下手處都不同。

有些中醫師以「疏肝理氣」為主,有些都是以「補脾胃」為主,有些直接從「腎臟」下手,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

從大量現代人的經絡數據看來,由於現代多數人都是肝經實證、脾經腎經虛證,所以調和肝脾,健脾利水就是基本的原則

現代人都必須調和臟腑
現代人都必須調和臟腑

由於99.9%的人都有臟腑不協調的現象,因此調和臟腑的基本核心方劑,就是以「六味地黃丸」為核心所產生的各種變化。

就食物而言,就是要服用一些健脾胃、清肝、排濕氣、清熱利尿的食物。

也因為臟腑不協調多數是因為生活習慣(熬夜、疲勞),情緒鬱悶所造成的,所以也不能完全依賴中藥治療。

也就是說,多數人認為中藥可以「調身體」的想法,除非配合改變生活習慣與心情,否則在本質上是無法根治的

5.瀉火瀉下法

古代中醫有一種派別,無論遇到什麼疾病都讓你腹瀉,別小看這種方法,有時候是非常神奇的。

近代名著《經方實驗錄》就提到一個真實案例,有一個不到20歲的年輕虛弱女性,有一天去市場突然受到驚嚇,回家後就發瘋了,見到人就亂打,力氣特別大。

結果醫生知道她兩個月沒有月經,開了「桃核承氣湯」這種瀉下破瘀的中藥,第二天開始排了很多黑色的血,發瘋就這樣快速痊癒了。

2024年4月期間就有會員就回報,她出現後腦杓暈暈痛痛的現象,服用「葛根湯」之後雖然有改善,但是卻完全沒有根治。

因為她經常便秘,有一天單純服用大黃之後拉肚子,後腦勺暈痛的現象就明顯改善了。

這些案例完全印證了現代醫學發現的腦腸軸現象,腸子與腦部之間確實具備一定的關係。所以現代人身上的許多疾病可以經常運用瀉下法,不要怕腹瀉。

不論哪一種經絡型態,如果一個人經常便秘或者是大便不順,就很可能會出現各種腦部與精神的疾病,一定要定期排宿便。

6.活血化瘀疏通經絡

活血化瘀的方法,也是許多中醫師會運用的策略,這個原理非常簡單,所謂「不通則痛、不痛則通」,

只要是身體的經絡氣血不通,就會產生種種的疾病,現代人都不運動,整天坐著看電視玩電腦,很多疾病都是沒有運動所造成的。

因此,運用活血化瘀中藥或食物,或者是經絡拍打,很多人的疾病都會因此而達到改善的效果。

只要你經常幫自己進行經絡檢測,只要看到某一條經絡異常,就是努力去拍打、按摩、刮痧就對了。

如果看到自己的經絡永遠都是「上實下虛」,那就堅持不要久坐,站著工作,每天堅持走路一萬步以上,都可以明顯改善。

因此,活血化瘀法也不一定要運用中藥,當然運用中藥輔助效果則是加分

7.補氣補血法

與活血化瘀法類似的方法,也是古今中醫師運用頻率最高的方法,不論什麼病都是補氣、補血,只要氣血充足了,疾病就會痊癒。

也因此統計古今運用頻率最高的中藥,組合起來就是「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

只要服用之後不會出現口乾舌燥、燥熱,幾乎每個人都可以運用。

8.去濕氣、化痰法

北半球有一些人住在濕氣比較重的地方,以台灣地區為例,就是一個濕氣很重的環境。

因此,住在這種地方的人,一定要加強去濕氣的這種方法,因為脾經長期虛症,體內也很容易自然產生的濕氣。

體內有濕氣的人,久了就容易出現痰飲,所以去濕氣、排痰飲都是要一起進行的

體內有濕氣的人,沒有特定的經絡現象,只要住在潮濕的地方就一定要排濕氣,這是以地域性為主。

例如,台灣住在宜蘭地區的人,那邊的會員就經常回報濕氣很重,所以住在特定的地方就一定要經常排濕氣。

別小看排濕氣的重要性,許多人長期困擾的疾病都是體內濕氣太重所造成的。

9.滋陰生津養肺法

滋陰生津的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這種方法不是直接瀉火,而是運用一些中藥滋養體內的津液,最常運用的就是「麥門冬」之類的中藥。

這種策略都很容易出現在過於火熱,或是天氣乾燥的時候,主要影響到肺部,咳嗽起來非常難治,透過滋陰法可以快速改善疾病。

神丹妙藥關鍵在理解自己

以上提出的9類方法只是大分類,如果真的要細分,至少還有100~200種方法,內容是非常複雜的,這就是為什麼中藥很難學。

然而,中藥真的很難學嗎,本質上也沒那麼難,關鍵在於有沒有了解自己的體質!這裡舉個真實案例。

某會員確認自己屬於「寒性陽虛經絡體質」時間長達10年以上。他發現一套屬於自己一年四季養生的中藥運用策略已經完全浮現

感冒的時候經常運用「麻黃附子細辛湯」,這就是六經辨證的少陰病+太陽病。

由於他是屬於寒性體質,所以幾乎都不用服用清熱瀉火的藥物,但是偶爾在夏天熱浪期間,依然會出現火氣,所以偶爾會服用1-2次「黃連解毒湯」。

絕大多數的疾病,他都是運用「附子理中湯」、「八味地黃丸」之類的熱性中藥來改善,因為這個可以調和臟腑,也可以驅除體內的寒氣。

偶爾他會出現一直放屁,或者是排便不順,他一定馬上服用「大柴胡湯」拉肚子,通常兩天之內就會完全改善。

他平常也會不定時身上出現疼痛,他都是經絡拍打及按摩穴道,就可以迅速達到改善的目標,所以也不用服用活血化瘀藥。

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套屬於自己一年四季的中藥策略
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套屬於自己一年四季的中藥策略

只要看到下雨天或者是濕氣重,他就開除濕機,服用「平胃散」。

有時候天氣熱的時候他會出現咳嗽,通常服用「麥門冬湯」效果都很快。

他每天都會打坐冥想,拉筋調整至少30分鐘,定時放鬆及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

就這樣反覆操作持續10年以上,除了看牙醫之外,他幾乎沒去過中醫、西醫診所看病,進行健康檢查數值也完全正常。

關鍵就在於,他已經清楚知道自己的體質,也學習這些中藥或食物的原理與方法,所以可以輕鬆掌控自己的健康狀態

他說:「我其實不像那些很常出現"最佳養生典範"的優秀會員,我的經絡圖永遠都是異常的!」

他鼓勵所有會員:「我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連我都可以長期這樣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態,也代表每個人都可以達到!」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