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腹中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腹中痛

腹中痛是中醫學中常見的病證,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可伴有腹脹、腹瀉、嘔吐等症狀。根據疼痛的部位、性質、程度、伴隨症狀的不同,可分為多種證型。

  • 胃痛:位於上腹部,疼痛性質多為隱痛、鈍痛,可伴有噯氣、反酸、燒心等症狀。
  • 腸痛:位於下腹部,疼痛性質多為陣發性絞痛,可伴有腹瀉、便秘等症狀。
  • 肝區痛:位於右上腹部,疼痛性質多為持續性鈍痛,可伴有肝大、黃疸等症狀。
  • 膽區痛:位於右上腹部,疼痛性質多為陣發性絞痛,可伴有噁心、嘔吐、黃疸等症狀。
  • 脾區痛:位於左上腹部,疼痛性質多為隱痛、鈍痛,可伴有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

腹中痛的治療以中醫辨證論治為主,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常用的治療方法有:

  • 針灸:可用於治療胃痛、腸痛、肝區痛、膽區痛、脾區痛等。
  • 中藥:可用於治療胃痛、腸痛、肝區痛、膽區痛、脾區痛等。
  • 食療:可用於緩解胃痛、腸痛、肝區痛、膽區痛、脾區痛等。

腹中痛是一種常見的病證,如果出現腹痛的症狀,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水泉

水泉

  • 1.《針灸聚英》:「水泉,太谿下一寸。內踝下。少陰郄。銅人。灸五壯。針四分。主目䀮䀮不能遠視。女子月事不來。來即心下多悶痛。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
  • 2.《針灸聚英》:「女子不月。灸會陰三壯。婦人月水不利。難產。子上衝心。痛不得息。灸氣衝七壯。婦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滿。目䀮䀮不能遠視。腹中痛。灸水泉五壯。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灸氣海。婦人不孕。月不調勻。赤白帶下。氣轉連背引痛不可忍。
  • 3.《金針秘傳》:「5.水泉:二穴少陰郄,去太谿下一寸,在內踝下。治月事不來,來即多,心下悶痛,目䀮䀮不能遠視,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可灸五壯,針入四分。
  • 4.《針灸問答》:「答:水泉溪下一寸許,四壯四分何病治,主治近視目䀮䀮,女人經病腹中刺。(注:水泉穴,在太谿下一寸,四壯,四分。主治目䀮䀮不能遠視,女子經病,腹中痛等症。)

陰郄

陰郄

  • 1.《針灸聚英》:「水泉,太谿下一寸。內踝下。少陰郄。銅人。灸五壯。針四分。主目䀮䀮不能遠視。女子月事不來。來即心下多悶痛。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
  • 2.《金針秘傳》:「5.水泉:二穴少陰郄,去太谿下一寸,在內踝下。治月事不來,來即多,心下悶痛,目䀮䀮不能遠視,陰挺出,小便淋瀝,腹中痛。可灸五壯,針入四分。
  • 3.《普濟方·針灸》:「_地機_(一名脾舍。足太陰郄。別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五壯。主㿗疝瘡瘕。腹中痛。藏痹)。

氣海

氣海

  • 1.《針灸聚英》:「女子不月。灸會陰三壯。婦人月水不利。難產。子上衝心。痛不得息。灸氣衝七壯。婦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滿。目䀮䀮不能遠視。腹中痛。灸水泉五壯。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灸氣海。婦人不孕。月不調勻。赤白帶下。氣轉連背引痛不可忍。

氣衝

氣衝

  • 1.《針灸聚英》:「女子不月。灸會陰三壯。婦人月水不利。難產。子上衝心。痛不得息。灸氣衝七壯。婦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滿。目䀮䀮不能遠視。腹中痛。灸水泉五壯。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灸氣海。婦人不孕。月不調勻。赤白帶下。氣轉連背引痛不可忍。

會陰

會陰

  • 1.《針灸聚英》:「女子不月。灸會陰三壯。婦人月水不利。難產。子上衝心。痛不得息。灸氣衝七壯。婦人月事不利。利即多。心下滿。目䀮䀮不能遠視。腹中痛。灸水泉五壯。婦人月事不調。帶下崩中。因產惡露不止。繞臍㽲痛。灸氣海。婦人不孕。月不調勻。赤白帶下。氣轉連背引痛不可忍。

委中

委中

  • 1.《針灸大成》:「霍亂:上吐下利,揮霍撩亂,邪在中焦,胃氣不治,陰陽乖隔,遂上吐下泄,躁擾煩亂也。或腹中痛絞刺。針委中。

中封

中封

  • 1.《針灸逢源》:「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太衝)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列缺合谷。)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神門。)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中封。)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

太衝

太衝

  • 1.《針灸逢源》:「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太衝)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列缺合谷。)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神門。)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中封。)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

列缺

列缺

  • 1.《針灸逢源》:「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太衝)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列缺合谷。)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神門。)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中封。)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

合谷

合谷

  • 1.《針灸逢源》:「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太衝)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列缺合谷。)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神門。)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中封。)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

神門

神門

  • 1.《針灸逢源》:「非癃也。數便意恐懼。氣不足。腹中悒悒(刺太衝)肺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見者(刺列缺合谷。)心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熱。(刺神門。)肝瘧者。令人色蒼蒼然。太息。其狀若死者。(刺中封。)脾瘧者。令人寒腹中痛熱則腸中鳴鳴已汗出。

上脘

上脘

  • 1.《針灸逢源》:「上脘,在巨闕下。一寸半臍上五寸。(針八分灸二七壯)治腹中痛雷鳴心痛驚悸。身熱黃疸奔豚伏梁。

巨闕

巨闕

  • 1.《針灸逢源》:「上脘,在巨闕下。一寸半臍上五寸。(針八分灸二七壯)治腹中痛雷鳴心痛驚悸。身熱黃疸奔豚伏梁。

脾俞

脾俞

  • 1.《針灸甲乙經》:「咳而嘔,鬲寒,食不下,寒熱,皮肉膚痛,少氣不得臥,胸滿支兩脅,鬲上兢兢,脅痛腹䐜,胸脘暴痛,上氣,肩背寒痛,汗不出,喉痹,腹中痛,積聚,默然嗜臥,怠惰不欲動,身常濕濕,心痛無可搖者,脾俞主之。
  • 2.《針灸資生經》:「腹中痛。(銅)魚際、治腹痛不下食。肓俞、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地機、(見水腫。)治腹脅氣脹。外陵、治腹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下脘、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瘦。(銅)脾俞、治腹痛不嗜食。(見痃癖。

蠡溝

蠡溝

  • 1.《金針秘傳》:「5.蠡溝:二穴在足內踝上五寸,別走少陽、足厥陰絡。治卒疝,少腹腫時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足,腹中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狀,背拘急不可俯仰。針入二分,留三呼,可灸三壯。

天樞

天樞

  • 1.《金針秘傳》:「8.外陵:二穴在天樞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腹中痛,心如懸,引臍腹痛。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外陵

外陵

  • 1.《金針秘傳》:「8.外陵:二穴在天樞下一寸,足陽明脈氣所發。治腹中痛,心如懸,引臍腹痛。可灸五壯,針入三分。
  • 2.《針灸資生經》:「腹中痛。(銅)魚際、治腹痛不下食。肓俞、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地機、(見水腫。)治腹脅氣脹。外陵、治腹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下脘、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瘦。(銅)脾俞、治腹痛不嗜食。(見痃癖。

日月

日月

  • 1.《金針秘傳》:「3.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陰、陰維之會。治大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針入三分。
  • 2.《針灸問答》:「答:腹哀日月下寸五,去腹中行四寸半,三分禁灸何病醫,主治便膿腹痛患。(注:腹哀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三分,禁灸。主治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中痛等症。)

腹哀

腹哀

  • 1.《金針秘傳》:「3.腹哀:二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足太陰、陰維之會。治大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針入三分。
  • 2.《普濟方·針灸》:「治大便膿血。寒中。食不化。腹中痛。穴腹哀
  • 3.《針灸問答》:「答:腹哀日月下寸五,去腹中行四寸半,三分禁灸何病醫,主治便膿腹痛患。(注:腹哀穴,在日月下一寸五分,去腹中行各四寸半。三分,禁灸。主治寒中食不化,大便膿血,腹中痛等症。)

下脘

下脘

  • 1.《針灸資生經》:「腹中痛。(銅)魚際、治腹痛不下食。肓俞、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地機、(見水腫。)治腹脅氣脹。外陵、治腹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下脘、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瘦。(銅)脾俞、治腹痛不嗜食。(見痃癖。

地機

地機

  • 1.《針灸資生經》:「腹中痛。(銅)魚際、治腹痛不下食。肓俞、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地機、(見水腫。)治腹脅氣脹。外陵、治腹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下脘、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瘦。(銅)脾俞、治腹痛不嗜食。(見痃癖。
  • 2.《普濟方·針灸》:「_地機_(一名脾舍。足太陰郄。別走上一寸空。在膝下五寸。灸五壯。主㿗疝瘡瘕。腹中痛。藏痹)。
  • 3.《針方六集》:「地機二穴,治腹中痛,臟痹,女子血瘕,按之如湯沃股內引膝,男子溏泄,腹脅堅脹,不嗜食,水腫,小便不利,足大指內側紅腫。

肓俞

肓俞

  • 1.《針灸資生經》:「腹中痛。(銅)魚際、治腹痛不下食。肓俞、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地機、(見水腫。)治腹脅氣脹。外陵、治腹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下脘、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瘦。(銅)脾俞、治腹痛不嗜食。(見痃癖。

魚際

魚際

  • 1.《針灸資生經》:「腹中痛。(銅)魚際、治腹痛不下食。肓俞、治大腹寒疝。大便燥。腹切痛。地機、(見水腫。)治腹脅氣脹。外陵、治腹痛心如懸。下引臍腹痛。下脘、治腹痛。六腑之氣寒。谷不轉。不嗜食。小便赤。腹堅硬。癖塊。臍上厥氣動。日漸瘦。(銅)脾俞、治腹痛不嗜食。(見痃癖。

督俞

督俞

  • 1.《普濟方·針灸》:「_督俞二穴_,一名高蓋。在六椎下兩旁。各寸半。禁針通灸。銅人經云。主理寒熱。腹中痛。雷鳴。氣逆心痛。灸三壯。資生經云。銅人經缺此穴。明堂經有之。今依明堂入在此。恐銅人本不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