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志光

《針灸問答》~ 卷上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0)

1. 第二十章 心包絡解說

問:心包絡解說呢?

答:包絡一名膻中。按:膻即胸前膈膜,周迴連著脅脊,以遮濁氣;膈膜名膻,而居膻之中者,則是心包絡。舊注以膜為膻中,不知膜遮濁氣,只是上焦一大膜耳。不能代心宣化,何得名臣使之官。惟心包絡則相心布令,居於膻膈之中,故名膻中。屬相火,又主血,以血濟火,則和而不烈,故主喜樂。

白話文:

答:包絡又稱「膻中」。按:羶指胸前膈膜,周邊連接肋骨和脊椎,用於阻擋濁氣;膈膜的名稱是「羶」,而位於膻中者,是心包絡。舊註釋將膈膜稱為「膻中」,不知道膈膜阻擋濁氣,只是上焦一塊大的膜而已。它不能代替心臟宣導氣血,怎麼能被稱為是心臟的臣屬呢?唯有心包絡會傳達心臟的命令,位於羶膈之中,因此被稱為「膻中」。它屬於相火,又主血,以血滋養火,就會溫和而不旺盛,因此主司喜樂。

心憂者,包絡之火不宣也。心過喜者,包絡之火太盛也。西醫言心上半有夾膜裹之,即包絡之謂也,但西醫不知包絡所司何事。

白話文:

憂鬱的人,是因為包絡之火不流通。過度喜悅的人,是因為包絡之火太旺盛。西醫提到心臟的上半部有一層膜包覆著,這就是包絡。不過西醫並不知道包絡的作用是什麼。

按:手厥陰包絡之脈,起於胸中,屬心包絡,下膈歷三焦,出腋入肘,抵掌中,循中指之端。包絡上連肺系,由肺系連及於心內之四面,皆是油膜,又下為膈膜,又下為綱油膜。所謂膜者,皆三焦也,三焦與包絡相通,其跡如此,故包絡之脈,下膈歷三焦也。出腋入肘,抵掌中,循中指之端,故中指歷心,亦由於此。

白話文:

手厥陰心包經的經絡,從胸中開始,屬於心包,向下經過膈肌,貫穿三焦,從腋下進入肘部,到手掌中,沿着中指的末端。心包向上與肺部相連,肺部又與心臟內部的四面相連,這些都是油脂膜。心包往下形成膈肌,再往下形成綱油脂膜。這些膜都是三焦的一部分,三焦和心包相通,它的運行軌跡是這樣的,所以心包經的經絡向下通過膈肌,貫穿三焦。從腋下進入肘部,到手掌中,沿着中指的末端,所以中指與心臟相通,也是由於這個原因。

包絡與三焦,只一膜油相連,故其脈從三焦至胸中,而歸併於心包。出於乳後二寸,腋下三寸之間,名天池穴。脈過腋下,至肘抵曲肘陷中,名曲澤穴。(刺痧疫多取此出血,以瀉心包之邪也。)大陵在掌後兩筋之間,又中指之末名中衝,(一作沖良)孕婦則此脈動,足見心包血旺也。

白話文:

心包和三焦之間只隔了一層薄膜相連,所以心包的經脈從三焦通到胸膛,再匯集到心包。這條經脈從乳房後方二寸處開始,經過腋下三寸的距離,有一個穴位叫做「天池穴」。經脈通過腋下之後,一直延伸到肘部,抵達肘窩的凹陷處,有一個穴位叫做「曲澤穴」。(針灸或拔罐治療瘟疫時,多取此穴出血,以排出心包中的邪氣。)「大陵穴」位於手掌後方的兩條筋之間,中指的指尖有一個穴位叫做「中衝穴」(又稱「沖良穴」)。如果孕婦的這條經脈跳動明顯,就表示心包中的血氣旺盛。

2. 第二十一章 手少陽三焦經穴歌注

問:三焦經左右共四十六穴,系何名,在何處,主治何病?

白話文:

問:三焦經左右共四十六個穴位,名字是什麼?在哪裡?主要治療什麼疾病?

答:三焦名指外關衝,井金之穴分壯一,主治喉痹捲舌干,霍亂氣逆目生翳。(注:關衝穴,在手小指次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三焦井金穴也。一壯,一分。主治喉痹,舌卷,口乾,頭痛,霍亂,胸中氣噎,不嗜食,臂肘痛,目生翳膜,視物不明等症。)

問:液門穴呢?

白話文:

三焦是指外關穴,屬於三焦經的井金穴。它能治療喉嚨腫痛、舌頭僵硬、口乾舌燥、霍亂、氣逆、眼睛生翳膜(視物模糊)。(注:外關穴位於小指外側,距離指甲角約一韭葉寬,是三焦經的井金穴。一壯是指十分之一。主治喉嚨腫痛、舌頭僵硬、口乾、頭痛、霍亂、胸悶氣喘、不思飲食、手臂肘部疼痛、眼睛生翳膜、視物模糊等症狀。)

答:液門小次歧骨間,滎水之穴分壯三,主治驚悸咽外腫,寒瘧臂痛暴耳聾。(注:液門穴,在小指次指歧骨間陷中,三焦滎水穴也。三壯,三分。主治驚悸妄言,咽外腫,寒厥,手臂痛,不能自上下,痎瘧寒熱,目赤澀,頭痛,暴喑,耳聾,齒齲等症。)

問:中渚穴呢?

白話文:

液門穴,位於小指與次指交界處的凹陷處,是三焦經的滎水穴。

灼灸液門穴三分(壯三),可以治療:

  • 驚悸妄言
  • 咽喉外部腫脹
  • 手臂疼痛不能自如上下
  • 發冷、發熱交替出現的瘧疾
  • 眼睛發紅乾澀
  • 頭痛
  • 突然失聲
  • 耳聾
  • 齲齒等症狀。

答:中渚次指本節後,輸本之穴分壯三,主治耳聾頭目痛,肘臂不舉五指殃。(注:中渚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中,液門下一寸,三焦輸木穴也。三壯,三分。主治熱病汗不出,目眩,頭痛,耳聾,目生翳膜,久瘧,咽腫,肘臂痛,五指不得屈伸等症。)

問:陽池穴呢?

白話文:

回答:中渚穴位於小指次指本節後凹陷處,液門穴下一寸,是三焦經絡輸注木氣的穴位。艾灸三壯(三分長),可以治療熱病不出汗、頭暈、頭痛、耳聾、眼睛生翳膜、瘧疾、咽喉腫痛、肘臂疼痛、五指不靈活等症狀。

答:陽池表腕有穴存,脈過為原三壯分,主治消渴與煩悶,手腕肩臂傷損倫。(注:陽池穴,在手表腕上陷中,三焦脈過為原。三壯,三分。主治消渴,口乾,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捉物不得,肩臂疼不能舉等症。)

問:外關穴呢?

白話文:

手上的陽池穴,在手腕的皺褶處。這條經脈經過此穴為「原穴」,灸之可分為三部分。功效為主治口乾、煩躁、寒熱瘧疾,或因手腕骨折、握物困難、肩臂疼痛無法舉起等症狀。(註:陽池穴位於手背腕關節上的凹陷處,是三焦經的原穴。三壯,指灸三分。主治口乾、煩躁、寒熱瘧疾,或因折傷手腕、握物不得、肩臂疼痛不能舉等症。)

答:腕後二寸尋外關,三壯三分仔細看,主治耳聾並指痛,臂肘拘攣此穴安。(注:外關穴,在手腕後二寸,兩骨間,與內關相對,手少陽絡也。三壯,三分。主治耳聾渾渾焞焞無聞,五指盡痛,不能握物,及手臂不得屈伸等症。)

問:支溝穴呢?

白話文:

答:在手腕後方二寸,找出外關穴,用三根三寸長的艾柱仔細灸。可以治療耳聾(耳朵聽不到聲音)、手指疼痛、手臂和肘部無法彎曲收縮等症狀。(註:外關穴位於手腕後方二寸,兩根骨頭之間,與內關穴相對應,屬於手少陽經絡。三壯,指灸三根三寸長的艾柱。主治耳聾、耳朵嗡嗡作響、手指疼痛無法握物、手臂無法彎曲伸展等症狀。)

答:支溝腕上三寸約,經火之穴兩筋索,七壯二分何病治,肩臂脅腋四肢藥。(注:支溝穴,在腕後臂外三寸,兩筋間陷中,三焦經火穴也。七壯,二分。主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腫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不開,暴喑不能言,心悶不已,卒心痛,傷寒結胸,干瘡疥癬,婦人經脈不通,產後血暈,不省人事等症。)

問:會宗穴呢?

白話文:

回答:支溝穴位於手腕後側、手臂外側三寸的地方,兩條筋肉之間的凹陷處,是三焦經上的火穴。灸治此穴七壯,每次二分,可以治療哪些疾病?包括肩部、手臂、腋下、四肢痠痛,霍亂嘔吐,口噤不能說話,突然失聲,心悶氣短,猝發心痛,傷寒結胸,皮膚乾癬和疥瘡,婦女經脈不通,產後血暈,昏迷不醒等症狀。

答:會宗三寸空中求,溝旁一寸無令錯,禁針七壯何病治,五癇膚痛耳聾著。(注:會宗穴,在腕後三寸,支溝外旁一寸。禁針,七壯。主治五癇,肌膚痛,耳聾等症。)

問:三陽絡呢?

白話文:

會宗穴在手腕後三寸的地方,從支溝穴外側一寸就是了,千萬別弄錯。 禁針要扎七壯,可以治五癇、皮膚疼痛和耳聾等病。

問:三陽絡在哪裡?

答:溝上一寸臂大脈,三陽絡穴之所宅,禁針七壯何病治,喑啞耳聾肢反折。(注:三陽絡穴,在支溝之上一寸,臂上大交脈中。七壯,禁針。主治暴喑啞,耳聾,嗜臥,四肢不欲動搖等症。)

問:四瀆穴呢?

白話文:

針刺取穴:在手肘橫紋的上方一寸處,臂上有一條粗大的經脈,是三條陽經脈絡交會的穴道。

禁忌針刺和艾灸:這個穴位不能針刺,也不能炙艾七壯。

主治病症:治療突然失聲、耳聾、嗜睡,四肢不想動彈等症狀。

答:四瀆肘前五寸間,三壯六分陽絡上,主治暴氣耳聾症,下齒齲痛此穴詳。(注:四瀆穴,在肘前五寸,三陽絡上是穴。三壯,六分。主治暴氣耳聾,下齒齲痛等症。)

問:天井穴呢?

白話文:

肘關節前方五寸的地方,在三條陽絡的上面就是四瀆穴。使用三壯,深度六分。可以治療突發性的耳聾,以及下顎牙齒的蛀牙疼痛。

答:天井肘上一寸側,叉骨罅中屈肘得,合土之穴分壯三,主治瘰癘偏風捷。(注:天井穴,在肘後大骨後,肘上一寸,輔骨上兩筋叉骨罅中,三焦合土穴也。三壯,三分。主治心胸痛,咳逆上氣,短氣不得語,唾膿不嗜食,發寒熱,不得臥,驚悸,瘛瘲,癲狂,五癇,風痹,耳聾,嗌腫,喉痹,汗出,目眥痛,頰腫痛,耳後臑肘痛,中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腳氣上攻,嗜臥,撲傷,腰髖疼,振寒,頸項痛等症。)

問:清冷淵呢?

白話文:

回答:天井穴在大臂的外側肘關節以上約一寸,位於肱骨外上方兩條肌肉之間的凹陷處,是三焦經合土的穴位。用艾條灸此穴三分壯,可以治療瘰癘和偏風,效果顯著。

(注:天井穴位於肘部後面肱骨外側後緣,肘橫紋上約一寸,肱骨外上髁上兩條肌肉分叉的凹陷處,是三焦經與大腸經相合的穴位。三分壯指在穴位上灸三壯的量。此穴主治心胸痛、咳嗽反胃、氣上逆、氣短不能言語、吐膿痰不思飲食、發冷發熱、不能入睡、心悸、抽搐、癲狂、五臟風動、風濕痹痛、耳聾、咽喉腫痛、喉嚨痛、出汗、眼睛周圍疼痛、面頰腫痛、耳後肩肘疼痛、中風癱瘓意識不清、悲傷不樂、腳氣上攻、嗜睡、跌打損傷、腰髖疼痛、惡寒、頸部疼痛等症。)

答:肘上二寸清冷淵,三壯三分何病痊,主治肩痹臂臑痛,若針此穴即安然。(注:清冷淵穴,在肘上二寸,伸肘臂取之。三壯,三分。主治肩痹痛,臂臑不能舉等症。)

問:消濼穴呢?

白話文:

回答:在肘部上方二寸處有一個叫做清冷淵的穴位。如果在這個穴位上進行三炷灸,每次灸三分鐘,就能治好疾病。清冷淵穴主治肩部痺痛、手臂不能舉等症狀,針灸這個穴位就能緩解疼痛。

答:消濼臂外肘分索,三壯一分何病藥,主治喉痹頸項強,頭痛癲疾此穴著。(注:消濼穴,在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三壯,一分。主治風痹,頸項強急、腫痛,寒熱頭痛,癲疾等症。)

問:臑會穴呢?

白話文:

回答:消濼穴位於肩下臂外側,腋下斜線處,肘部分的下方。艾灸三壯,每壯燃燒一分。主治風濕痹痛、頸項強緊腫痛、寒熱頭痛、癲癇等疾病。

答:臑會肩頭三寸前,五壯三分何病研,主治臂酸不能舉,項癭氣瘤肩胛牽。(注:臑會穴,在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五壯,五分。主治臂痛酸無力、不能舉,寒熱肩腫,引胛中腫,項癭氣瘤等症。)

問:肩髎穴呢?

白話文:

臑會穴位於肩前,距離肩頭三寸的地方,也就是肩峰下緣凹陷處。這個穴位可以治療手臂酸痛无力、抬不起来,以及肩部肿胀、脖子长瘤等问题。

您问肩髎穴?

答:肩髎肩端臑上通,三壯七分主治同,臂痛肩重難伸屈,舉臂取之此穴中。(注:肩髎穴,在肩端臑上陷中,舉臂取之。三壯,七分。主治臂痛,肩重不能舉等症。)

問:天髎穴呢?

白話文:

肩髎穴位於肩膀外側,靠近肩膀骨頭最高點的凹陷處,舉起手臂就能找到它。這個穴位可以治療手臂疼痛、肩膀沉重、手臂難以伸展或彎曲等問題。

至於天髎穴,在哪裡呢?

答:天髎盆中毖骨際,有空起肉上便是,三壯八分何病治,肩臂缺盆頸項疾。(注:天髎穴,在肩缺盆上,毖骨際有空起肉上是穴。三壯,八分。主治胸中煩悶,肩臂痠疼,缺盆中痛,汗不出,頸項急,寒熱等症。)

問:天牖穴呢?

白話文:

回答:天髎穴在肩胛骨的凹陷處,骨頭交界處有塊隆起的肌肉即是。灸三壯,深度八分,可以治療各種疾病,包括:胸悶氣短、肩臂痠痛、肩胛骨凹陷處疼痛、出汗異常、頸部僵硬、發冷發熱等症狀。

答:天牖傍頸後天容,柱前骨下發際中,三分禁灸主何治,耳聾目眩頭項疼。(注:天牖穴,在頸大筋外、天容後、天柱前。禁灸,三分。主治耳暴聾,目不明,夜夢顛倒,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目中痛等症。)

問:翳風穴呢?

白話文:

天牖穴在頸後的肌肉外側,天容穴的後方,天柱穴的前方。這三個部位禁止針灸。主治耳朵突然失聰、眼睛看不清、夜晚夢境顛倒、頭疼面腫、脖子僵硬無法轉動、眼睛疼痛等症狀。

答:翳風耳後尖角中,七壯三分主治同,耳眼口牙項頰病,小兒喜欠此穴尋。(注:翳風穴,在耳後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七壯,三分。主治耳鳴耳聾,口眼喎斜,脫頷頰腫,口噤不語,又不能開,牙車急,小兒喜欠等症。)

問:瘛脈穴呢?

白話文:

在耳朵後方的尖角凹陷處,有「翳風穴」穴位。以灸法灸七壯,每壯分三次進行,可以治療以下疾病:

  • 耳部疾患(耳鳴、耳聾等)
  • 眼部疾患(眼睛歪斜等)
  • 口部疾患(嘴巴歪斜、下巴下垂等)
  • 臉部疾患(頬腫脹等)
  • 口部疾病(嘴巴無法打開、說話困難等)
  • 牙齒疾患(牙痛等)
  • 小兒夜間啼哭不止

答:瘛脈耳後雞足逢,三壯一分主治同,耳目頭風嘔泄病,小兒瘛瘲此穴尋。(注:瘛脈穴,在耳後雞足絡脈處。三壯,一分。主治頭風,耳鳴,小兒驚癇,瘛瘲,嘔吐,泄痢無時,驚恐,目睛不明等症。)

問:顱息穴呢?

白話文:

找到耳後雞足絡脈上的瘛脈穴,灸三壯(一分艾絨),可以治療以下疾病:

  • 頭痛
  • 耳鳴
  • 小兒驚癇
  • 抽搐
  • 嘔吐
  • 腹瀉
  • 驚嚇
  • 眼睛看不清

答:顱息耳後青絡脈,三壯一分何病克,主治耳鳴腫出膿,瘛瘲發癇臥不得。(注:顱息穴,在耳後青絡脈端。三壯,一分。主治耳鳴,耳痛,喘息,小兒嘔吐涎沫,瘛瘲,發癇胸脅相引,身熱頭痛,不得臥,耳腫出膿汁等症。)

問:角孫穴呢?

白話文:

對應在耳後青絡脈尾端的「顱息穴」,進行三次艾灸,每次一分即可。可以治療以下疾病:耳鳴、耳腫化膿、癲癇發作時僵直不能動彈以及抽搐。

答:角孫耳廓開有空,三壯三分主何因,醫治唇吻齒牙疾,耳目不利頭項侵。(注:角孫穴,在耳廓中間,開口有空。三壯,三分。主治目生翳,齒齦腫,唇吻強,齒牙不能嚼物,齒齲,頭項強等症。)

問:絲竹空呢?

白話文:

角孫穴位於耳廓中間,開口有空隙。

艾灸此穴三次,每次三分鐘,可以治療以下疾病:

  • 眼睛有翳(淡白色障礙物)
  • 牙齦腫痛
  • 嘴脣和口角僵硬
  • 牙齒不能咀嚼
  • 蛀牙
  • 頭頸部僵硬疼痛

答:絲竹眉後陷中探,三壯五分主何殃,目眩頭疼風癇疾,目睫毛倒偏發狂。(注:絲竹穴穴,一名太陽穴,在眉後陷中。三壯,五分。主治目眩,頭痛,目亦,視物䀮䀮不明,睫毛倒,惡風寒,風癇目不識人,發狂,吐涎沫,發即無時,偏正頭疼等症。)

問:和髎穴呢?

白話文:

答:針灸絲竹穴(又稱太陽穴),位於眉毛後面的凹陷處,針灸三壯,深度五分,可以治療以下疾病:

  • 頭暈目眩
  • 頭痛
  • 目疾(例如視力模糊)
  • 睫毛倒生
  • 怕冷
  • 風癇(抽搐不省人事,目光呆滯)
  • 發狂(語無倫次,吐口水,發作時間不固定)
  • 偏頭痛等症狀

答:和髎耳前銳發同,三壯七分動脈中,主治頭痛牙車急,頸項耳鼻腫痛癰。(注:和髎穴,在耳前銳發下動脈中。三壯,七分。主治頭重頭痛,牙車引急,頸頷腫,耳中嘈嘈,鼻涕風寒,鼻準上腫,癰痛,瘛瘲,口噼等症。)

問:耳門穴呢?

白話文:

和髎穴位於耳前銳骨突出的下緣,動脈中。艾灸三壯,深度七分。主治頭痛、牙痛急劇發作、頸項耳鼻腫痛化膿。(注:和髎穴位於耳前銳骨突出的下緣,動脈中。艾灸三壯,深度七分。主治頭重頭痛、牙痛引急、頸頷腫脹、耳中嘈雜、鼻涕風寒、鼻準腫脹、膿腫疼痛、咽喉腫痛、口乾舌裂等症狀。)

答:耳門耳珠當耳缺,禁灸三分何病抉,主治聤耳鳴無聞,齒齲唇吻開不得。(注:耳門穴,在耳前起肉,當耳缺陷中。三分,禁灸。主治耳鳴如蟬聲,聤耳膿汁出,耳生瘡,重聽,無聞,齒齲,唇吻強等症。)

白話文:

耳門穴位於耳前起肉處,在耳缺陷的中間位置。這個穴位禁灸三分,也就是不能灸針。它主要用於治療耳鳴、聽力下降、耳聾、耳流膿、耳瘡、牙齒腐爛、嘴唇張不開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