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俞

BL16

英文名稱Dushu

位置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靈台)旁開1.5寸處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別名商蓋,高益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15

穴名介紹


體內所生的純陽之氣由此輸入膀胱經。「督俞穴」。「督」,督脈也,陽氣也。「俞」,輸也。督俞名意指督脈的陽氣由此輸向膀胱經。本穴為膀胱經接受督脈陽氣之處,故名「督俞穴」。

解剖位置


  • 在肌肉方面,該穴位位於斜方肌、背闊肌肌腱以及最長肌之間。
  • 血管部分,有第6肋間的動脈和靜脈後支通過,還有從頸部延伸下來的頸橫動脈的分支。
  • 神經分布上,督俞穴受到肩胛背神經的影響,同時也有第6或第7胸神經後支的皮膚分支經過,更深層則有第6胸神經後支的外側分支。

針刺方法


斜刺0.5-0.7寸

穴道介紹


督俞穴主要功效「寬胸,理氣」。主治心痛,胸悶,呃逆,腹脹,腹痛,心動過速,心絞痛,冠心病,膈肌痙攣,皮膚搔癢症。

穴道配伍


督俞穴位於人體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屬於膀胱經。其功效主要為補腎壯陽、理氣止痛,尤其擅長治療腰背痛及相關臟腑病症。以下分析其常見配伍:

一、督俞穴配內關穴治心痛、胸悶:

  • 原理: 督俞穴補腎氣,而腎主心,腎氣充足則心氣自旺,能緩解心痛、胸悶等症狀。內關穴為心經絡穴,具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與督俞穴合用,能更好地疏通心經氣血,從而雙管齊下,標本兼治。 腎虛導致的心臟功能不佳,透過督俞穴補腎,內關穴則緩解心經氣血淤阻,達到協同作用。

二、督俞穴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有理氣和胃的作用,治胃痛、呃逆、腹脹:

  • 原理: 此配伍屬於整體調理,針對胃氣不足或氣機阻滯所致的胃痛、呃逆、腹脹。督俞穴補益腎氣,腎主納氣,腎氣充足則脾胃運化功能得以提升。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通經活絡、疏通氣滯的功效,能直接調理胃經之氣。足三里穴為胃經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補氣益血的作用,三穴合用,能從根本上調理脾胃,改善胃痛、呃逆、腹脹等症狀。此配伍強調理脾胃,並由腎氣的加強作後盾,更有效。

三、督俞穴配肩井穴、膻中穴,有清熱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治乳癰、乳腺增生:

  • 原理: 乳癰、乳腺增生多與肝鬱氣滯、血瘀、熱毒有關。督俞穴補腎氣,並具有理氣止痛作用;肩井穴位於肩胛骨上緣,可以疏通肩頸部經絡,改善氣血運行;膻中穴為任脈穴位,具有寬胸理氣、行氣活血的功效。此配伍通過補腎氣,疏通經絡,清熱活血,從而達到治療乳癰、乳腺增生的目的。 此處的配伍,主要是針對氣血瘀滯所造成的問題。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律不整
  • 冠狀動脈疾病
  • 心包炎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消化系統疾病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牛皮癬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背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艾灸督俞穴方法:

  1. 準備:
    • 選擇艾條或艾灸盒,並準備艾灸針或艾灸筒。
    • 清潔施灸部位,保持皮膚乾燥。
  2. 定位:
    • 找到督俞穴位置,輕輕觸摸,找到最敏感的點。
  3. 艾灸:
    • 將艾條點燃,緩慢靠近穴位,保持一定的距離,感受熱度。
    • 以溫熱為宜,不可過熱,以免燙傷。
    • 可採用懸灸或隔薑灸的方式,根據個人情況選擇。
  4. 時間:
    • 每個穴位灸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灸一次。
  5. 注意:
    • 艾灸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施灸部位,如有異常,立即停止施灸。
    • 艾灸後,要多喝水,促進血液循環。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疾病者禁用艾灸。

遠紅外線加熱督俞穴方法:

  1. 準備:
    • 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例如神燈。
    • 清潔施灸部位,保持皮膚乾燥。
  2. 定位:
    • 找到督俞穴位置,輕輕觸摸,找到最敏感的點。
  3. 加熱:
    • 將神燈距離穴位10-15釐米,照射穴位10-15分鐘。
    • 選擇適當的溫度,以溫熱為宜,不可過熱。
  4. 注意:
    • 加熱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施灸部位,如有異常,立即停止加熱。
    • 加熱後,要多喝水,促進血液循環。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患有嚴重疾病者禁用遠紅外線加熱。

按摩推拿


督俞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姿勢: 舒適地平躺或坐姿,雙手拇指指腹放置於督俞穴位置。
  2. 按壓: 輕柔地施加壓力,逐漸加重,直到感受到酸、麻、脹、重的感覺。
  3. 揉動: 保持輕微的壓力,以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揉動穴位,持續約3-5分鐘。
  4. 摩擦: 以拇指指腹沿著穴位方向輕輕來回摩擦,使熱感向內部深透,直至皮膚潮紅。
  5. 持續時間: 每次按摩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