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醫林改錯

中醫古代典籍:醫林改錯

作者:王清任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本書二卷,由清代王清任所著,他強調「業醫診病,當先明臟腑」,對人體解剖有實際觀察,於道光十年撰成《醫林改錯》二卷,約3萬餘字。

內容:

《醫林改錯》是清代醫家王清任所著的醫學著作,全書分為上、下兩卷,共3萬餘字。王清任是河北任縣人,自幼好醫,曾師從名醫張志聰、張志聰。他精通中醫經典,對人體解剖有深入研究,並在臨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醫林改錯》是王清任臨床經驗的總結,也是他對當時醫學的反思。他在書中指出,當時的醫學存在很多錯誤,如「以熱為寒,以寒為熱」,「以虛為實,以實為虛」,「以痛為不痛,以不痛為痛」等。他還提出了許多新的見解,如「痰飲為百病之源」,「血瘀為百病之根」,「腎虛為百病之本」等。

《醫林改錯》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被譽為「醫林正宗」。它是研究清代醫學的重要文獻,也是中醫臨床實踐的重要參考書。

《醫林改錯》主要內容包括:

  1. 臟腑經絡學說。王清任認為,臟腑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礎,經絡是臟腑之間的聯繫通道。他對臟腑經絡的認識,既有繼承前人的,也有自己的創新。

  2. 病因病機學說。王清任認為,疾病的發生,主要有外感和內傷兩個原因。外感是指六淫之邪侵襲人體,內傷是指情志不遂、飲食不節、勞逸失度等因素引起的疾病。他還提出了「痰飲為百病之源」,「血瘀為百病之根」,「腎虛為百病之本」等新的病機學說。

  3. 診斷治療學說。王清任認為,診斷疾病要「望聞問切」,並重視脈診。他還提出了「六經辨證」和「八綱辨證」等診斷方法。在治療方面,他主張「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並提出了「通則不痛,痛則不通」的治療原則。

《醫林改錯》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它是研究清代醫學的重要文獻,也是中醫臨床實踐的重要參考書。

《醫林改錯》的問世,標誌著中醫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它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被譽為「醫林正宗」。它是研究清代醫學的重要文獻,也是中醫臨床實踐的重要參考書。


張序

劉序

知非子序

自序

卷上 (1)

卷上 (2)

卷上 (3)

卷上 (4)

卷上 (5)

卷上 (6)

卷上 (7)

卷下 (1)

卷下 (2)

卷下 (3)

卷下 (4)

卷下 (5)

卷下 (6)

卷下 (7)

卷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