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林改錯》~ 卷上 (4)
卷上 (4)
1. 心無血說
余友薛文煌,字朗齋,通州人,素知醫。道光十年二月,因赴山東,來舍辭行。閒談言及古人論生血之源,有言心生血、脾統血者,有言脾生血、心統血者,不知宗誰?余曰:皆不可宗。血是精汁入血府所化,心乃是出入氣之道路,其中無血。
朗齋曰:吾兄所言不實,諸物心皆有血,何獨人心無血?余曰:弟指何物心有血?曰:古方有遂心丹治癲狂,用甘遂末,以豬心血和為丸,豈不是豬心有血之憑據?余曰:此古人之錯,非心內之血,因刀刺破其心,腔子內血流入於心,看不刺破之心,內並無血,余見多多。試看殺羊者,割其頸項,不刺心,心內亦無血。
又曰:不刺心,何死之速?余曰:滿腔血從刀口流,所以先流者速,繼而周身血退還腔子,所以後流者遲,血盡氣散,故死之速。如人鬥毆破傷,流血過多,氣散血亡,漸至抽風,古人立名曰破傷風,用散風藥治死受傷者,凶手擬抵,治一個,即是死兩個。若明白氣散血亡之義,即用黃耆半斤,黨參四兩,大補其氣,救一人豈不是救兩人。
朗齋點首而別。
白話文:
我的朋友薛文煌,字朗齋,是通州人,他平時就懂一些醫學知識。道光十年二月,因為要前往山東,來我家告別。閒聊時談到古人討論血液來源,有人說心臟產生血液、脾臟統管血液,也有人說脾臟產生血液、心臟統管血液,不知道該以哪種說法為準?我說:這些說法都不可取。血液是精華汁液進入血府轉化而成的,心臟只是氣體出入的通道,心臟本身裡面並沒有血液。
朗齋說:老兄你說的不對,各種動物的心臟都有血,為什麼唯獨人心沒有血?我問:你說的哪種動物的心臟有血?他說:古方有個「遂心丹」,用來治療癲狂,是用甘遂的粉末,加上豬心血混合做成藥丸,這不就是豬心有血的證據嗎?我說:這是古人搞錯了,那不是心臟內的血,是因為用刀刺破心臟,腔內的血才會流入心臟,你看那些沒有被刺破的心臟,裡面根本沒有血,我見過很多。試著看看殺羊的人,割開牠的脖子,不刺心臟,心臟裡面也是沒有血的。
他又問:不刺心臟,為什麼死得那麼快?我說:滿腔的血從刀口流出,所以先流出的血流速快,接著全身的血都退回到腔內,所以後流出的血流速慢,血流盡氣也散了,所以死得那麼快。就像人打架受傷,流血過多,氣散血亡,漸漸會抽搐,古人將這種狀況命名為「破傷風」,用祛風藥來治療受傷的人,結果往往導致死亡,兇手受到懲罰,等於治好一個人卻死了兩個人。如果明白氣散血亡的道理,就應該用黃耆半斤,黨參四兩,大補元氣,救活一個人,豈不是救了兩個人。
朗齋點頭稱是,然後就告別離開了。
2. 方敘
余不論三焦者,無其事也。在外分頭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內分膈膜上、下兩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氣門,其餘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竅活血湯,治頭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湯,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湯,治肚腹血瘀之症。病有千狀萬態,不可以余為全書。
查證有王肯堂《證治準繩》,查方有周定王朱橚《普濟方》,查藥有李時珍《本草綱目》,三書可謂醫學之淵源。可讀可記,有國朝之《醫宗金鑑》,理足方效,有吳又可《瘟疫論》。其餘名家,雖未見臟腑,而攻發補瀉之方,效者不少。余何敢云著書,不過因著《醫林改錯·臟腑圖記》後,將平素所治氣虛、血瘀之症,記數條示人以規矩,並非全書。不善讀者,以余之書為全書,非余誤人,是誤余也。
白話文:
我認為不存在所謂「三焦」這個東西。從身體外觀來看,可以分為頭面、四肢,以及全身的血管;從身體內部來看,則以橫膈膜為界,分為上下兩部分。橫膈膜以上,包含心臟、肺臟、咽喉、左右氣管等,其他的器官都在橫膈膜以下。
我設立了「通竅活血湯」,用來治療頭面、四肢及全身血管的血瘀症狀;設立了「血府逐瘀湯」,用來治療胸腔血府的血瘀症狀;設立了「膈下逐瘀湯」,用來治療肚腹的血瘀症狀。疾病的表現千變萬化,我不能把我的經驗當作完整的醫學書籍。
若要查閱醫理,可以參考王肯堂的《證治準繩》;若要查閱藥方,可以參考周定王朱橚的《普濟方》;若要查閱藥材,可以參考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三本書可說是醫學的淵源。它們值得閱讀和記誦。另外,還有清朝的《醫宗金鑑》,其醫理充分,藥方有效;以及吳又可的《瘟疫論》。其他名家的著作,雖然沒有詳細說明臟腑的構造,但他們所提出的攻、發、補、瀉等治療方法,有不少是有效的。
我怎麼敢說自己是在寫書呢?我只是因為寫了《醫林改錯·臟腑圖記》之後,將我平常治療氣虛、血瘀等疾病的經驗,記錄下幾條規矩,展示給人們參考,並不是完整的醫學著作。不善於閱讀的人,如果把我的書當作全部的醫學知識,那不是我誤導了別人,而是誤解了我。
3. 通竅活血湯所治症目
通竅活血湯所治之病,開列於後。
白話文:
通竅活血湯所治療的疾病,條列在下面。
4. 頭髮脫落
傷寒、瘟病後頭髮脫落,名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髮,故發脫落。無病脫髮,亦是血瘀。用藥三副,發不脫,十副必長新發。
白話文:
傷寒或瘟疫過後頭髮脫落,許多醫學書籍都說這是因為傷到血,但他們不知道其實是皮膚內外有瘀血,阻塞了血液循環的通路,新的血液無法滋養頭髮,所以頭髮才會脫落。沒有生病卻掉髮,也是因為有瘀血的緣故。使用藥方三帖,頭髮就不會再脫落,用到十帖,一定會長出新的頭髮。
5. 眼疼白珠紅
眼疼白珠紅,俗名暴發火眼。血為火燒,凝於目珠,故白珠紅色。無論有云翳,無雲翳,先將此藥吃一副,後吃加味止痛沒藥散,一日二副,三兩日必痊愈。
白話文:
眼睛疼痛,眼白發紅,俗稱是得了急性結膜炎(火眼)。這是因為體內火氣旺盛,血液受到熱氣煎熬,凝結在眼珠所致,所以眼白會呈現紅色。無論眼睛有沒有出現模糊不清的狀況,都應該先服用一副這個藥方,之後再服用加味止痛沒藥散,一天服用兩次,服用兩三天一定會痊癒。
6. 糟鼻子
色紅是瘀血,無論三二十年,此方服三副可見效,二三十副可痊愈。舍此之外,並無驗方。
白話文:
鼻子顏色發紅是因為有瘀血,不管是三、二十年,這個藥方吃三帖就可以見效,吃二、三十帖就能痊癒。除了這個方法之外,就沒有其他有效的藥方了。
7. 耳聾年久
耳孔內小管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服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副,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白話文:
耳朵裡面的小管子是連通到腦部的,管子外面如果有瘀血阻塞,靠擠壓的話,管子就會閉塞,所以才會耳聾。晚上服用這個藥方,早上服用通氣散,一天服用兩次,三、二十年的耳聾都可以治好。
8. 白癜風
血瘀於皮里,服三五副可不散漫,再服三十副可痊。
白話文:
皮膚裡的血液循環不順暢,瘀積在那裡,吃個三五帖藥,就能讓它不再擴散蔓延,再繼續吃個三十帖藥左右,就可以痊癒。
9. 紫癜風
血瘀於膚里,治法照白癜風,無不應手取效。
白話文:
紫癜風是皮膚裡面有瘀血的狀況,治療方法可以參考白癜風的治療方式,通常都能很快見效。
10. 紫印臉
臉如打傷血印,色紫成片,或滿臉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副可愈;若十餘年,三二十副必愈。
白話文:
臉色像被打傷瘀血的印子,呈現紫色且成片狀,或者整張臉都是紫色,這些都是因為血瘀所導致的。如果是三、五年內的症狀,吃十帖藥就可以治好;如果是十幾年以上的症狀,吃三十帖左右的藥一定可以治好。
11. 青記臉如墨
血瘀症,長於天庭者多,三十副可愈。白癜、紫癜、紫印、青記,自古無良方者,不知病源也。
白話文:
臉色呈現青黑色,多半是血瘀的症狀,如果長在額頭部位,通常服用三十帖藥可以治好。至於白癜風、紫癜、紫印、青記這些疾病,自古以來都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因為人們不了解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
12. 牙疳
牙者,骨之餘;養牙者,血也。傷寒、瘟疫、痘疹、痞塊,皆能燒血,血瘀牙床紫,血死牙床黑,血死牙脫,人豈能活?再用涼藥凝血,是促其死也。遇此症,將此藥晚服一副,早服血府逐瘀湯一副,白日煎黃耆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副,三日可見效,十日大見效,一月可痊愈。縱然牙脫五七個,不穿腮者,皆可活。
白話文:
牙齒是骨頭的末梢,滋養牙齒的是血液。像是傷寒、瘟疫、痘疹、或是身體內部的腫塊,都可能耗損血液,導致血液瘀積在牙齦,牙齦顏色會呈現紫色;若血液完全耗盡壞死,牙齦就會變成黑色,接著牙齒就會脫落,這樣人怎麼可能活下去呢?如果還用寒涼的藥物來凝結血液,簡直是加速死亡。遇到這種情況,晚上服用我開的藥方一副,早上服用血府逐瘀湯一副,白天則煎煮黃耆八錢,慢慢服用,一天內喝完。一天服用三副藥,三天就能看到效果,十天效果會更明顯,一個月就能痊癒。即使牙齒脫落五、七顆,只要沒有傷到臉頰,都還可以活下去。
13. 出氣臭
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氣管與血管相連,出氣安得不臭?即風從花里過來香之義。晚服此方,早服血府逐瘀湯,三五日必效。無論何病,聞出臭氣,照此法治。
白話文:
當身體的血府有血瘀的情況,血管裡的血液也一定會瘀滯。由於氣管和血管是相連的,呼出的氣怎麼可能不臭呢?這就像風從花叢中吹過會帶有花香的道理一樣。晚上服用這個藥方,早上服用血府逐瘀湯,三到五天一定會見效。無論是什麼疾病,只要聞到呼出的氣有臭味,就按照這個方法治療。
14. 婦女干勞
經血三四月不見,或五六月不見,咳嗽急喘,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午後發燒,至晚尤甚,將此方吃五副,或六副,至重者九副,未有不痊愈者。
白話文:
婦女月經三、四個月沒來,或者五、六個月沒來,同時出現咳嗽、呼吸急促,食慾下降,四肢無力,下午發燒,而且到晚上更嚴重。服用這個藥方五副或六副,嚴重的人服用九副,沒有治不好的。
15. 男子勞病
初病四肢痠軟無力,漸漸肌肉消瘦,飲食減少,面色黃白,咳嗽吐沫,心煩急躁,午後潮熱,天亮汗多,延醫調治,始而滋陰,繼而補陽,補之不效,則云虛不受補,無可如何。可笑著書者,不分別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傷寒、瘟疫大病後,氣血虛弱,因虛弱而病,自當補弱而病可痊。
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當去病,病去而元氣自復。查外無表症,內無里症,所見之症,皆是血瘀之症。常治此症,輕者九副可愈,重者十八副可愈。吃三副後,如果氣弱,每日煎黃耆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此攻補兼施之法。若氣不甚弱,黃耆不必用,以待病去,元氣自復。
白話文:
剛開始生病時,會覺得四肢痠軟無力,接著肌肉逐漸消瘦,食慾也變差,臉色變得蠟黃蒼白,還會咳嗽吐痰,心煩氣躁,午後容易發熱,天亮時會流很多汗。去看醫生調理,一開始用滋陰的藥,後來又改用補陽的藥,但補了都沒效果,就說這是「虛不受補」,沒辦法醫治了。
那些寫醫書的人真可笑,都不區分是因為身體虛弱才生病,還是因為生病才導致虛弱。如果是因為傷寒、瘟疫等大病後,導致氣血虛弱,這是因為虛弱才生病,當然要用補虛的方法,病自然就會好。
但如果本來身體不虛弱,是因為生病久了才導致身體虛弱,就應該先治好病,病好了元氣自然會恢復。仔細檢查,這類情況沒有外感表證,也沒有內裡實證,看到的症狀都是屬於血瘀引起的。我常常治療這種病症,輕微的吃九帖藥就可以痊癒,嚴重的吃十八帖藥也能痊癒。
吃了三帖藥後,如果覺得氣虛,可以每天煎八錢黃耆,慢慢服用,一天內喝完,這是攻邪和補虛同時進行的方法。如果氣不是很虛,就不必用黃耆,等病好了,元氣自然會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