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醫林改錯》~ 卷上 (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4)

1. 心無血說

余友薛文煌,字朗齋,通州人,素知醫。道光十年二月,因赴山東,來舍辭行。閒談言及古人論生血之源,有言心生血、脾統血者,有言脾生血、心統血者,不知宗誰?余曰:皆不可宗。血是精汁入血府所化,心乃是出入氣之道路,其中無血。

白話文:

我朋友薛文煌,字朗齋,是通州人,一直精通醫術。道光十年的二月,他因為要去山東,來我家辭行。空閒聊天的時候,他說到古人討論生血的來源,有的人說心生血、脾統血,而有的人卻說脾生血、心統血,不知該信哪一家?我說:兩家都不該信。血是精汁進入血液系統後轉化而成的,而心只是出入氣息的道路,其中並沒有血。

朗齋曰:吾兄所言不實,諸物心皆有血,何獨人心無血?余曰:弟指何物心有血?曰:古方有遂心丹治癲狂,用甘遂末,以豬心血和為丸,豈不是豬心有血之憑據?余曰:此古人之錯,非心內之血,因刀刺破其心,腔子內血流入於心,看不刺破之心,內並無血,余見多多。試看殺羊者,割其頸項,不刺心,心內亦無血。

白話文:

有人說:「為什麼不針灸心臟,這樣死的會更快呢?」我說:「滿腔的鮮血從傷口流出,所以一開始流血的人死的快,過一會兒全身的血液都流回腔子裡,所以後來流血的人死得慢,血流盡氣散發,所以死的很快。就像人打架受傷,流血太多,氣散血亡,逐漸抽搐,古人將此稱為破傷風。用治療風邪的藥方給受傷者治病,兇手會被起訴,治死一個兇手,就等於害死兩個。」如果明白了氣散血亡的道理,就用黃耆半斤,黨參四兩,大補元氣,救活一個人,豈不就是救活了兩個人。 又曰:不刺心,何死之速?余曰:滿腔血從刀口流,所以先流者速,繼而周身血退還腔子,所以後流者遲,血盡氣散,故死之速。如人鬥毆破傷,流血過多,氣散血亡,漸至抽風,古人立名曰破傷風,用散風藥治死受傷者,凶手擬抵,治一個,即是死兩個。若明白氣散血亡之義,即用黃耆半斤,黨參四兩,大補其氣,救一人豈不是救兩人。

朗齋點首而別。

2. 方敘

余不論三焦者,無其事也。在外分頭面四肢,周身血管;在內分膈膜上、下兩段,膈膜以上,心肺咽喉,左右氣門,其餘之物,皆在膈膜以下。立通竅活血湯,治頭面四肢周身血管血瘀之症;立血府逐瘀湯,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立膈下逐瘀湯,治肚腹血瘀之症。病有千狀萬態,不可以余為全書。

白話文:

我不談論三焦,是因為它並不存在。三焦這個說法,其實把身體分成了頭面四肢等外在部位和遍佈全身的血管;以及隔膜以上的心肺、咽喉、左右氣門,和隔膜以下的其他部位。我提出了「通竅活血湯」,用來治療頭面四肢和周身血管的血瘀症;「血府逐瘀湯」,用來治療胸中的血府血瘀症;「膈下逐瘀湯」,用來治療肚腹的血瘀症。疾病的表現千變萬化,不能只依賴我一家的說法。

查證有王肯堂《證治準繩》,查方有周定王朱橚《普濟方》,查藥有李時珍《本草綱目》,三書可謂醫學之淵源。可讀可記,有國朝之《醫宗金鑑》,理足方效,有吳又可《瘟疫論》。其餘名家,雖未見臟腑,而攻發補瀉之方,效者不少。余何敢云著書,不過因著《醫林改錯·臟腑圖記》後,將平素所治氣虛、血瘀之症,記數條示人以規矩,並非全書。不善讀者,以余之書為全書,非余誤人,是誤余也。

白話文:

如果你要查詢醫學知識,可以參考王肯堂的《證治準繩》、周定王朱橚的《普濟方》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這三本書堪稱醫學知識的寶庫。

可以閱讀和記憶的醫書,有清朝的《醫宗金鑑》,裡面有充足的理論依據和有效的方劑,還有吳又可的《瘟疫論》。

其他著名的醫學家,雖然沒有親自見過臟腑,但他們提出的攻補瀉方,治癒了不少病人。

我怎麼敢自稱著書,只因為在寫了《醫林改錯·臟腑圖記》這本書的後序之後,便把平日裡治療氣虛、血瘀的病症記下了幾條,向人們展示行醫的規矩,這並不是一本完整的醫書。

如果讀者不善於閱讀,把我的書當成一本完整的醫書,那並不是我誤導了讀者,而是讀者誤會了我。

3. 通竅活血湯所治症目

通竅活血湯所治之病,開列於後。

4. 頭髮脫落

傷寒、瘟病後頭髮脫落,名醫書皆言傷血,不知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路,新血不能養髮,故發脫落。無病脫髮,亦是血瘀。用藥三副,發不脫,十副必長新發。

白話文:

傷寒和瘟疫後掉頭髮,一般的醫書都說是傷了血氣,卻不知道皮膚肌肉下血流不通,堵住了血路,新生的血液供養不了頭髮,所以才會掉髮。沒生病也掉頭髮,也是因為血流不暢。用我的藥方治療三帖,頭髮就不會再掉;十帖,一定會長出新頭髮。

5. 眼疼白珠紅

眼疼白珠紅,俗名暴發火眼。血為火燒,凝於目珠,故白珠紅色。無論有云翳,無雲翳,先將此藥吃一副,後吃加味止痛沒藥散,一日二副,三兩日必痊愈。

白話文:

眼睛疼痛,眼白發紅,俗稱暴發火眼。血液被火熱灼燒,凝結在眼珠上,因此眼白發紅。無論是否有眼膜混濁,先服用一副此藥,之後服用加味止痛沒藥散,一日兩次,三到兩天後必定痊癒。

6. 糟鼻子

色紅是瘀血,無論三二十年,此方服三副可見效,二三十副可痊愈。舍此之外,並無驗方。

7. 耳聾年久

耳孔內小管通腦,管外有瘀血靠擠,管閉,故耳聾。晚服此方,早服通氣散,一日兩副,三二十年耳聾可愈。

白話文:

耳朵內部有連通腦部的細小管道。管道外有淤血堆積,堵塞管道,因此導致耳聾。晚上服用這個藥方,早上服用通氣散。一天喝兩帖,即使是三、二十年的耳聾也能治癒。

8. 白癜風

血瘀於皮里,服三五副可不散漫,再服三十副可痊。

9. 紫癜風

血瘀於膚里,治法照白癜風,無不應手取效。

10. 紫印臉

臉如打傷血印,色紫成片,或滿臉皆紫,皆血瘀所致。如三五年,十副可愈;若十餘年,三二十副必愈。

11. 青記臉如墨

血瘀症,長於天庭者多,三十副可愈。白癜、紫癜、紫印、青記,自古無良方者,不知病源也。

12. 牙疳

牙者,骨之餘;養牙者,血也。傷寒、瘟疫、痘疹、痞塊,皆能燒血,血瘀牙床紫,血死牙床黑,血死牙脫,人豈能活?再用涼藥凝血,是促其死也。遇此症,將此藥晚服一副,早服血府逐瘀湯一副,白日煎黃耆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一日三副,三日可見效,十日大見效,一月可痊愈。縱然牙脫五七個,不穿腮者,皆可活。

白話文:

牙齒是骨頭的附屬物;滋養牙齒的是血液。傷寒、瘟疫、痘疹、腹脹等疾病都能消耗血液,如果血液瘀積在牙牀,會變成紫色;如果血液壞死在牙牀,會變成黑色;如果血液壞死,牙齒就會脫落,人怎麼可能活得下去?再使用寒涼性的藥物凝固血液,等於是在加速死亡。遇到這種症狀,晚上服一次以下的藥方,早上服一次血府逐瘀湯,白天熬煮八錢的黃耆,慢慢服用,一天之內服完。一天服三次,三天可見效,十天有明顯效果,一個月就能痊癒。即使已經脫落了五到七顆牙,只要沒有穿破臉頰,都可以活命。

13. 出氣臭

血府血瘀,血管血必瘀,氣管與血管相連,出氣安得不臭?即風從花里過來香之義。晚服此方,早服血府逐瘀湯,三五日必效。無論何病,聞出臭氣,照此法治。

白話文:

血府中的血液瘀滯,血管中的血液必定瘀滯,氣管和血管相通,呼出的氣怎能不發出臭味?這就像風吹過花草,會帶走香味一樣。晚上服用這個方子,早上服用血府逐瘀湯,三五天後必定見效。無論得的是什麼病,只要聞到呼出的氣息發臭,都可以按照這個方法治療。

14. 婦女干勞

經血三四月不見,或五六月不見,咳嗽急喘,飲食減少,四肢無力,午後發燒,至晚尤甚,將此方吃五副,或六副,至重者九副,未有不痊愈者。

白話文:

月經已經三、四個月或五、六個月沒來了,還伴隨著咳嗽氣喘、食慾不振、四肢無力、午後半燒的症狀,到了晚上發燒會更嚴重,將此方藥吃了五帖,或六帖,比較嚴重的九帖,沒有治不好的。

15. 男子勞病

初病四肢痠軟無力,漸漸肌肉消瘦,飲食減少,面色黃白,咳嗽吐沫,心煩急躁,午後潮熱,天亮汗多,延醫調治,始而滋陰,繼而補陽,補之不效,則云虛不受補,無可如何。可笑著書者,不分別因弱致病,因病致弱。果系傷寒、瘟疫大病後,氣血虛弱,因虛弱而病,自當補弱而病可痊。

白話文:

初期出現四肢痠軟無力,逐漸肌肉消瘦,食慾不振,臉色蒼白泛黃,咳嗽咳痰,心煩意躁,下午潮熱,清晨出汗較多。請醫生診治,一開始滋養陰液,接著補強陽氣,但補後不見成效,認為是身體太虛弱而無法接受補藥,無計可施。可笑的是著書的人沒有區分出是「虛弱導致疾病」還是「疾病導致虛弱」。如果是感染風寒、瘟疫等大病後,氣血虛弱,因虛弱而得病,自然應該補虛,就能痊癒。

本不弱而生病,因病久致身弱,自當去病,病去而元氣自復。查外無表症,內無里症,所見之症,皆是血瘀之症。常治此症,輕者九副可愈,重者十八副可愈。吃三副後,如果氣弱,每日煎黃耆八錢,徐徐服之,一日服完,此攻補兼施之法。若氣不甚弱,黃耆不必用,以待病去,元氣自復。

白話文:

原本體質不弱卻生病,因病拖延太久導致身體虛弱,自然應當先治病,病好了元氣也會自動恢復。仔細檢查沒有表證(外邪入侵的身體反應),也沒有裏證(內臟功能失調的身體反應),所見的症狀都是血瘀所致。通常治療這種症狀,輕微的吃九帖藥就能治好,嚴重的吃十八帖藥就能治好。服用三帖藥後,如果氣虛(精神倦怠、體力虛弱),每天煎煮八錢重的黃耆,慢慢服用,一天服完,這是一種攻補兼施的方法。如果氣虛不嚴重,就不用用黃耆,等到病好了,元氣會自動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