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醫林改錯》~ 卷上 (5)

回本書目錄

卷上 (5)

1. 交節病作

無論何病,交節病作,乃是瘀血。何以知其是瘀血?每見因血結吐血者,交節亦發,故知之。服三副不發。

白話文:

不論是什麼病,只要在季節交替時發作,通常都是因為體內有瘀血。要如何知道是瘀血引起的呢?常常看到因為血瘀凝結而吐血的人,在季節交替時也會發病,因此可以判斷是瘀血造成的。如果吃三帖藥後沒有改善,就更確定是瘀血的問題。

2. 小兒疳證

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後潮熱,日久青筋暴露,肚大堅硬,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發䀽。古人以此症,在大人為勞病,在小兒為疳疾,照前症再添某病,則曰某疳,如脾疳、疳瀉、疳腫、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腎疳、疳熱、腦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蛔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分病十九條,立五十方,方內多有梔子、黃連、羚羊、石膏大寒之品。

因論病源系乳食過飽,肥甘無節,停滯中脘,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熱盛成疳,則消耗氣血,煎灼津液,故用大寒以清積熱。余初時對症用方,無一效者。後細閱其論,因飲食無節,停滯中脘,此論是停食,不宜大寒之品。以傳化遲滯,腸胃漸傷,則生積熱之句而論,當是虛熱,又不宜用大寒之品。

後遇此症,細心審查,午後潮熱,至晚尤甚,乃瘀血也。青筋暴露,非筋也,現於皮膚者,血管也,血管青者,內有瘀血。至肚大堅硬成塊,皆血瘀凝結而成。用通竅活血湯,以通血管;用血府逐瘀湯,去午後潮熱;用膈下逐瘀湯,消化積塊。三方輪服,未有不愈者。

白話文:

小兒疳病剛開始時,小便像洗米水一樣混濁,午後會有發熱的現象,時間久了,身上會出現青筋浮現,肚子脹大且堅硬,臉色青黃,肌肉消瘦,皮膚毛髮枯槁,眼睛無神。古人認為這種病,發生在大人身上是勞病,發生在小孩身上是疳病。如果依照上述症狀再出現其他病症,就稱作某種疳,例如脾疳、疳瀉、疳腫、疳痢、肝疳、心疳、疳渴、肺疳、腎疳、疳熱、腦疳、眼疳、鼻疳、牙疳、脊疳、蛔疳、無辜疳、丁奚疳、哺露疳,總共分成十九種病症,並設立五十種治療方劑,這些方劑裡面大多使用梔子、黃連、羚羊角、石膏等大寒的藥材。

原因是認為病源來自於餵食過多,飲食過於肥膩甘甜而沒有節制,導致食物停滯在胃部,消化不良,腸胃逐漸受損,進而產生積熱。熱盛就會形成疳病,消耗氣血,煎熬津液,所以使用大寒的藥材來清除積熱。我剛開始依照這些症狀用藥,沒有一個有效的。後來仔細研究他們的理論,認為是因為飲食沒有節制,導致食物停滯在胃部,這個論點是停食,不應該使用大寒的藥材。又認為因為消化不良,腸胃受損而產生積熱,應該是虛熱,也不適合使用大寒的藥材。

後來我遇到這種病症,仔細觀察,發現午後發熱,到了晚上更嚴重,這其實是瘀血造成的。青筋浮現,不是筋,而是顯現在皮膚下的血管,血管呈現青色,是因為裡面有瘀血。肚子脹大堅硬成塊,都是瘀血凝結而成的。我使用通竅活血湯來疏通血管,使用血府逐瘀湯來消除午後潮熱,使用膈下逐瘀湯來消化腫塊。這三種藥方輪流服用,沒有治不好的。

3. 通竅活血湯

赤芍(一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研泥),紅花(三錢),老蔥(三根,切碎),鮮姜(三錢,切碎),紅棗(七個,去核),麝香(五釐,絹包)

用黃酒半斤,將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將麝香入酒內,再煎二沸,臨臥服。方內黃酒,各處分兩不同,寧可多二兩,不可少,煎至一盅,酒亦無味,雖不能飲酒之人,亦可服。方內麝香,市井易於作假,一錢真,可合一兩假,人又不能辨。此方麝香最要緊,多費數文,必買好的方妥,若買當門子更佳。

大人一連三晚,吃三副,隔一日再吃三副。若七八歲小兒,兩晚吃一副;三兩歲小兒,三晚吃一副。麝香可煎三次,再換新的。

方歌

通竅全憑好麝香,桃紅大棗老蔥姜,

川芎黃酒赤芍藥,表裡通經第一方。

白話文:

翻譯:

這個藥方叫做「通竅活血湯」。藥材有:赤芍(一錢)、川芎(一錢)、桃仁(三錢,磨成泥狀)、紅花(三錢)、老蔥(三根,切碎)、新鮮生薑(三錢,切碎)、紅棗(七個,去核),以及麝香(五釐,用絹布包起來)。

用半斤黃酒,將前面七種藥材煎煮成一盅的藥汁,濾掉藥渣,然後把包好的麝香放入藥汁裡,再煮滾兩次。在睡前服用。這個藥方裡使用的黃酒,各地衡量標準不同,寧可多用二兩,也不要少用。煎煮到剩下一盅的藥汁時,酒味也幾乎沒了,所以即使是不會喝酒的人也可以服用。藥方中的麝香,市面上很容易買到假貨,真的一錢可能混著一兩的假貨,一般人又辨別不出來。這個藥方中麝香最為重要,就算多花一些錢,也一定要買到好的才妥當,如果買到「當門子」(意指品質最好的)的麝香更好。

成人可以連續三個晚上,每天服用一副,隔一天再連續服用三個晚上。如果是七八歲的小孩,兩個晚上服用一副;三四歲的小孩,三個晚上服用一副。麝香可以重複煎煮三次,之後就要換新的。

藥方歌訣:

通竅活血全靠好麝香,加上桃仁紅花大棗老蔥姜,

配上川芎黃酒赤芍藥,是能表裡通暢經絡的第一良方。

4. 加味止痛沒藥散

治初起眼疼,白珠紅,後起雲翳。

沒藥(三錢),血竭(三錢),大黃(三錢),朴硝(二錢),石決明(三錢,煅)

為末,分四副,早晚清茶調服。眼科外症,千古一方。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剛開始發作的眼睛疼痛,眼白發紅,之後出現像雲霧一樣的遮蔽物(可能是指角膜混濁或白內障初期)。

藥材包括:沒藥(三錢)、血竭(三錢)、大黃(三錢)、朴硝(二錢)、煅石決明(三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分成四份,早晚用清茶送服。這是一個治療眼科外症的古老有效方子。

5. 通氣散

治耳聾不聞雷聲。餘三十歲立此方。

柴胡(一兩),香附(一兩),川芎(五錢)

為末,早晚開水沖服三錢。

白話文:

這個藥方名稱叫「通氣散」,是用來治療聽力下降,甚至聽不見打雷聲音的。這是我在三十歲時確立的藥方。

藥方組成是:柴胡(一兩)、香附(一兩)、川芎(五錢)。

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早晚用開水沖服三錢。

6. 血府逐瘀湯所治症目

血府逐瘀湯所治之病,開列於後。

白話文:

以下列出的是血府逐瘀湯所能治療的病症。

7. 頭痛

頭痛有外感,必有發熱惡寒之表症,發散可愈;有積熱,必舌乾、口渴,用承氣可愈;有氣虛,必似痛不痛,用參耆可愈。查患頭疼者,無表症,無里症,無氣虛、痰飲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劑而愈。

白話文:

頭痛的原因有外感引起的,一定會有發燒、怕冷的表徵,用發散的方法就可以治好;有積熱引起的,一定會有舌頭乾燥、口渴的現象,用承氣湯就可以治好;有氣虛引起的,一定會感覺到好像痛又不痛的樣子,用人參、黃耆之類的藥材就可以治好。檢查患有頭痛的人,如果沒有外感、積熱、氣虛、痰飲等症狀,而是突然發作又突然好轉,用了很多方法都沒效果,用這個藥方一劑就會好。

8. 胸疼

胸疼在前面,用木金散可愈;後通背亦疼,用栝蔞薤白白酒湯可愈;在傷寒,用栝蔞、陷胸、柴胡等,皆可愈。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應,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白話文:

胸口前面的疼痛,可以用木金散來治好;如果疼痛連到後背也痛,可以用栝蔞薤白白酒湯來治好;如果是傷寒引起的疼痛,可以用栝蔞、陷胸、柴胡等藥物來治療,都可以治好。如果突然發生胸痛,而且前面提到的方法都沒有效果,用這個方子一副,疼痛就能立刻停止。

9. 胸不任物

江西巡撫阿霖公,年七十四,夜臥露胸可睡,蓋一層布壓則不能睡,已經七年,召余診之,此方五副痊愈。

白話文:

江西巡撫阿霖先生,七十四歲,晚上睡覺時可以裸露胸膛入睡,但如果蓋上一層布,壓迫到胸部就無法入睡,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七年了。請我去看診,我開了五帖藥就治好了。

10.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歲,夜臥令僕婦坐於胸方睡,已經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設一齊問病源,何以答之。

白話文:

有一個女子二十二歲,她每晚睡覺都讓婢女坐在她的胸口上才睡,這樣已經持續兩年了。我也用了這個方法,吃了三帖藥就好了。如果有人問起這個病的原因,該怎麼回答呢?

11. 天亮出汗

醒後出汗,名曰自汗。因出汗醒,名曰盜汗,盜散人之氣血。此是千古不易之定論。竟有用補氣、固表、滋陰、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盜汗,用血府逐瘀湯,一兩副而汗止。

白話文:

睡醒後出汗,叫做自汗。因為出汗而醒來的,叫做盜汗,盜汗會耗散人的氣血。這是千古不變的定論。竟然有人用補氣、固表、滋陰、降火等方法治療,吃了藥卻沒有效果,反而更加嚴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血瘀也會導致自汗、盜汗。使用血府逐瘀湯,吃一兩帖藥,汗就停止了。

12. 食自胸右下

食自胃管而下,宜從正中食入咽。有從胸右邊嚥下者,胃管在肺管之後,仍由肺葉之下轉入肺前,由肺下至肺前出膈膜入腹,肺管正中,血府有瘀血,將胃管擠靠於右。輕則易治,無礙飲食也;重則難治,擠靠胃管,彎而細,有礙飲食也。此方可效,痊愈難。

白話文:

食物從胃管往下走,應該從咽喉正中央吞嚥進去。有些人食物卻從胸部右邊吞下去,這是因為胃管在肺管的後面,食物仍然會從肺葉下方轉到肺的前面,再從肺下方經過橫膈膜進入腹部。正常情況下,肺管在正中間,但如果血府有瘀血,就會把胃管擠到右邊去。這種情況如果比較輕微,容易治療,不會影響飲食;如果比較嚴重,就很難治療了,因為擠壓到胃管,使它變得彎曲又狹窄,就會影響飲食。這種情況用這個方法可能有效,但要完全痊癒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