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醫林改錯》~ 卷上 (6)

回本書目錄

卷上 (6)

1. 心裡熱

(名曰燈籠病)

身外涼,心裡熱,故名燈籠病,內有血瘀。認為虛熱,愈補愈瘀;認為實火,愈涼愈凝。三兩副血活熱退。

2. 瞀悶

即小事不能開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3.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4. 夜睡夢多

夜睡夢多,是血瘀,此方一兩副痊愈。外無良方。

5. 呃逆

(俗名打咯忒)

因血府血瘀,將通左氣門、右氣門歸併心上一根氣管從外擠嚴,吸氣不能下行,隨上出,故呃氣。若血瘀甚,氣管閉塞,出入之氣不通,悶絕而死。古人不知病源,以橘皮竹茹湯承氣湯、都氣湯、丁香柿蒂湯附子理中湯生薑瀉心湯代赭旋覆湯、大小陷胸等湯治之,無一效者。相傳咯忒傷寒,咯忒瘟病,必死。

白話文:

因為血液循環不通暢,導致肺門氣道被擠壓變窄。吸氣無法進到肺部,反而往上衝出,所以會打嗝。如果血瘀嚴重,氣道完全阻塞,呼吸困難,就會窒息而死。

過去的醫者不瞭解病因,使用橘皮竹茹湯、承氣湯、都氣湯、丁香柿蒂湯、附子理中湯、生薑瀉心湯、代赭旋覆湯、大小陷胸等湯劑治療,但都沒有效果。相傳患了咯血傷寒或咯血疫病,一定是會致命的。

醫家因古無良法,見此症則棄而不治。無論傷寒、瘟疫、雜症,一見呃逆,速用此方,無論輕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白話文:

由於古代沒有好的治療方法,所以醫家們一旦遇到這種疾病,往往會放棄治療。無論是傷寒、瘟疫還是其他雜症,只要出現呃逆,就趕緊使用這個方劑,無論病情輕重,一副藥就能見效。這是我的獨門絕技。

6. 飲水即嗆

飲水即嗆,乃會厭有血滯,用此方極效。古人評論全錯,余詳於痘症條。

7.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養血藥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8. 小兒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兩副痊愈。

9.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歸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發百中。

10.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將臥則起,坐未穩又欲睡,一夜無寧刻,重者滿床亂滾,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餘副可除根。

11. 俗言肝氣病

無故愛生氣,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氣治。此方應手效。

12. 乾嘔

無他症,惟乾嘔,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嘔立止。

13. 晚發一陣熱

每晚內熱,兼皮膚熱一時,此方一副可愈,重者兩副。

14. 血府逐瘀湯

當歸(三錢),生地(三錢),桃仁(四錢),紅花(三錢),枳殼(二錢),赤芍(二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川芎(一錢半),牛膝(三錢)

白話文:

當歸:3 錢 生地:3 錢 桃仁:4 錢 紅花:3 錢 枳殼:2 錢 赤芍:2 錢 柴胡:1 錢 甘草:1 錢 桔梗:1.5 錢 川芎:1.5 錢 牛膝:3 錢

水煎服。

方歌

血府當歸生地桃,紅花甘草殼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勞。

15. 膈下逐瘀湯所治症目

膈下逐瘀湯所治之症,開列於後。

16. 積塊

積聚一症,不必論古人立五積、六聚、七癥、八瘕之名,亦不議駁其錯,駁之未免過煩。今請問在肚腹能結塊者是何物?若在胃結者,必食也。在腸結者,燥糞也。積塊日久,飲食仍然如故,自然不在腸胃之內,必在腸胃之外。腸胃之外,無論何處,皆有氣血。氣有氣管,血有血管。

白話文:

有關積聚的症狀,不必討論古人所提出的五積、六聚、七癥、八瘕等名稱,也不去爭辯其對錯,爭論這些問題只會徒增麻煩。現在我只問在腹部會形成塊狀物的究竟是什麼?如果出現在胃部,那一定是食物;如果出現在腸道,那就是乾硬的糞便。如果積塊已經存在很長時間,而飲食沒有發生改變,那麼它肯定不在腸胃之內,一定是位於腸胃之外。在腸胃之外的任何地方,都有氣血供應。氣有氣管,血有血管。

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則凝結成塊,血受熱,則煎熬成塊,豎血管凝結,則成豎條,橫血管凝結,則成橫條,橫豎血管皆凝結,必接連成片,片凝日久,厚而成塊。既是血塊,當發燒。要知血府血瘀必發燒。血府,血之根本,瘀則殞命。肚腹血瘀,不發燒。

白話文:

氣體無形狀,無法凝結成塊。如果凝結成塊,那必定是具有形體的血液。血液受寒,就會凝固成塊。血液受熱,就會煎熬成塊。垂直血管凝固,就會形成直條。水平血管凝固,就會形成橫條。水平和垂直血管都凝固,必定會連成片。血塊凝固時間長了,就會變厚,最後形成血塊。既然是血塊,就會發燒。要知道血府(儲存血液的器官)血瘀必定會發燒。血府是血液的根本,血瘀就會致命。肚腹血瘀不會發燒。

肚腹,血之梢末,雖瘀不致傷生。無論積聚成塊,在左肋、右肋、臍左、臍右、臍上、臍下,或按之跳動,皆以此方治之,無不應手取效。病輕者少服,病重者多服,總是病去藥止,不可多服。倘病人氣弱,不任克消,原方加黨參三五錢皆可,不必拘泥。

白話文:

腹部是血氣最遠的地方,即使血瘀滯留也不會危及生命。無論血瘀在左肋、右肋、左側臍部、右側臍部、臍上、臍下,或按壓會跳動,都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效果顯著。病情輕微的服用量少,病情嚴重的服用量多,總之隨著疾病的好轉而減少藥量,不可服用過多。如果病人氣虛,承受不了藥力的緩解,可以在原方中加入三到五錢黨參,不必拘泥於原方。

17. 小兒痞塊

小兒痞塊,肚大青筋,始終總是血瘀為患,此方與前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三方輪轉服之,月餘,未有不成功者。

白話文:

小兒肚子脹大,腹部青筋明顯,這是血瘀造成的。此方可以與前面的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三方輪流服用,一個月內一定會好。

18. 痛不移處

凡肚腹疼痛,總不移動,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極效。

19. 臥則腹墜

病人夜臥,腹中似有物,左臥向左邊墜,右臥向右邊墜,此是內有血瘀,以此方為主,有雜症,兼以他藥。

20. 腎瀉

五更天泄三兩次,古人名曰腎泄。言是腎虛,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藥,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病不知源,是難事也。不知總提上有瘀血,臥則將津門擋嚴,水不能由津門出,由幽門入小腸,與糞合成一處,糞稀溏,故清晨瀉三五次。用此方逐總提上之瘀血,血活津門無擋,水出瀉止,三五副可痊愈。

白話文:

凌晨4、5點左右腹瀉兩三次,古人稱作「腎泄」。說這是腎虛,使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藥物治療卻無效,常有三年五載都無法痊癒的。症狀的根源不明,治療起來很困難。不知總提(總氣提之處,即會陰)上有瘀血,平躺時會堵住津門(膀胱),水無法從津門排出,只能從幽門(胃的出口)進入小腸,與糞便混在一起,於是會導致糞便稀薄,因此清晨腹瀉三至五次。使用此方子驅逐總提上的瘀血,活血讓津門暢通無阻,水液正常排出,腹瀉就能止住,三至五帖藥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