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醫林改錯》~ 卷上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上 (14)

1. 小兒痞塊

小兒痞塊,肚大青筋,始終總是血瘀為患,此方與前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三方輪轉服之,月餘,未有不成功者。

白話文:

小孩子肚子脹大,青筋暴露,都是因為血瘀造成的。這個方子與之前的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輪流服用,一個多月就能見效,從未失敗過。

2. 痛不移處

凡肚腹疼痛,總不移動,是血瘀,用此方治之極效。

白話文:

肚子痛,痛點固定不動的,都是血瘀造成的,用這個方子治療效果非常好。

3. 臥則腹墜

病人夜臥,腹中似有物,左臥向左邊墜,右臥向右邊墜,此是內有血瘀,以此方為主,有雜症,兼以他藥。

白話文:

病人睡覺時,肚子裡好像有什麼東西,左側臥就往左邊墜,右側臥就往右邊墜,這是體內有血瘀的症狀,應以這個方子為主治,如果還有其他症狀,再加用其他藥物。

4. 腎瀉

五更天泄三兩次,古人名曰腎泄。言是腎虛,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藥,治之不效,常有三五年不愈者。病不知源,是難事也。不知總提上有瘀血,臥則將津門擋嚴,水不能由津門出,由幽門入小腸,與糞合成一處,糞稀溏,故清晨瀉三五次。用此方逐總提上之瘀血,血活津門無擋,水出瀉止,三五副可痊愈。

白話文:

清晨五點左右拉肚子三、五次,古人稱之為腎泄。意思是腎虛,常用二神丸、四神丸等藥物治療,但往往效果不佳,甚至三五年都治不好。因為病因不明,所以很難治療。其實問題不在腎虛,而是總提(註:指膀胱附近)有瘀血,睡覺時阻塞了津門(註:指膀胱的排尿通道),水分無法經由津門排出,只好由幽門進入小腸,與糞便混合在一起,所以大便稀溏,清晨才會拉肚子三、五次。因此,應該服用能去除總提瘀血的方劑,血瘀散去,津門暢通,水分就能順利排出,拉肚子自然停止,大概服用三五副藥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