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任

《醫林改錯》~ 卷下 (6)

回本書目錄

卷下 (6)

1. 保元化滯湯

治痘五六日後痢疾,或白或紅,或紅白相雜,皆治。

黃耆(一兩,煎湯沖),滑石(一兩,末)

晚服加白砂糖五錢更妙。

白話文:

此方治療痘疹六七天後出現的痢疾,無論是白色或紅色,或紅白相雜,皆可治療。

黃耆一兩,煎湯沖服;滑石一兩,研末服用。

晚上服用時加白砂糖五錢,效果更佳。

此方乃余之心法,不獨治小兒痘症、痢疾,大人初痢、久痢,皆有奇效。然大人初痢,滑石用一兩五錢,白糖一兩,不必用黃耆。久痢加黃耆,滑石仍用一兩五錢。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我的獨門祕方,不僅可以治療小兒痘瘡、痢疾,對成年人初次痢疾、久痢都有奇效。不過,成年人初次痢疾使用滑石粉一兩五錢,白糖一兩即可,不必使用黃耆。如果是久痢,則需要加入黃耆,滑石粉的用量仍為一兩五錢。

方歌

保元化滯補攻方,一兩黃耆煎作湯,

為末滑石須一兩,沖服痢止氣無傷。

白話文:

方歌
保元化滯補攻方,一兩黃耆煎作湯,
為末滑石須一兩,沖服痢止氣無傷。

2. 助陽止癢湯

治痘六七日後,作癢不止,抓破無血。兼治失音聲啞。

白話文:

此方可治療痘疹六七天後出現的劇癢症狀,抓破後無血。同時也可治療失音、聲音沙啞。

黃耆(一兩),桃仁(二錢,研),紅花(二錢),皂刺(一錢),赤芍(一錢),山甲(一錢,炒)

白話文:

  • 黃耆:10克
  • 桃仁:2克,研磨成粉
  • 紅花:2克
  • 皁刺:1克
  • 赤芍藥:1克
  • 穿山甲:1克,炒過

水煎服。

此方治痘後六七日,作癢甚者,抓破無血。不是治初出痘一二日作癢之方。

方歌

助陽止癢耆桃紅,皂刺赤芍山甲同,

聲啞失音同一治,表虛因裡氣不行。

白話文:

用水煎服。

此方針對痘疹六七天後出現劇癢、抓破無血的情況,不是治療痘疹初期一兩天出現的癢症。

方歌
助陽止癢耆桃紅,皂刺赤芍山甲同,
聲啞失音同一治,表虛因裡氣不行。

3. 足衛和榮湯

治痘後抽風,兩眼天吊,項背反張,口噤不開,口流涎沫,昏沉不省人事,周身潰爛,膿水直流,皆治之。

白話文:

此方可治療痘疹後出現的抽風症狀,患者眼球上吊、頸背僵直、口噤不開、口流涎水、昏迷不醒,全身潰爛,膿水流出等症狀。

黃耆(一兩),甘草(二錢),白朮(二錢),黨參(三錢),白芍(二錢),當歸(一錢),棗仁(二錢),桃仁(一錢五分,研),紅花(一錢五分)

白話文:

黃耆 10 克 甘草 4 克 白朮 4 克 黨參 6 克 白芍 4 克 當歸 2 克 大棗仁 6 克 桃仁 3 克(研磨成粉) 紅花 3 克

水煎服。

此方專治痘後抽風及周身潰爛。若因傷寒、瘟疫、雜症疾久,氣虛抽風,抽風門另有專方。

方歌

足衛和榮耆草術,參芍歸棗桃紅扶,

抽風風字前人誤,服此還陽命可蘇。

白話文:

用水煎服。

此方專門用來治療痘疹後出現的抽風以及全身潰爛的症狀。如果是因為傷寒、瘟疫或其他雜症長期不愈導致氣虛引起的抽風,另有專門的方子可用。

方歌:

足衛和榮耆草朮,參芍當歸大棗扶,
抽風的“風”字以前人誤解,服用此方可以還陽救命。

4. 少腹逐瘀湯說

此方治少腹積塊疼痛,或有積塊不疼痛,或疼痛而無積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血見時,先腰痠少腹脹,或經血一月見三五次,接連不斷,斷而又來,其色或黯,或黑,或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紅兼白帶,皆能治之,效不可盡述。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於治療小腹積塊疼痛,或者有積塊但沒有疼痛,或者疼痛而沒有積塊,或者小腹腫脹,或者在經期來臨之前,先出現腰部痠痛和小腹腫脹,或者經期一個月出現三四五次,連續不斷,斷了又來,經血的顏色時而暗紅,時而發黑,時而結塊,或者崩漏不止,同時伴有小腹疼痛,或者淡紅色分泌物合併白帶,都能夠治療,效果無法一一敘述。

更出奇者,此方種子如神,每經初見之日吃起,一連吃五副,不過四月必成胎。必須男女年歲與月合成陽數方生子。如男女兩人,一單歲,一雙歲,必擇雙月方生子。如兩單歲,或兩雙歲,必擇單月方生子。擇月不可以初一為定準,以交節為定準。要知偶有經過二十日結胎者,切記准日期。倘月份不對生女,莫謂余方不驗。余用此方,效不可以指屈。

白話文:

更神奇的是,這個藥方的種子就像神一樣。每逢新月之日,服用連續五帖,不到四個月必定懷孕。

必須男女年齡和月份加起來是一個陽數才能生男孩。比如,如果男女兩人,一個單歲,一個雙歲,必須選擇雙月才能生男孩。如果兩個都是單歲或雙歲,必須選擇單月才能生男孩。

選擇月份不能以初一為標準,而應該以節氣為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偶爾有在二十天內受孕的情況,一定要記住準確的日期。如果月份不對,可能會生女孩,不要說我的藥方無效。我用過這個藥方,效果多得數不勝數。

道光癸未年,直隸布政司素納公,年六十,因無子甚憂,商之於余。余曰:此易事耳。至六月,令其如君服此方,每月五副,至九月懷孕,至次年甲申六月二十二日生少君,今七歲矣。此方更有險而不險之妙。孕婦體壯氣足,飲食不減,並無傷損,三個月前後,無故小產,常有連傷數胎者,醫書頗多,仍然議論滋陰養血、健脾養胃、安胎保胎,效方甚少。

白話文:

道光癸未年,直隸布政司的素納公,年紀六十,因為沒有兒子而憂心忡忡,來向我諮詢。我說:這很容易辦。到了六月,我讓他用君方的方式服用此方,每月五副。到了九月便懷孕了,隔年的甲申年六月二十二日生下少君,如今已經七歲了。此方的妙處在於危險而不危險。孕婦身體壯實,氣血充足,飲食未曾減少,並未受傷損。三個月前後,無緣無故小產,常常連續流產數胎,醫書中討論頗多,但大多是關於滋陰養血、健脾養胃、安胎保胎,有效的方子很少。

不知子宮內,先有瘀血占其地,胎至三月再長,其內無容身之地,胎病靠擠,血不能入胎胞,從旁流而下,故先見血。血既不入胎胞,胎無血養,故小產。如曾經三月前後小產,或連傷三五胎,今又懷胎,至兩個月前後,將此方服三五副,或七八副,將子宮內瘀血化淨,小兒身長有容身之地,斷不至再小產。若已經小產,將此方服三五副,以後存胎,可保無事。

此方去疾,種子,安胎,盡善盡美,真良善之方也。

白話文:

如果子宮內原本有瘀血佔據,胎兒在三個月後開始生長時,就會因為子宮內沒有空間而受到擠壓。血液無法進入胎盤,只能從旁邊流出,因此會先出現出血的現象。血液無法進入胎盤,胎兒就無法得到血液的滋養,因此會發生小產。

如果曾經在懷孕三個月前後小產,或者連續流產三到五次,現在再次懷孕,在懷孕兩個月前後,服用這個藥方三到五劑,或七到八劑,可以將子宮內的瘀血化解,讓胎兒有足夠的空間生長,就不會再發生小產。

如果已經小產,服用這個藥方三到五劑,之後懷孕,可以保胎無虞。

5. 少腹逐瘀湯

小茴香(七粒,炒),乾薑(二分,炒),元胡(一錢),沒藥(二錢,研),當歸(三錢),川芎(一錢),官桂(一錢),赤芍(二錢),蒲黃(三錢,生),靈脂(二錢,炒)

水煎服。

方歌

少腹茴香與炒姜,元胡靈脂沒芎當,

蒲黃官桂赤芍藥,種子安胎第一方。

白話文:

小茴香(7 顆,炒過) 乾薑(0.2 克,炒過) 元胡(5 克) 沒藥(10 克,研磨) 當歸(15 克) 川芎(5 克) 官桂(5 克) 赤芍(10 克) 蒲黃(15 克,生用) 靈脂(10 克,炒過)

6. 懷胎說

(兼記難產胎衣不下方)

白話文:

(同時記載治療難產及胎衣不下的方子)

古人論胎在子宮,分經輪養:一月肝經養,二月膽經養,三月心經養,四月三焦養,五月脾經養,六月胃經養,七月肺經養,八月大腸養,九月腎經養。若依其論,胎至兩月,自當肝經交代,膽經接班,此論實在無情無理。兒在母腹,全賴母血而成,一言可了,何必圖取虛名,故作欺人之論。

白話文:

古代醫家認為胎兒在子宮中,會隨著經絡輪流獲得滋養:

  • 第一個月:肝經滋養
  • 第二個月:膽經滋養
  • 第三個:心經滋養
  • 第四個月:三焦經滋養
  • 第五個月:脾經滋養
  • 第六個月:胃經滋養
  • 第七個月:肺經滋養
  • 第八個月:大腸經滋養
  • 第九個月:腎經滋養

然而,這種說法缺乏依據。胎兒在母腹中,完全仰賴母血提供養分,這一點就足以解釋。沒有必要用虛幻的說法來標榜自己的醫術。

又如子啼門云:兒在母腹,口含臍帶疙瘩,吮血養生。請問初結胎無口時,又以何物吮血養生?既不明白,何不歸而謀諸婦,訪問收生婆,訪問的確再下筆,斷不致遺笑後人。豈知結胎一月之內,並無胎衣。一月後,兩月內,始生胎衣。胎衣既成。兒體已定。胎衣分兩段,一段厚,是雙層,其內盛血;一段薄,是單層,其內存胎。

白話文:

例如《子啼門》中說:胎兒在母親肚子裡,嘴裡含著臍帶疙瘩,吮吸鮮血以維持生命。請問最初形成胎兒時,沒有嘴巴,又用什麼來吮血維持生命呢?既然不明白,為什麼不回家向婦女請教,訪問接生婆,在得到確切答案後再寫書,這樣就不會貽笑大方了。殊不知,在懷孕一個月內,胎兒並沒有胎盤。一個月後,兩個月內,才會長出胎盤。胎盤形成後,胎兒的身體已經成形。胎盤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厚,是雙層的,裡面盛著鮮血;一部分薄,是單層的,裡麪包著胎兒。

厚薄之間,夾縫中長一管,名曰臍帶,下連兒臍。母血入胎衣內盛血處,轉入臍帶,長臟腑肢體,周身齊長,並非先長某臟,後長某腑。一月小產者,並無胎衣;兩月小產者,有胎衣,形如秤錘,上小下大,不過是三指長短;三月小產者,耳目口鼻俱備,惟手足有拳不分指;至月足臨生時,兒蹬破胎衣,頭轉向下而生,胎衣隨胎而下,胎衣上之血,隨胎衣而下,此其長也。

白話文:

胎盤內厚薄不同的部分之間,有一根管子,叫做臍帶,下端連接著嬰兒的肚臍。母親的血液進入胎盤中盛放血液的地方,然後轉移到臍帶,慢慢長出臟腑、四肢和全身的各個部分,並非先長出某個臟器,後才長出某個腑。懷孕一個月流產的,沒有胎盤;懷孕兩個月流產的,有胎盤,形狀像秤錘,上面小下面大,長度不超過三指;懷孕三個月的,已經有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只是手腳握拳,手指分不清;到了懷孕足月臨盆的時候,嬰兒踢破胎盤,頭朝下出生,胎盤緊隨其後娩出。胎盤上的血液也隨著胎盤排出,這就是胎兒生長的過程。

最關緊要是難產,古人原有開骨散,服之有效者,有不效者,其方總論活血開骨,不重用力勞乏。佘每用開骨散,重加黃耆,不過一時胎即下。至胎衣不下,古人原有沒竭散,始而用之,有效與不效,繼而加倍用之,胎衣立下。藥味要緊,分量更要緊。

白話文:

最麻煩的是難產,古人原本有開骨散,服用後有效的人有很多,沒效的也有,這個方子的總原則是活血開骨,不讓產婦太過用力勞累。我每次使用開骨散時,都會加重黃耆的用量,胎兒通常在一瞬間就會下降。至於胎衣不下,古人原本有沒竭散,一開始使用時,有些有效有些無效,後來加倍用量,胎衣就會立刻下降。藥物的種類固然重要,藥物的用量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