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燾

《外臺秘要》~ 卷第十二 (1)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二 (1)

1. 療癖方五首

病源夫五臟調和。則營衛氣理。營衛氣理。則津液通流。雖復多飲水漿。亦不能為病。若攝養乖方。則三焦痞隔。三焦痞隔。則腸胃不能宣行。因飲水漿。便令停滯不散。更遇寒氣積聚而成癖。癖者。謂僻側在於兩脅之間。有時而痛是也。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宣導。

今附於後。養生云:臥覺勿飲水更眠。令人作水澼。又云:飲水勿急咽。久成水澼。又云:舉兩膝夾兩頰邊。兩手據地蹲坐。故久行之愈伏梁。伏梁者。宿食不消成癖。腹中如杯如盤。宿癰者。宿水宿氣癖數生癰。久則腸化為筋。骨變為實。(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療腹中癖氣方。

牛膝(八分),桔梗(六分),芍藥(六分),枳實(八分炙),白朮(六分),鱉甲(八分炙),茯苓(八分),人參(六分),厚朴(六分炙),大黃(六分),桂心(六分),檳榔(六分)

上十二味搗篩蜜和丸。空肚溫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三十丸。老小微利。忌生冷油膩小豆黏食莧菜醋生蔥豬肉。(出第二卷中)

千金翼江寧衍法師破癖方

白朮(三兩),枳實(三兩炙),柴胡(三兩)

上三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三服。服三十劑永瘥。忌桃李雀肉。(出第十九卷中)

必效療癖方。

取車下李仁。微湯退去皮及並仁。與乾麵相半。搗之為餅。如猶乾和淡水如常溲麵。大小一如病人手掌。為二餅。微炙使黃。勿令至熟。空肚食一枚。當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飲熱粥汁即利。以快利為度。至午後利不止。即以醋飯止之。利後當虛。病未盡者。量力一二日。

更進一服。以病盡為限。小兒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馬肉。無不效。但病重者李仁與面相半。輕者以意減。病減之後。服者亦任量力頻試瘥神效。

又方

大黃(十兩)

上一味搗篩。醋三升和煎調。納白蜜兩匙。煎堪丸如梧子。一服三十丸。以利為度。小者減之。

又方

牛黃(三大豆許),麝香(一當門子大),硃砂(准麝香),生犀角(小棗許別搗末)

以上四味並研令極細湯成後納之。

大黃(一兩),吊藤(一兩),升麻(一兩),甘草(半兩炙),鱉甲(半兩炙),丁香(五十枚)

上十味切。以水三升。先煮大黃等六味。取強半升。絞去滓。納牛黃等四味。和絞。分為三服。每服如人行十里久。忌如藥法。若利出如桃膠肉醬等物。是病出之候。特忌牛馬肉。其藥及水。並是大兩大升。此藥分兩。是十五以上人服。若十歲以下。斟量病減之。忌莧菜海藻菘菜生血物等。(並出第三卷中)

2. 癖結方三首

病源此由飲水聚停不散。復因飲食相搏。致使結積在於脅下。有時弦旦起。或脹痛。或喘息短氣。故云癖結。脈緊實者癖結也。(出第二十卷中)

廣濟療癖結心下硬痛。巴豆丸方。

巴豆(三枚去心皮熬),杏仁(七枚去尖),大黃(如雞子大)

上三味。搗篩大黃。取巴豆杏仁別搗如膏。和大黃入。蜜和丸。空肚以飲服。如梧子七丸。日一服。漸加以微利下病為度。忌生冷油膩。(出第二卷中)

千金狼毒丸。主堅癖方。

狼毒(五兩塗薑汁炙),半夏(三兩洗),杏仁(三兩),桂心(四兩),附子(二兩炮),細辛(二兩),椒(三兩汗)

上七味搗篩。別搗杏仁蜜和飲。服如大豆二丸。(出第十一卷中)

救急中候黑丸。療諸癖結痰飲等大良方。

桔梗(四分),桂心(四分),巴豆(八分),芫花(十二分熬),杏仁(五分)

上五味。先搗三藥成末。別搗巴豆杏仁如膏合和。又搗一千杵。下蜜。又搗二千杵。丸如胡豆。漿服一丸取利。可至二三丸。兒生十日欲癇發。可與一二丸如黍米。諸腹不快。體中覺患便服之。得一兩行利即好。

(肘後千金同服四神九下之亦得出第三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