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毒丸

狼毒丸

LANG D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博濟》卷四

熱性指數

31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5.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0%
腎經 20%
肝經 20%
心經 10%
肺經 10%
胃經 10%
脾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狼毒丸中包含天南星,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散結消腫,驅除蟲毒: 天南星性溫,味辛苦,具有散結消腫、祛風止痛、殺蟲解毒的功效。狼毒丸多用於治療瘰癧、癰腫、毒蛇咬傷等症,天南星的消腫散結及解毒功效能輔助主藥發揮療效,達到治療目的。
  2. 引藥入絡,增強藥效: 天南星入肺、脾經,能引導藥力深入病竈,增強藥效。狼毒丸中的其他藥物大多性寒,天南星的溫性可以起到調和藥性、溫通經絡的作用,促進藥物吸收,提高療效。

狼毒丸中加入海桐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抗菌消炎: 海桐皮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幫助抵抗感染,配合其他藥材,加強治療效果。
  2. 活血止痛: 海桐皮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配合其他藥材,達到綜合治療的效果。

因此,狼毒丸中加入海桐皮,可提升整體藥效,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疾病。

狼毒丸中加入附子,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狼毒丸主要針對寒濕凝滯、陽氣虛衰所致的疾病,附子性溫熱,具有回陽救逆、溫通經絡的功效,可溫煦脾腎陽氣,驅散寒濕,配合狼毒等藥物,達到溫陽散寒、止痛消腫的療效。
  2. 扶正祛邪,相輔相成:狼毒性寒毒烈,容易傷及正氣,附子則可溫陽補氣,扶持正氣,避免狼毒藥性過於峻猛,造成損傷。附子溫陽之力,亦可助狼毒藥性深入病竈,提高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狼毒丸之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婦人「血風攻注」,表現爲腰腳、背膊疼痛,四肢煩倦麻痹;男子「元臟風攻」,遍身疼痛,筋脈拘急,腰腳無力。中醫理論中,「血風」多指風邪侵入血分,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引發疼痛、麻痹;「元臟風攻」則與腎陽虛衰、風寒內侵有關,影響筋脈舒展與腰腳功能。

組成與治療原理

  1. 狼牙(狼毒)

    • 性味苦辛,有大毒,傳統用於破積殺蟲、逐水祛風。《本經》載其「主咳逆上氣,破積聚飲食,寒熱水氣,惡瘡鼠瘺」。在此方中,狼毒峻烈之性可攻逐深伏之風寒濕邪,通絡止痛,針對頑固性痹痛與筋脈拘急。
  2. 附子(炮)

    • 性味辛甘大熱,具回陽救逆、散寒除濕之效。《本草匯言》稱其「通行十二經,凡風寒濕痹、骨內冷痛,非此不能達」。炮製後毒性減而溫陽之力存,能助狼毒驅散寒濕,同時溫補元陽,改善腎虛風動所致的腰腳無力。

配伍邏輯
二藥相合,體現「峻藥緩攻」之法:

  • 攻邪為主:狼毒為君,直挫風寒濕邪;附子為臣,增強散寒通絡之效。
  • 溫陽固本:附子兼顧溫補腎陽,緩解狼毒之寒性,避免攻伐傷正。
  • 劑量控制:以蜜丸緩和藥性,並遞增服量(1至3丸),使身體逐步適應毒性,達到「邪去而正不傷」之效。

總結
此方以毒攻毒,針對風寒濕邪深伏、氣血不通之頑痹。狼毒與附子配伍,一峻一溫,既逐邪又護陽,契合「血風」「元臟風攻」之病機。然須嚴格遵循劑量與禁忌,方可取效而避其害。

傳統服藥法


狼牙2兩(炙),附子半兩(炮)。
上藥治下篩,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1日服1丸,2日2丸,3日3丸。自1至3,以為常服。
忌豬肉、冷水。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坐骨神經痛胰臟炎心內膜炎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皮膚的惡性黑色素瘤(皮膚癌)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四肢麻痺癱瘓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腦內出血腦動脈阻塞腦血栓塞脫肛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狼毒丸, 出處:《聖惠》卷二十一。 組成:狼毒1分,天南星半兩,附子半兩。 主治:風走註疼痛。

狼毒丸, 出處:《千金》卷十一。 組成:狼毒5兩,半夏3兩,杏仁3兩,桂心4兩,附子2兩,蜀椒2兩,細辛2兩。 主治:堅癖。堅瘤久不癒,食少。

狼毒丸, 出處:《聖惠》卷四十八。 組成:狼毒4兩(銼碎,醋拌炒乾),附子3兩(炮裂,去皮臍),防葵3兩。 主治:積聚,心腹脹如鼓。陰疝,腫縮疼痛。

狼毒丸, 出處:《博濟》卷四。 組成:天南星、狼毒、海桐皮、黑附子(炮)各等分(1方加牛膝焙,酒浸1宿)。 主治:婦人血風攻註,腰腳及背膊疼痛,四肢煩倦麻痹;丈夫元臟風攻,遍身痛,筋脈拘急,腰腳無力。

狼毒丸,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三。 組成:狼毒3分,附子1個(炮),川椒(出汗)4分,巴豆(去皮)4分。 主治:消痞下食。主治:腹中有熱脹滿,不思飲食,大小便不利,及苦腹痛癖,便膿血下重,丁奚腹痛,脫肛,脅下有痞。

狼毒丸, 出處:《濟生》卷三。 組成:狼毒(銼,炒)1兩,芫花(醋炒)1兩,川烏(炮,去皮尖)1兩,椒紅(炒)半兩,乾漆(炒煙盡)半兩,鱉甲(醋煮)半兩,三棱半兩,沒藥半兩,乾薑(炮)半兩,全蠍(去毒)9枚。 主治:七疝,久而不癒,發作無時,臍腹堅硬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