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候黑丸

ZHONG HOU H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肘後方》卷四

熱性指數

29

寒性指數

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8%
肺經 18%
大腸經 14%
腎經 13%
肝經 11%
胃經 11%
心經 8%
膀胱經 1%
脾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中候黑丸方劑中加入桔梗,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宣肺利咽: 桔梗性味辛溫,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止咳的功效。中候黑丸主要針對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桔梗有助於疏通氣道,消散咽喉腫脹,改善聲音嘶啞。
  2. 利氣排膿: 桔梗能促進氣機運行,利氣消腫,並有助於排膿。中候黑丸方劑中,可能存在一些化膿的現象,桔梗能促進膿液排出,加速傷口癒合。

總而言之,桔梗在中候黑丸方劑中,發揮了宣肺利咽、利氣排膿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的效果。

中候黑丸方劑中加入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補腎壯陽: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補腎壯陽之效。中候黑丸主治腎陽虛衰,寒凝血瘀所致的腰膝酸冷、小腹冷痛、月經不調等症,肉桂可溫陽補腎,驅散寒邪,改善腎陽虛衰的症狀。
  2. 活血通經,止痛止瀉: 肉桂亦具活血通經、止痛止瀉之效。中候黑丸中加入肉桂,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瘀,並能溫暖脾胃,緩解腹痛、腹瀉等症狀。

中藥方劑「中候黑丸」包含巴豆,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攻逐積滯: 巴豆性峻,味辛,入脾、胃經,具有瀉下攻積、消食導滯之效。對於脾胃積滯、腹脹便祕等症,巴豆可有效清除積滯,恢復脾胃功能。
  2. 引藥入經: 巴豆性燥烈,能引藥入經,促進藥力直達病所。中候黑丸中其他藥物需藉助巴豆的引導之力,才能更有效地發揮療效,治療疾病。

然而,巴豆性峻烈,使用需謹慎,需在醫師指導下服用,避免藥物過量引發副作用。

中候黑丸方劑中包含杏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潤肺止咳: 杏仁性味甘苦平,入肺經,具有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中候黑丸主要用於治療咳嗽、痰多等症狀,杏仁可以有效緩解肺氣鬱結,化解痰液,改善呼吸道症狀。
  2. 清熱解毒: 杏仁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幫助清除體內積熱,減輕炎症反應,輔助治療中候黑丸所針對的病症。

總體而言,杏仁在中候黑丸方劑中發揮了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重要作用,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候黑丸中加入芫花,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燥濕止癢:芫花性溫,味苦辛,入肺、膀胱經,具有溫陽散寒、燥濕止癢的功效。中候黑丸主要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風寒感冒、咳嗽、哮喘等病症,芫花可溫散寒邪,並燥濕止癢,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祛風散寒、止咳平喘的效果。
  2.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芫花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例如與麻黃、桂枝等藥物配合,可加強散寒解表之功;與蒼朮、厚朴等藥物配合,可加強燥濕止癢之功。

因此,中候黑丸中加入芫花,是基於其溫陽散寒、燥濕止癢的功效,以及與其他藥物配合的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病症的目標。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中候黑丸」介紹

中候黑丸,為一中藥方劑,主治功效為水腫、痰飲、心腹脹滿、大小便祕澀、諸癖結痰飲、小兒欲發癇、澼飲停結、滿悶目暗、水從頭面至腳腫、頭眩痛、身虛熱、元水等症狀。

中候黑丸組成

  • 杏仁:具有宣肺、平喘、止咳、潤腸通便之功效。
  • 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之功效。
  • 肉桂:具有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等功效。
  • 芫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散瘀、消腫止痛、活血化瘀、利水消腫、驅蟲殺蟲、清熱利尿、止咳化痰等功效。
  • 巴豆:具有瀉下、驅蟲殺蟲、峻下逐水、清肺熱利咽、活絡止痛、溫裡溫中、理氣行氣、消食化積等功效。

中候黑丸功效

  • 水腫:身體因積水而腫脹。
  • 痰飲:痰液和水液積聚在體內。
  • 心腹脹滿:心臟和腹部脹滿不適。
  • 大小便祕澀:大便和小便都乾澀難以排出。
  • 諸癖結痰飲:各種疾病引起的痰飲積聚。
  • 小兒欲發癇:小兒即將發作癲癇。
  • 澼飲停結:水液停滯積聚。
  • 滿悶目暗:胸悶不舒,眼睛昏花。
  • 水從頭面至腳腫:身體從頭面到腳部都腫脹。
  • 頭眩痛:頭暈疼痛。
  • 身虛熱:身體虛弱,發熱。
  • 元水:一種水腫病,體積腫大,大小便都不順暢。

總結

中候黑丸,為一中藥方劑,主治功效為水腫、痰飲、心腹脹滿、大小便祕澀、諸癖結痰飲、小兒欲發癇、澼飲停結、滿悶目暗、水從頭面至腳腫、頭眩痛、身虛熱、元水等症狀。組成包括杏仁、桔梗、肉桂、芫花、巴豆等。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膿、破血消癥、止血、清熱解毒、溫經散寒、活血通經、溫陽補陽、壯命門火、活血化瘀、祛風除濕、活絡止痛、通經絡、溫裡溫中等功效。

傳統服藥法


桔梗4分,桂4分,巴豆8分(去心皮),杏仁5分(去皮),芫花12分。並熬令紫色,先搗三味藥為末,又搗巴豆、杏仁如膏,合和為丸,如胡豆大。
服1丸取劑,至2-3丸。兒生十日欲癇,皆與1-2丸如粟粒大。諸腹內不便,體中覺患便服。得1兩行利,則好也。
忌豬肉、蘆筍、生蔥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慎重。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大便秘結癲癇心內膜炎心包炎慢性腎衰竭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疾病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心臟衰竭大腸激擾綜合症全身性水腫多痰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中候黑丸, 出處:《肘後方》卷四。 組成:桔梗4分,桂4分,巴豆8分(去心皮),杏仁5分(去皮),芫花12分。 主治:水腫,痰飲,心腹脹滿,大小便秘澀。諸癖結痰飲,小兒欲發癇。澼飲停結,滿悶目暗。水從頭面至腳腫,頭眩痛,身虛熱,名曰元水,體腫,大小便澀。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