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頭痛如破」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頭痛如破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頭痛證候,其特點是頭痛劇烈,如同頭部被撕裂一般。頭痛如破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內傷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等因素有關。外感風寒者,常伴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內傷肝陽上亢者,常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急躁易怒等症狀;氣血虧虛者,常伴有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狀。

頭痛如破的治療,應根據病因辨證施治。外感風寒者,可用辛溫解表之法,常用藥物有麻黃、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等;內傷肝陽上亢者,可用平肝潛陽之法,常用藥物有龍膽草、鉤藤、天麻、石決明等;氣血虧虛者,可用補益氣血之法,常用藥物有黃芪、當歸、白朮、熟地黃等。

頭痛如破是中醫古籍中記載的一種頭痛證候,其發病原因複雜,治療方法多樣。患者應在醫師指導下進行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頭痛如破的病因

頭痛如破的病因多與外感風寒、內傷肝陽上亢、氣血虧虛等因素有關。

  • 外感風寒:頭痛如破多見於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其發病多在冬春季節,常伴有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 內傷肝陽上亢:頭痛如破也多見於內傷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其發病多在情志不遂、肝鬱化火、肝陽上亢所致,常伴有頭暈目眩、耳鳴耳聾、急躁易怒等症狀。
  • 氣血虧虛:頭痛如破也多見於氣血虧虛引起的頭痛,其發病多在久病體虛、氣血不足所致,常伴有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症狀。

頭痛如破的治療

頭痛如破的治療,應根據病因辨證施治。

  • 外感風寒:可用辛溫解表之法,常用藥物有麻黃、桂枝、白芍、生薑、大棗等。
  • 內傷肝陽上亢:可用平肝潛陽之法,常用藥物有龍膽草、鉤藤、天麻、石決明等。
  • 氣血虧虛:可用補益氣血之法,常用藥物有黃芪、當歸、白朮、熟地黃等。

頭痛如破的預防

頭痛如破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 保持情緒舒暢,避免情緒激動。
  • 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頭痛如破的注意事項

頭痛如破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以下幾點:

  • 遵醫囑服藥,不要自行停藥或加減藥量。
  • 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 定期複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調胃承氣湯

  • 1.《皇漢醫學》:「岡田昌春曰(《溫知醫談》所載):「頃得二老先生承氣湯之高論。…有一治驗,一男子年二十三四,一日患外感,寒熱往來,頭痛如破,邪氣漸進,自人參飲子及於導赤各半湯證。

吳茱萸湯

  • 1.《醫學實在易》:「_吳茱萸湯_,治陽明食谷欲吐,乾嘔,吐涎沫,少陰吐利,煩躁欲死者,頭痛如破者。

麻黃湯

  • 1.《古今醫統大全》:「《活人書》云:頭痛者,陽證也,太陽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麻黃湯,有汗桂枝湯,若已發汗未發汗,頭痛如破者,連須蔥白湯,不止者,葛根蔥白湯。陽明證頭痛,不惡寒反惡熱,胃實也,調胃承氣湯。少陽頭痛,小柴胡湯。太陰、少陰並無頭痛,仲景只有厥陰證,吳茱萸湯。

桂枝湯

  • 1.《古今醫統大全》:「《活人書》云:頭痛者,陽證也,太陽證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麻黃湯,有汗桂枝湯,若已發汗未發汗,頭痛如破者,連須蔥白湯,不止者,葛根蔥白湯。陽明證頭痛,不惡寒反惡熱,胃實也,調胃承氣湯。少陽頭痛,小柴胡湯。太陰、少陰並無頭痛,仲景只有厥陰證,吳茱萸湯。

理中湯

  • 1.《証治準繩‧雜病》:「【傷酒】噁心嘔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暈,頭痛如破,宜沖和湯、半夏茯苓湯,或理中湯加乾葛七分,或用末子理中湯和縮脾飲。酒渴,縮脾湯,或煎乾葛湯調五苓散。久困於酒,遂成酒積,腹痛泄瀉,或暴飲有灰酒亦能致然,並宜酒煮黃連丸。多飲結成酒癖,腹中有塊,隨氣上下,沖和湯加蓬朮半錢。

黃芩湯

  • 1.《雜病源流犀燭》:「有治脈微緊,兼惡寒頭痛者(宜梔子豉湯或益元散加蔥、豉、薄荷,熱甚涼膈散去硝黃加蔥豉)。有治暴感外邪,頭痛如破者(宜葛根蔥白湯,邪散後,用黃芩湯)。有治熱在上焦,脈洪大而數,外熱譫妄者(宜三黃石膏湯)。有治應下症,下後熱不去,或暫解復熱,須再下者(宜承氣湯)。

白虎湯

  • 1.《証治準繩‧幼科》:「若煩渴引飲,大熱如炙,頭痛如破,或自汗,或無汗,宜白虎湯主之,甚者石膏用至半斤,溽暑之時有此症,尤宜用之。或有熱甚痘出反疏者,其人必不渴,唇潤,目中無赤脈,大小便調,身雖大熱,但熇熇然,此毒淺熱亦淺,故表熱裡氣和也,只以升麻葛根湯。

當歸補血湯

  • 1.《辨證錄》:「人有感觸暑氣,一時氣不得轉,狂嘔血塊而不止者,此暑邪犯胃也。其症必頭痛如破,汗出如雨,口必大渴,發狂亂叫,若作虛症治之,必反增劇,如當歸補血湯又不可輕用也。法宜消暑熱之氣,而佐之下降歸經之藥,則氣不逆,而血自止矣。方用:

半夏茯苓湯

  • 1.《証治準繩‧雜病》:「【傷酒】噁心嘔逆,吐出宿酒,昏冒眩暈,頭痛如破,宜沖和湯、半夏茯苓湯,或理中湯加乾葛七分,或用末子理中湯和縮脾飲。酒渴,縮脾湯,或煎乾葛湯調五苓散。久困於酒,遂成酒積,腹痛泄瀉,或暴飲有灰酒亦能致然,並宜酒煮黃連丸。多飲結成酒癖,腹中有塊,隨氣上下,沖和湯加蓬朮半錢。

竹葉石膏湯

  • 1.《傷寒大白》:「陽明病,表裡大熱,煩渴引飲,頭痛如破者,宜竹葉石膏湯。

人參白虎湯

  • 1.《增訂葉評傷暑全書》:「江應宿治其岳母年六十餘,六月中旬,勞倦中暑,身熱如火,口渴飲冷,頭痛如破,脈虛豁二三至一止,投人參白虎湯三貼,渴止熱退,惟頭痛,用白蘿蔔汁吹入鼻中良愈。

補中益氣湯

  • 1.《目經大成》:「復用升麻降濁陰於溝瀆,柴胡行清陽於腠理,則宇宙太和之氣,長居脾胃,自然充發春榮,故又曰益氣。凡勞苦傷神,復感風寒,寒熱交作,目發赤腫,頭痛如破,服外感散劑病愈甚,用此方獲效者,蓋脾胃中火,以甘溫養之自退。書曰勞者溫之,損者溫之,甘溫能除大熱,此之謂也。

三物黃芩湯

  • 1.《皇漢醫學》:「《橘窗書影》曰:「一婦人產後發煩熱,頭痛如破,飲食不進,日漸虛嬴。醫以為蓐勞而辭去。余與《金匱》三物黃芩湯,服四五日,煩熱大減,頭痛若失。時惡露再下,腰痛如折,與小柴胡湯合四物湯,兼用鹿角霜而全安。」

升陽除濕湯

  • 1.《目經大成》:「風濕相搏,頭痛如破,或兩瞼腫滿,脈浮緩無力,此方主之。

三黃石膏湯

  • 1.《增訂葉評傷暑全書》:「萬曆戊子己丑年,時疫盛行,凡服人參敗毒散發表者,無不全活。江應宿治陳氏子,年十七歲,患疫,大渴大熱,頭痛如破,泄瀉頻數,六脈洪大,與三黃石膏湯,日進三服,石膏加至一兩,三日而愈。

小續命湯

  • 1.《古今醫鑒》:「一中風頭痛如破,語言謇澀,小續命湯加羌活。
  • 2.《古今醫鑑》:「一中風頭痛如破,語言謇澀,小續命湯加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