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24)
卷一 (24)
1. 咽痛
苦酒湯
苦酒,半夏,雞子白
仲景以半夏湯,治太陽表邪內伏,作痛咽喉。又以半夏散,治少陰伏氣咽痛。今以少陰咽中生瘡,不能語言者,又以苦酒湯治之。夫寒邪挾痰,伏於咽喉而痛,可用半夏以散痰,桂枝以散邪。若熱痰攻咽成瘡,而聲音不出,則不可妄用辛溫,故去桂枝,易以苦酒雞子白,溫散潤燥治之。
甘露飲
知母,麥冬,連翹,薄荷,桔梗,黃芩,玄參,滑石,石膏,甘草
咽喉之症,客寒內伏,仲景立辛散之方,以戒苦寒直折。余今又不得不補贅苦寒之方,以治三陽熱毒上衝,非違背前賢,實相需互備也。
玄參湯
玄參,山梔,麥冬,天花粉,桔梗,知母,薄荷,甘草,黃芩
此方清肺潤燥,治實火咽痛。陽明有熱,加升麻、石膏,即合玄參升麻湯。少陽有熱,加柴胡、膽星。外冒風邪,加防風、荊芥。
涼膈散
連翹,桔梗,山梔,黃芩,天花粉,知母,薄荷,甘草,玄參
此通治三陽上焦咽痛之方。症兼陽明,加升麻、乾葛;兼少陽,加柴胡;若外感風寒發熱,加防風荊芥。
甘桔湯,詳前。
雙解散
柴胡,乾葛,荊芥,薄荷,黃芩,玄參,石膏,知母,甘草,桔梗,防風
此治陽明少陽,先傷積熱,又冒表邪,鬱於上焦,咽喉作痛。
羌活沖和湯
羌活,防風,荊芥,白芷,黃芩,蒼朮,生地,廣皮,甘草
此治太陽發熱咽痛,無汗脈浮者。症有燥熱去白芷、蒼朮,加入玄參、升麻。
清胃湯
升麻,生地,丹皮,山梔,甘草,黃連
陽明有熱,肺受火制,故以此湯清胃治本。家秘治咽喉作痛各有分別,語言即痛,清肺為急;咽物即痛,清胃為先。
柴胡清肝飲
柴胡,黃芩,山梔,青皮,荊芥,甘草
《內經》云:一陰一陽,結為喉痹。少陽之火,恆結喉旁,故家秘治咽喉腫痛,多有兼治少陽者。
白話文:
咽痛
苦酒湯
用苦酒、半夏和雞蛋清。
張仲景用半夏湯來治療太陽表邪內伏,導致咽喉疼痛的狀況;又用半夏散來治療少陰伏氣引起的咽痛。現在針對少陰咽喉生瘡,導致無法說話的情況,用苦酒湯來治療。寒邪夾雜痰液,潛伏在咽喉引起疼痛,可以用半夏來化痰,用桂枝來驅散邪氣。如果熱痰侵襲咽喉形成瘡瘍,導致聲音發不出來,就不適合隨意使用辛溫的藥物。所以去掉桂枝,改用苦酒和雞蛋清,用溫和的方式散邪、潤燥來治療。
甘露飲
用知母、麥冬、連翹、薄荷、桔梗、黃芩、玄參、滑石、石膏和甘草。
咽喉的疾病,如果是客寒內伏引起的,張仲景有設立辛散的藥方,來避免直接使用苦寒藥物。我現在不得不補充苦寒的藥方,來治療三陽經的熱毒向上衝的狀況,這並不是違背前人的理論,而是互相需要,彼此補充。
玄參湯
用玄參、山梔子、麥冬、天花粉、桔梗、知母、薄荷、甘草和黃芩。
這個藥方能夠清肺潤燥,治療實火引起的咽痛。如果陽明經有熱,可以加上升麻和石膏,就成了玄參升麻湯。如果少陽經有熱,可以加上柴胡和膽星。如果外感風邪,可以加上防風和荊芥。
涼膈散
用連翹、桔梗、山梔子、黃芩、天花粉、知母、薄荷、甘草和玄參。
這個藥方可以廣泛治療三陽經上焦引起的咽痛。如果症狀同時有陽明經的問題,可以加上升麻和葛根;如果同時有少陽經的問題,可以加上柴胡;如果外感風寒發熱,可以加上防風和荊芥。
甘桔湯,前面已經詳細說明。
雙解散
用柴胡、葛根、荊芥、薄荷、黃芩、玄參、石膏、知母、甘草、桔梗和防風。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陽明經和少陽經,原本就有積熱,又感受表邪,鬱積在上焦,導致咽喉疼痛的狀況。
羌活沖和湯
用羌活、防風、荊芥、白芷、黃芩、蒼朮、生地、廣陳皮和甘草。
這個藥方用來治療太陽經發熱引起的咽痛,而且沒有汗、脈象浮的狀況。如果症狀有燥熱,可以去掉白芷和蒼朮,加入玄參和升麻。
清胃湯
用升麻、生地、丹皮、山梔子、甘草和黃連。
陽明經有熱,肺受到火的抑制,所以用這個藥方清胃來治療根本。各家治療咽喉疼痛都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是說話就痛,要優先清肺;如果是吞嚥就痛,要優先清胃。
柴胡清肝飲
用柴胡、黃芩、山梔子、青皮、荊芥和甘草。
《內經》說:「一陰一陽,結合為喉痹」。少陽經的火,經常在喉嚨旁邊聚集,所以各家治療咽喉腫痛的秘方,多會兼顧治療少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