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23)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3)

1. 咽痛

此申明裡真寒,外假熱,咽中痛,虛陽上浮也。

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

少陰下利陰寒者多,今咽痛胸滿心煩,則是陽火,故用豬膚潤燥。

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不瘥,與桔梗湯。

此少陰熱邪咽痛也。以甘草湯設不瘥,再與桔梗湯,以開提肺邪。

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少陰病,咽中生瘡,不能語言,聲不出者,苦酒湯。

咽痛之症,可用半夏散及湯治之。若咽中痛而生瘡,直至聲音不出,則桂枝有礙熱邪,故以苦酒、半夏、雞子白,潤燥溫散所伏之寒邪。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為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膿血。便膿血者,喉不痹。

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必自止。反汗出,則是裡熱太過,故咽中痛,喉中痹。發熱無汗,而利必自止。仍不止,則邪熱內攻腸胃,故便膿血。既便膿血,熱邪不上衝,而喉不痹。

半夏湯

半夏,桂枝,甘草

此方本為太陽表有寒邪,應散表,誤下,寒邪伏於咽喉,結聚痰涎而作痛,故用辛溫散解,非概治陽經咽痛也。

通脈四逆湯

乾薑,附子,甘草,蔥白

咽中作痛,要分三條:表邪不散,宜散表;積熱上衝而痛,宜辛涼;虛陽上浮,家秘用此方加涼藥少許,恐有拒格之患耳。

豬膚湯

豬皮一斤去毛去肉水煎去渣加白粉白蜜少許煎服。

少陰咽痛,以腎水不足,水中火發,土刑肺金。豬膚系北方水畜,水能制火,皮能潤肺。後人宗此,化黑驢皮,用阿井水煎膏,以治咳嗽、嗽血。家秘用龜版,性同豬皮,刮淨煎膏,補腎水,潤肺燥,取補北方制南方,則西方不受火制。

甘草湯

甘草(二兩水煎)

《千金方》治肺癰,《傷寒論》治咽痛,同用甘草一味,以咽痛肺癰,肺受火刑耳。仲景心下痞滿,以甘草、黃連同用,取其直折心火。後以甘草、生地、木通同用,導去心經之火。後人又以二方合用,而瀉火全矣。然不用於咽痛,不可驟用苦寒耳。前方用豬膚湯,壯北方腎水,以制龍雷之火克肺也。此方用甘草一味者,瀉南方之心火克肺也。

桔梗湯

桔梗(一兩),甘草(一兩)

原文云:少陰病,二三日咽痛者,可與甘草湯。若不瘥,與桔梗湯。按甘草瀉心火,服之痛不愈,此火邪結住肺中,不得外解,故以桔梗開發肺氣,同甘草瀉出肺中伏火。因此悟得欲清肺中邪結,必要開肺清肺,二味同用,則肺中之邪始出。余化此方法,加防風於瀉白散中,以解肺風;加石膏於瀉白散中,以瀉肺火。本宗於此。

半夏散,即半夏桂枝甘草湯。

半夏,桂枝,甘草

前條客寒傷於太陽,失汗誤下,寒邪內結咽喉而痛者,以半夏湯蕩之。今以客寒伏於少陰,伏氣腎傷寒咽痛,又以此湯更為半夏散以散之。可知太陽之邪結在淺,少陰之邪伏於深矣。

白話文:

【咽痛】

此段說明體內有真寒、外顯假熱,導致咽喉疼痛,是因虛弱的陽氣上浮所致。

若少陰病症狀為腹瀉伴隨咽喉痛、胸悶、心煩,可用「豬膚湯」治療。
少陰病腹瀉多屬陰寒,但此處咽喉痛、胸悶、心煩是陽火所致,故用豬膚潤燥。

若少陰病二、三天後出現咽喉痛,可先試「甘草湯」。若未緩解,再改用「桔梗湯」。
此屬少陰熱邪引發的咽痛,甘草湯無效時,用桔梗湯宣散肺中邪氣。

少陰病咽喉劇痛,可用「半夏散及湯」;若咽喉生瘡、無法言語、失聲,則用「苦酒湯」。
半夏散適用一般咽痛;若咽痛生瘡致失聲,因桂枝不利於熱邪,改用苦酒(醋)、半夏、蛋清滋潤並驅散潛伏的寒邪。

傷寒初期手腳冰冷後發熱,腹瀉通常會停止;若反而出汗並咽喉痛,恐致喉部腫塞。若發熱但無汗,腹瀉應止;若不止,可能轉為便膿血。一旦便膿血,熱邪下洩,喉部反而不會腫塞。


處方解析

半夏湯(半夏、桂枝、甘草)
原用於太陽表寒未散卻誤治,寒邪滯留咽喉引發痰涎腫痛,故以辛溫藥散寒,非適用所有熱性咽痛。

通脈四逆湯(乾薑、附子、甘草、蔥白)
治咽痛須分三類:表寒未散宜發汗;積熱上衝宜辛涼;虛陽上浮可於此方加少量涼藥(防藥性衝突)。

豬膚湯(豬皮去毛肉,水煮後加白粉、蜜煎服)
少陰咽痛因腎水不足致虛火傷肺。豬皮屬水性能制火,潤肺燥。後人演變為阿膠(驢皮製)治咳血,或改用龜板煎膏補腎潤肺。

甘草湯(甘草二兩水煎)
《千金方》治肺膿瘍,《傷寒論》治咽痛,均因肺受火灼。甘草可降心火,配伍黃連治心下痞滿,或加生地、木通導心火,但咽痛不宜驟用苦寒。

桔梗湯(桔梗、甘草各一兩)
甘草瀉心火無效時,表示火邪鬱結肺中,需桔梗宣肺助甘草清火。由此延伸:治肺邪需「宣散+清熱」,如瀉白散加防風散風寒,加石膏清肺熱。

半夏散(同半夏湯成分)
太陽病誤治致寒邪淺滯咽喉用湯劑;少陰病寒邪深伏咽喉則用散劑,顯現病位深淺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