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22)
卷一 (22)
1. 咽痛
《傷寒論》太陽陽明咽痛各一症,悉屬陽症也。少陰咽痛者六,陽熱者四,陰寒者二,少陰陽熱者四,治以豬膚湯、甘草湯、桔梗湯、半夏散。少陰陰寒者二,治以桂枝幹薑湯、真武湯、四逆湯。另厥陰咽痛者一,亦陽症也,治以桔梗湯。夫咽痛,皆是陽熱。今少陰經內有二症屬寒者,何也?其一以汗多亡陽;其一以陰盛格陽。
成氏云:甘草湯主少陰熱壅咽痛者;桔梗湯主少陰寒熱相搏咽痛者;半夏散主少陰客寒挾痰咽痛者。《活人》云:以半夏桂枝甘草湯治伏氣之病,謂非時之暴寒伏於少陰,日久乃發,先見咽痛惡寒,宛似傷寒,但脈不緊盛,反微弱,且見下利,俗名腎傷寒。治以半夏桂枝甘草湯,次用四逆湯。
吳氏云:凡陰症咽喉不利,故用以上諸法。若陽症咽喉痛,用甘露飲、玄參湯。戴人云:有初得病,無陽毒陰毒等症,而咽喉自痛,此因感冒後頓用厚衣擁蓋,或食生薑熱酒即臥致是,此名因寒傷熱咽痛,宜用涼膈散、甘露飲治之。又有先傷於熱,欲取涼快,乃為外寒所束。
此名因熱冒寒咽痛,切不可驟用寒涼,宜用甘桔湯、雙解散等。按三陽里症有咽痛,表症咽痛者少,以里未鬱熱故耳。然太陽症,有表寒外束裡熱,亦有咽痛。若少陽里有鬱熱,外冒表邪,亦有咽痛者。更有陽明胃有積熱,太陰肺有積熱,外冒表邪,皆有咽痛者。故三陽表症,亦有咽痛之症。
以法論之,若無汗惡寒,脈浮緊者,太陽表症為重,宜先散表,羌活沖和湯重加甘、桔,俟汗出表解,然後清熱,切不可早用寒涼,抑遏表邪。陽明裡熱者,有用清胃湯加甘、桔。少陽裡熱者,方可用柴胡清肝飲。太陰肺素有熱,涼膈散。若帶表邪,仍用散表之藥。咽痛甚者,刺少商穴,稍見血出即愈。
咽痛喉邊腫起一塊,以針刺腫處出血則愈。如喉一片皆腫,難以遍刺者,以冰、硼、爐甘石,研細吹痛處,時以薄荷湯漱口。
家秘荊防甘桔湯
荊芥,防風,甘草,桔梗,薄荷,大力子
惡寒身痛,加羌活;腰痛足冷,加獨活;潮熱,加升麻、柴胡。古方升麻玄參湯,和解陽明咽痛者,加羌柴兼太陽少陽治之矣。三陽咽痛皆熱邪,然用寒涼反劇,以其舊有故熱在裡,新受暴寒外束,家秘多衝蘿蔔汁,取其甘寒善散耳。
太陽病,下之,脈緊者,必咽喉痛,半夏湯。
太陽病應散表,反誤下,不成結胸,但見脈緊,此太陽表寒未散,內薄咽喉而必痛,故用半夏桂枝湯,散太陽表寒。此因誤用寒下抑遏,故用辛散,非陽經咽痛,概可慢用。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則咽不痛。
此申明陽經咽痛,多因火熱上衝,不同寒邪抑遏,妄用辛溫從治。
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外熱,手足厥逆,脈微欲絕,身反不惡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乾嘔,或咽痛,或利止,脈不出者,通脈四逆湯主之。其脈即出者愈。
白話文:
咽痛
《傷寒論》中提到太陽和陽明經的咽痛各是一種症狀,都屬於陽性疾病。少陰經的咽痛有六種,其中四種是陽熱證,兩種是陰寒證。少陰經的陽熱證,可以用豬膚湯、甘草湯、桔梗湯、半夏散治療;少陰經的陰寒證,則可以用桂枝幹薑湯、真武湯、四逆湯治療。此外,厥陰經的咽痛也屬陽性疾病,可用桔梗湯治療。一般來說,咽痛都是陽熱引起的,但少陰經卻有兩種寒證的咽痛,這是因為一種是汗出太多導致陽氣耗損,另一種是陰氣過盛抑制陽氣所致。
成氏認為:甘草湯主治少陰經陽熱壅塞導致的咽痛;桔梗湯主治少陰經寒熱交爭導致的咽痛;半夏散主治少陰經外邪入侵夾帶痰飲導致的咽痛。《活人》中提到,用半夏桂枝甘草湯治療伏氣病,認為是異常的寒邪伏於少陰經,時間久了才發病,一開始表現為咽痛惡寒,類似傷寒,但脈象不緊實有力,反而微弱,並且腹瀉,俗稱腎傷寒。治療方法是用半夏桂枝甘草湯,然後再用四逆湯。
吳氏認為:凡是陰性疾病引起的咽喉不適,都可以用上述方法治療。如果是陽性疾病引起的咽喉痛,則可用甘露飲、玄參湯。戴氏認為:有些人得了咽喉痛,沒有陽毒陰毒等症狀,這是因為感冒後穿著厚衣服捂蓋,或者吃了生薑熱酒就睡覺引起的,這叫做因寒傷熱型咽痛,宜用涼膈散、甘露飲治療。還有一種情況是先受熱邪侵襲,想涼快一下,結果又被外寒所束縛,這叫做因熱冒寒型咽痛,不能驟然使用寒涼藥物,宜用甘桔湯、雙解散等治療。
三陽經的病症中也可能出現咽痛,表證的咽痛較少,因為裡證的鬱熱尚未到達表層。但是,太陽經的病症中,既有表寒外束裡熱導致咽痛的,也有少陽經裡有鬱熱,外受表邪導致咽痛的,陽明經胃部有積熱、太陰經肺部有積熱,外受表邪也可能導致咽痛。所以,三陽經的表證也可能出現咽痛。
從治療方法來說,如果沒有汗、惡寒,脈象浮緊,則太陽經表證較重,應先疏散表邪,可以用羌活沖和湯加甘草、桔梗,待汗出表邪解後再清熱,不能過早使用寒涼藥物,以免抑制表邪。陽明經裡熱可用清胃湯加甘草、桔梗。少陽經裡熱可用柴胡清肝飲。太陰經肺部素有熱邪可用涼膈散,如果伴有表邪,還需使用疏散表邪的藥物。咽痛嚴重者,可以刺少商穴,稍見出血即可痊癒。
咽喉邊腫起一塊,可用針刺腫處出血即可痊癒。如果喉嚨腫了一大片,難以遍刺,可用冰硼散、爐甘石研細後吹在痛處,並用薄荷湯漱口。
家秘荊防甘桔湯:荊芥、防風、甘草、桔梗、薄荷、大力子。惡寒身痛加羌活;腰痛足冷加獨活;潮熱加升麻、柴胡。古方升麻玄參湯,和解陽明咽痛,可加羌活、柴胡,兼治太陽、少陽經。三陽經的咽痛都是熱邪引起的,但使用寒涼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因為體內原有裡熱,又受外寒的束縛,家傳秘方常用蘿蔔汁,因為它甘寒而且善於疏散。
太陽病,如果瀉下後脈象仍然緊,必定咽喉疼痛,可用半夏湯。
太陽病應該疏散表邪,如果錯誤地使用了瀉下法,即使沒有形成結胸,但脈象仍然緊,這是因為太陽經的表寒未散,內邪侵犯咽喉而導致疼痛,因此要用半夏桂枝湯疏散太陽經的表寒。這是因為誤用了寒涼瀉下藥物而抑制了陽氣,所以要用辛散之品治療,而不是陽經咽痛,一般可以慢慢服用。
陽明病,如果只是頭暈,沒有惡寒,能吃東西但咳嗽,病人必定咽喉痛。如果不咳嗽,則咽喉不痛。
這說明陽經咽痛多是火熱上衝所致,不同於寒邪抑制,不能妄用辛溫藥物治療。
少陰病出現腹瀉稀便,裡寒外熱,手足厥冷,脈象微弱欲絕,但反而不惡寒,面色發紅,可能腹痛、乾嘔、咽痛,或者腹瀉停止,脈象摸不到,可用通脈四逆湯治療。脈象恢復正常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