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大白》~ 卷一 (21)
卷一 (21)
1. 項強
羌活加葛根湯
羌活,葛根,防風,荊芥,柴胡,前胡,川芎,廣皮,甘草
太陽項背強𠘧𠘧,無汗惡寒,仲景用麻黃葛根湯,陶氏用防風羌活湯。今余以此湯治南方熱令積熱之人,外冒表邪之症。
加減沖和湯
防風,羌活,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此方陶氏治太陽項背強𠘧𠘧,汗出反惡風者。前條以無汗惡寒,故不加涼藥。此條因有汗項強,故用黃芩、石膏。然再加葛根,不失仲景本意。
防風加葛根湯
防風,乾葛,甘草,黃芩,山梔,廣皮
仲景有汗項強,以桂枝加葛根湯治之。今余以防風易去桂枝,加入葛根,更名防風葛根湯。惡寒身痛者,加羌活、獨活;時寒時熱,加柴胡;頭痛,加川芎;濕勝身重者,加蒼朮、白芷;汗多者,加白芍藥。
羌活防風柴胡湯
羌活,防風,柴胡,黃芩,甘草,廣皮,半夏
此方即以柴胡湯加羌活、防風,治太陽、少陽兩經表邪項強者也。然熱令,宜加知母、石膏;寒令,宜加生薑、蘇葉。
防風石膏湯
防風,石膏,乾葛,白芷
風溫之症,多有項強,故以防風散風,石膏治溫。然此治陽明者,症兼太陽,加羌活;兼少陽,加柴胡。
蒼防湯
蒼朮,防風,白芷,川芎
項強症,風濕居多,故用燥濕散風。若兼熱者,加石膏、黃芩;兼太陽表症,加羌活;少陽寒熱,加柴胡。
神術湯
蒼朮,石膏,防風,乾葛
濕熱見風,則發項強,故以蒼朮、防、葛散風勝濕。然此皆治陽明,若症兼太陽少陽,加羌活、柴胡。
栝蔞桂枝湯
栝蔞根,桂枝,甘草,白芍藥,生薑,大棗
痰結中脘,亦發項強之症。此即小建中湯加栝蔞根,助中州化痰涎。痰多嘔逆,加半夏、廣皮;胸前凝滯,加砂仁。以中氣虛,不能運化,必宜建中滌痰耳。
調脈葛根湯
葛根,前胡,防風,甘草
此治陽明表邪項強之症。若太陽見症,加羌活;少陽見症,加柴胡;里有積熱,唇焦口渴,加知母、石膏。
大承氣湯,見大便結。
二陳導痰湯,即二陳湯導痰湯同煎。
項背強直之症,多以痰飲主治。蓋中焦凝滯,則心胸頭背頸項強直,以陽明主乎項。故此方滌痰化滯,清理陽明之裡。
平胃保和散,即平胃散保和丸同研。
中焦食滯,每多項背強直不得臥下之症,故用此方。
二陳羌芩湯,即二陳湯加羌活黃芩。
內有痰飲熱結,外冒風熱,以致項背強直,用此方。
白話文:
羌活加葛根湯
成分:羌活、葛根、防風、荊芥、柴胡、前胡、川芎、廣皮、甘草
適用症狀:太陽經病症,頸項背部僵硬緊繃,無汗且怕冷。張仲景曾用麻黃葛根湯治療,陶氏用防風羌活湯。現今我用此方治療南方氣候濕熱、體內積熱者,外感風邪的表證。
加減沖和湯
成分:防風、羌活、黃芩、石膏、廣皮、甘草
適用症狀:陶氏用此方治療太陽經病症,頸項背部僵硬緊繃,出汗卻仍怕風。前段(羌活加葛根湯)因無汗怕冷,故不加寒涼藥;此段因有汗且頸項強直,故用黃芩、石膏。若再加入葛根,更符合張仲景的原意。
防風加葛根湯
成分:防風、乾葛(葛根)、甘草、黃芩、山梔、廣皮
適用症狀:張仲景用桂枝加葛根湯治療有汗且頸項強直的症狀。現今我改以防風替代桂枝,加入葛根,並更名為防風葛根湯。若怕冷身痛,加羌活、獨活;時冷時熱,加柴胡;頭痛,加川芎;濕氣重導致身體沈重,加蒼朮、白芷;汗多者,加白芍藥。
羌活防風柴胡湯
成分:羌活、防風、柴胡、黃芩、甘草、廣皮、半夏
適用症狀:此方以小柴胡湯為基礎,加入羌活、防風,治療太陽經與少陽經同時受風邪引起的頸項強直。若天氣炎熱,宜加知母、石膏;天氣寒冷,宜加生薑、蘇葉。
防風石膏湯
成分:防風、石膏、乾葛、白芷
適用症狀:風溫病症常見頸項強直,故以防風袪風,石膏清熱。此方主治陽明經症狀,若兼太陽經症狀,加羌活;兼少陽經症狀,加柴胡。
蒼防湯
成分:蒼朮、防風、白芷、川芎
適用症狀:頸項強直多為風濕引起,故用燥濕散風的藥物。若兼有熱症,加石膏、黃芩;兼太陽經表證,加羌活;少陽經寒熱往來,加柴胡。
神術湯
成分:蒼朮、石膏、防風、乾葛
適用症狀:濕熱患者受風後引發頸項強直,故用蒼朮、防風、葛根散風勝濕。此方主治陽明經症狀,若兼太陽經或少陽經症狀,加羌活、柴胡。
栝蔞桂枝湯
成分:栝蔞根、桂枝、甘草、白芍藥、生薑、大棗
適用症狀:痰濕凝結於中脘(胃部),也會引起頸項強直。此方為小建中湯加栝蔞根,助脾胃化痰。若痰多嘔吐,加半夏、廣皮;胸口悶脹,加砂仁。因中氣虛弱無法運化,需補中氣、化痰濕。
調脈葛根湯
成分:葛根、前胡、防風、甘草
適用症狀:治療陽明經表邪引起的頸項強直。若兼太陽經症狀,加羌活;少陽經症狀,加柴胡;體內有積熱,嘴唇乾裂口渴,加知母、石膏。
大承氣湯
(見「大便結」條目)
二陳導痰湯
(即二陳湯與導痰湯合煎)
適用症狀:頸背強直多因痰飲引起。中焦氣滯會導致心胸、頭背、頸項僵硬,因陽明經主導頸項。此方化痰消滯,清理陽明經內在痰濕。
平胃保和散
(即平胃散與保和丸混合研末)
適用症狀:中焦飲食停滯,常引發頸背強直無法躺臥的症狀,故用此方。
二陳羌芩湯
(即二陳湯加羌活、黃芩)
適用症狀:體內有痰飲熱結,外感風熱,導致頸背強直,可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