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八·脾臟部(下) (41)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八·脾臟部(下) (41)

1. 大便不通

《百問》小兒大便秘,乃是肺家有熱在裡,流入大腸,以致秘結不通,乃實熱也,當以四順清涼飲(熱)加柴胡。熱甚者,加山梔、黃芩、流利之。其表裡俱熱者,面黃頰赤,唇燥口乾,小便赤澀,大便焦黃,無汗者先解表,以柴胡散(傷寒)汗之,解後大便秘,或肚疼者,以清涼飲、大柴胡湯、承氣湯(並熱)皆可下之。積熱者,神芎丸尤妙。

〔薛〕因乳母或兒膏粱積熱,及六淫七情鬱火,傳兒為患者,用清邪解鬱之劑。稟賦怯弱,早近色欲,大便難而小便牽痛者,用滋補肺腎之劑。《褚氏遺書》云:男子精未滿而御女以通其精,則四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老人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而內敗。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牽痛如淋。

今童子即有此患,益見今人所稟,與古人大徑庭矣。人之氣血厚薄既殊,而醫之用藥療法,又豈可泥執古方,而無加減之變乎。一小兒食粽停滯,大便不通,痛不可忍,手足發搐。用大柴胡湯調酒麴末一錢,下滯穢甚多,作嘔不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而愈。一小兒大便不通。

審乳母飲食厚味所致。用清胃散以治母熱,兒間飲以一二匙而愈。後乳母感寒腹痛,食姜酒之物,兒大便秘結兼便血,仍用清胃散每日數匙而愈。一小兒因乳母暴怒,大便不通,兒亦患之,兼用加味小柴胡湯,先用保和丸二服,後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兒日飲數匙,並愈。

《聖惠》,芎黃散,治小兒大便不通,腹脅妨悶。

芎藭(半兩),川大黃(銼,微炒),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各三分)

上件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溫水半盞調服,量兒大小,以意分減,以利為度。張渙兼治大小便不通。

張銳《雞峰方》用麻子以水研汁飲之。

白話文:

小兒便秘,通常是因為肺部有熱,熱傳到大腸,導致大便乾硬不通,這是實熱的症狀。應該用四順清涼飲(藥性偏熱)加上柴胡來治療。如果熱象很嚴重,可以再加山梔子、黃芩來加強清熱、使大便通暢。如果體內體外都有熱,會出現臉色發黃、臉頰發紅、嘴唇乾燥、口渴、小便赤澀、大便乾黃、沒有汗的症狀,應該先用柴胡散(傷寒用的)來解表發汗,發汗後如果還是便秘,或是有肚子痛,可以用清涼飲、大柴胡湯、承氣湯(都屬於熱性藥)來通便。如果是積熱引起的便秘,用神芎丸效果很好。

薛氏認為,便秘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哺乳的母親或小孩吃了太多肥膩食物,導致積熱,或是因為情緒不佳、肝火旺盛而傳給小孩。治療這種情況要用清熱解鬱的藥。如果體質虛弱、過早有性行為,導致大便困難、小便牽扯疼痛,要用滋補肺腎的藥。 《褚氏遺書》說:男子精氣還沒充足就性行為,會使身體有不足之處,以後會生病。老人陰氣衰退還想性行為,精氣出不來反而內耗。如果精氣已經耗損還繼續耗盡,大小便會牽扯疼痛,像淋病一樣。

現在的小孩也會有這種問題,可見現在人的體質和古人差異很大。人的氣血有厚有薄,醫生用藥治療當然不能死守古方,要懂得加減變化。有個小孩因為吃粽子消化不良,導致大便不通,痛到抽搐。用了大柴胡湯調酒麴粉一錢,排出很多髒東西,但又想吐不想吃東西,改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後才痊癒。還有個小孩大便不通,發現是因為哺乳的母親飲食太油膩所致,用清胃散來治療母親的熱,小孩喝一兩湯匙就痊癒了。後來母親感冒腹痛,吃了薑酒等發熱的食物,小孩又便秘還帶血,還是用清胃散,每天喝幾匙就痊癒了。還有個小孩因為母親生氣,導致小孩也便秘,用加味小柴胡湯,先用保和丸兩次,再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小孩每天喝幾匙就痊癒了。

《聖惠方》的芎黃散,可以治療小兒大便不通,肚子脹悶。

藥方組成:芎藭(半兩),川大黃(稍微炒過),郁李仁(用熱水泡過,去皮,稍微炒過。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搗碎,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溫水半杯調服,根據小孩大小酌量減少,以能通便為度。 張渙也用此方治療大小便不通。

張銳《雞峰方》用麻子加水磨成汁飲用,也可以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