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1. 卷之九·肺臟部·腎臟部
2. 肺
〔錢〕肺主喘。實則悶亂喘促,有飲水者,有不飲水者。虛則哽氣,長出氣。肺病悶亂,哽氣長出氣,氣短喘急。肺熱,手掐眉目鼻面,甘桔湯主之。肺盛,復有風冷,胸滿短氣,氣急喘嗽上氣,當先散肺,後發散風冷。散肺,瀉白散、大青膏主之,肺只傷寒,則不胸滿。肺虛熱,唇深紅色,治之散肺虛熱,少服瀉白散。
肺臟怯,唇白色,當補肺阿膠散主之,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肺虛損故也。脾肺病久則虛而唇白,脾者肺之母也,母子皆虛,不能相營,故名曰怯。肺主唇白而澤者吉,白如枯骨者死。(此以唇診肺之法也,唇白色者肺臟怯也,阿膠散主之,若手尋衣領及亂捻物者,肝熱也,宜瀉青丸,手掐眉目鼻面者,肺熱也,宜甘桔湯之類是也。
),肺病見春,金旺,肺勝肝也,當瀉肺,輕者肺病退,重者目淡青,必發驚,更有赤者,當搐。(海藏云:為肝怯,故目淡青也。)〔潔〕肺主燥,自病則喘嗽,燥則潤之。實則喘而氣盛,瀉白散主之。虛則喘而少氣,先益黃散,後阿膠散主之。心乘肺,賊邪,熱而喘嗽,先地黃丸,中導赤散,後阿膠散主之。
肝乘肺,微邪,惡風眩冒昏憒嗽,羌活膏主之。腎乘肺,實邪,憎寒嗽清利,百部丸主之。脾乘肺,虛邪,體重吐痰泄瀉嗽,人參白朮散主之。〔劉〕凡肺之得病,必先觀心脾二臟之虛實,若心火爍金,即當先抑心氣,後吃肺藥。若心氣和,即便看脾脈,若脾氣虛冷,即不能相生,而肺家生氣不足,則風邪易感,故患肺寒者,皆脾虛得之。
若脾氣盛實,則亦痞隔中焦,而大腸與肺表裡不能相通,夫中焦熱隔,則肺與大腸不通,其熱毒之氣,必上蒸於肺而生痰,故患肺熱者,多脾實得之。心氣盛者瀉之,脾氣虛者益之,脾氣實者通之,然後隨其肺之寒熱以治之,故有抑心氣、益脾氣、通肺氣、三藥。若診其脈氣心、脾、兩臟俱和,而肺自生疾,則但察肺家虛實而治之。
〔薛〕肺經鬱熱,用瀉白散。肺氣自虛、用四君子湯。外邪所乘,用參蘇飲。心火炎燥,用人參平肺散。中焦實痞、用大承氣湯。脾不能生肺,用異功散。夫肺氣盛者,肺中之邪氣盛也,其脈右寸必浮而有力,宜用瀉白散以瀉之。若肺虛而有熱者,執肺熱還傷肺之說而不用人參,則誤矣,仍參其證治之。
〔海〕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訶子皮。一作黃芩。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白芍藥。以酸補之,五味子。以辛瀉之,桑白皮。肺虛,以五味子補之,如無他證,錢氏補肺阿膠散主之,虛則補其母,脾乃肺之母,以甘草補脾。
阿膠散(錢氏),又名補肺散
阿膠(一兩半,麩炒),黍黏子(炒香),甘草(炙,各二錢半),馬兜鈴(半兩,焙),杏仁(七個,去皮尖,炒),糯米(一兩,炒)
上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盞,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海〕杏仁,本瀉肺,非若人參、天門冬、麥門冬之補也,當以意消息之。
〔薛〕前方乃通治肺金之劑,經云:虛則補其母,若前藥未應,當用五味異功散以補脾。
〔海〕肺實,以桑白皮瀉之,如無他證,以瀉白散主之,實則瀉其子,腎乃肺之子,以澤瀉瀉腎。
瀉白散(錢氏),又名,瀉肺散
桑白皮(細銼,炒黃),地骨皮(洗去土,焙。各一兩),甘草(炒,半兩)
上件為末。每服一二錢,水一中盞,入粳米百粒,同煎至六分,食後溫服。
〔海〕治肺熱骨蒸自汗,宜用此直瀉之。用山梔、黃芩方能瀉肺,但當以氣血分之。
甘桔湯(方見咽喉),大青膏,羌活膏(俱見驚搐),百部丸(方見咳嗽),人參白朮散(方見痘渴),四君子湯(方見雜病虛勞),參蘇飲(雜病發熱),人參平肺散(雜病咳嗽)
白話文:
[肺]
[錢] 肺主要掌管呼吸。如果肺氣實,就會出現胸悶、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有些人會口渴想喝水,有些人則不想喝水。如果肺氣虛,就會感覺胸口有東西堵住、呼吸不順暢,經常需要長長地呼氣才能舒服一點。肺生病時,會感到胸悶、煩躁、呼吸困難,需要長長地呼氣,也會氣短、呼吸急促。肺熱時,會用手去揉眼睛、眉毛、鼻子和臉,可以用甘桔湯來治療。如果肺氣過盛,又受到風寒侵襲,會感到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咳嗽、喘息,這時要先疏散肺氣,再發散風寒。疏散肺氣可以用瀉白散或大青膏,但如果肺只是受了寒,並不會感到胸悶。肺虛熱時,嘴唇會呈現深紅色,治療時要疏散肺的虛熱,可以少量服用瀉白散。
如果肺氣虛弱,嘴唇會呈現白色,應該用補肺阿膠散來補益肺氣。如果出現胸悶、呼吸粗重、喘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比較難治療,這是因為肺氣虛損的緣故。脾和肺生病久了,就會虛弱,嘴唇也會呈現白色。脾是肺的母親,母子都虛弱,就無法相互滋養,所以稱之為虛弱。肺氣正常時嘴唇應該是白色且有光澤的,如果白得像枯骨一樣,就表示情況危險。(這是通過觀察嘴唇來診斷肺病的方法,嘴唇呈現白色表示肺氣虛弱,可以用阿膠散來治療。如果病人手不停地抓衣領或亂摸東西,表示肝有熱,應該用瀉青丸來治療;如果用手揉眼睛、眉毛、鼻子和臉,表示肺有熱,應該用甘桔湯之類的藥方來治療。)
如果肺病在春天發作,這時金氣旺盛,肺氣會勝過肝氣,應該瀉肺氣。症狀輕微的,肺病會消退;症狀嚴重的,眼睛會呈現淡青色,而且會出現驚厥,如果眼睛還呈現紅色,就會抽搐。(海藏認為:這是因為肝氣虛弱,所以眼睛會呈現淡青色。) [潔] 肺主導乾燥,如果肺本身有病,就會出現喘息和咳嗽,如果太過乾燥,就要滋潤它。肺氣實時,會喘息而且氣很盛,可以用瀉白散來治療。肺氣虛時,會喘息而且氣不足,應該先用益黃散,再用阿膠散來治療。如果心火過旺,侵犯肺部,導致肺熱而出現喘息和咳嗽,應該先用地黃丸,再用導赤散,最後用阿膠散來治療。
如果肝氣侵犯肺部,病情較輕微,會出現怕風、頭暈、昏迷、咳嗽等症狀,可以用羌活膏來治療。如果腎氣侵犯肺部,病情比較嚴重,會出現怕冷、咳嗽、痰液清稀等症狀,可以用百部丸來治療。如果脾氣侵犯肺部,病情屬於虛證,會出現身體沉重、吐痰、腹瀉、咳嗽等症狀,可以用人參白朮散來治療。 [劉] 凡是肺部得病,一定要先觀察心臟和脾臟的虛實情況。如果心火過旺,灼傷肺金,就應該先抑制心火,再服用治療肺病的藥物。如果心氣平和,就要觀察脾脈,如果脾氣虛寒,就無法滋養肺氣,導致肺的生氣不足,容易感受風邪,所以患肺寒的人,大多是因為脾虛引起的。
如果脾氣過於旺盛,會導致中焦氣機壅塞,大腸和肺的表裡關係無法正常運作。如果中焦有熱,導致肺和大腸不通暢,熱毒之氣就會向上蒸騰到肺部而產生痰液,所以患肺熱的人,大多是因為脾氣過於旺盛引起的。心氣旺盛的,要瀉心氣;脾氣虛弱的,要補益脾氣;脾氣實的,要疏通脾氣。然後再根據肺的寒熱情況進行治療。所以有抑制心氣、補益脾氣、疏通肺氣這三種治療方法。如果診斷出脈象顯示心、脾兩臟都平和,而肺臟本身生病,那就直接觀察肺臟的虛實情況來治療。
[薛] 肺經有鬱熱,用瀉白散來治療。肺氣本身虛弱,用四君子湯來治療。受到外邪侵襲,用參蘇飲來治療。心火過於炎熱乾燥,用人參平肺散來治療。中焦壅塞不通暢,用大承氣湯來治療。脾氣虛弱,不能滋養肺氣,用異功散來治療。肺氣過盛,表示肺中的邪氣也很盛,其脈象在右寸部位會呈現浮大而有力的狀態,應該用瀉白散來瀉肺氣。如果肺虛又有熱,如果執著於肺熱會損傷肺氣的說法而不使用人參,那就錯了,還是要根據具體症狀來治療。 [海] 肺氣上逆,感到不適,應該吃苦味的藥物來瀉肺氣,例如訶子皮或黃芩。肺氣想要收斂,應該吃酸味的藥物來收斂肺氣,例如白芍藥。用酸味來補益肺氣,例如五味子。用辛味來瀉肺氣,例如桑白皮。肺氣虛弱,可以用五味子來補益,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錢氏補肺阿膠散來治療。如果虛弱,就應該補益其母臟,脾是肺的母親,所以可以用甘草來補益脾。
阿膠散(錢氏),又名補肺散 組成:阿膠(一兩半,用麩炒過),黍黏子(炒香),甘草(炙),馬兜鈴(焙,半兩),杏仁(去皮尖,炒,七個),糯米(炒,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一碗煎至六分,飯後溫服。
[海] 杏仁,原本是瀉肺氣的,不像人參、天門冬、麥門冬那樣是補益的,應該根據具體情況斟酌使用。
[薛] 前面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各種肺部疾病的。經書說:虛弱就要補益其母臟,如果前面的藥方沒有效果,應該用五味異功散來補益脾臟。
[海] 肺氣實,可以用桑白皮來瀉肺氣,如果沒有其他症狀,可以用瀉白散來治療。肺氣實就要瀉其子臟,腎是肺的子臟,所以可以用澤瀉來瀉腎。
瀉白散(錢氏),又名,瀉肺散 組成:桑白皮(切細,炒黃),地骨皮(洗淨泥土,焙,各一兩),甘草(炒,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一中碗,加入粳米一百粒,一起煎至六分,飯後溫服。 [海] 用來治療肺熱、骨蒸發熱、自汗的症狀,應該用這個藥方直接瀉肺熱。用山梔子、黃芩也能瀉肺熱,但應該根據氣血情況來區分使用。 甘桔湯(藥方在咽喉部分),大青膏,羌活膏(藥方都在驚搐部分),百部丸(藥方在咳嗽部分),人參白朮散(藥方在痘渴部分),四君子湯(藥方在雜病虛勞部分),參蘇飲(雜病發熱),人參平肺散(雜病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