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一·初生門 (26)
集之一·初生門 (26)
1. 大小便不通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小兒大小便秘澀者為何?答曰乳食失度,使之四大不調,滋味有貪,遂乃五臟受病,甘甜聚食,鹹酸滯涎,食滯留結於胃腸,風壅漬癖於心肺,氣脈不順,水穀不行,雖不逆於上焦,即秘結於下部,小兒不知疼痛,莫說因由,驚啼叫以頻頻,但怒脹而不乳,不知孩兒痛刺連臍則面色青黃,但按脈息與治,若不見病源,只依外變,用藥安能克效。
《百問》調理嬰孩傷寒體熱,頭目昏沉,不思飲食,夾驚夾食寒熱,大小便閉澀不通,煩躁作渴,冷汗妄流,夾積傷滯,膈滿脹急,青黃體瘦,日夜大熱。及療傷風傷暑,驚癇客忤,腎藏疳氣等熱,並宜脫甲散主之(傷寒)。亦可服大連翹湯(痘便秘)加大黃、神芎。治小兒驚風積熱,大小便澀滯,其效尤速。
又掩臍法,用連根蔥一莖,不洗帶泥土,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粒,鹽二匙。同研爛,捏餅烘熱,掩臍中,以綿扎定,良久氣透自通,不然再換一劑。
神芎丸,治風熱壅滯,頭目昏眩,口舌生瘡,牙齒疳蝕,或遍身瘡疥,咬牙驚惕怔忡,煩躁多渴,或大小便澀滯,或積熱腹滿,驚風潮搐,並皆治之。
大黃(生),黃芩(各二兩),生牽牛末(一兩),滑石(四兩),黃連,薄荷葉,川芎(各半兩)
上為細末,滴水丸桐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食後溫水下。一方加蒲黃,止血證用。
錢氏郁李仁丸,治襁褓小兒、大小便不通,並驚熱痰實,欲得溏動者。
郁李仁(去皮),川大黃(去粗皮,取實者,銼,酒浸半日,控干,炒,為細末。各一兩),滑石(半兩,研細)
上,先將郁李仁研成膏,和大黃滑石,丸如黍米大。量大小與之,以乳汁或薄荷湯下,食前。
犀角丸,治小兒風熱,痰實面赤,大小便秘澀,三焦邪熱,腑臟蘊毒,疏導極穩。
生犀(末,一分),人參(去須,切),枳實(去瓤,炙),檳榔(各半兩),黃連(一兩),大黃(二兩,酒浸切片,以巴豆去皮一百個貼在大黃上,紙裹,飯上蒸三次,切,炒令黃焦,去巴豆不用)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臨臥熟水下。未動加丸數。亦治大人,孕婦無損。
《惠眼》,芍藥散,治大小便下藥不通者。
芍藥,大黃,甘草(炙),當歸,朴硝(各一分)
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盞,瓦器中煎至半盞,去滓服,即通。
〔吉氏〕治大小便不通方
甘草節(炮),槐花(洗。各一兩)
上件末。每服一錢,茶半錢,湯點下。
又方
滑石(一大錢),燈心(一握)
上以水二碗,煎至一盞,溫服。
《子母秘錄》用蜂房燒末,酒服一錢,日再。
掩臍法
海螄(四十九個),蔥根(帶土七個),黑豆(七個),鹽(少許)
握宣丸,治小兒便難燥結,或服澀藥腹脹悶亂,命在須臾,可用此丸,不移時、大小便自利。
巴豆(一錢半),硫黃,良薑,附子,檳榔,甘遂(各等分)
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綠豆大。用椒湯洗小兒男左女右手,握之,用綿裹定,看行數多少,置藥洗去,不用即止。
《千金》灸法,小兒大小便不通,灸兩口吻各一壯。
白話文:
翰林待詔楊大鄴問道:小孩子大小便不順暢,排不出來是什麼原因?
回答說:這是因為餵養方式不當,導致身體四大機能失調。孩子貪吃味道濃厚的食物,使得五臟受到損害。過食甘甜的食物會使濕氣聚集,鹹酸的食物會使痰涎滯留,這些食物停留在腸胃,風邪阻塞在心肺,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水穀精微無法正常輸布。雖然不是上焦的問題,但卻阻礙了下部的排泄。小孩子不懂得表達疼痛,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只是會頻繁地驚嚇啼哭,表現出腹脹卻不想吃奶。如果孩子疼痛難忍,甚至牽連到肚臍,臉色就會發青發黃。此時應該要按脈診斷,來判斷病因。如果只看外在的症狀來用藥,怎麼可能有效呢?
《百問》提到:調理嬰兒感冒發燒,頭暈昏沉、不想吃東西,同時夾雜著驚嚇、飲食停滯引起的寒熱,以及大小便不通、煩躁口渴、冷汗直流,並有積食、胸膈滿悶、腹脹急迫、身體消瘦發青發黃,而且日夜高燒。還有治療風寒、暑熱、驚風、受到邪氣干擾、腎臟有疳熱等情況,都適合使用脫甲散為主方。(針對感冒)也可以服用大連翹湯(針對痘疹引起的便秘),再加入大黃、神芎。治療小兒驚風、積熱、大小便不通,效果尤其快速。
還有一個掩臍法:取帶根的蔥一根,不洗去泥土,加上生薑一塊、淡豆豉二十一顆、鹽兩匙,一起搗爛成泥餅,烘熱後敷在肚臍上,用棉布固定。過一段時間,藥氣滲透自然就能通便。如果沒效,就再換一劑。
神芎丸:治療風熱鬱積,引起的頭暈目眩、口舌生瘡、牙齒蛀壞,或是全身生瘡,咬牙、驚惕、心悸、煩躁口渴,或大小便不順,或積熱腹脹、驚風抽搐等症狀,都可治療。
藥材組成:生大黃、黃芩(各二兩)、生牽牛末(一兩)、滑石(四兩)、黃連、薄荷葉、川芎(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加水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四五十丸,飯後用溫水送服。另一個配方加入蒲黃,可以用於止血。
錢氏郁李仁丸:治療襁褓中的嬰兒大小便不通,以及驚熱痰多,想要使其排泄順暢的。
藥材組成:郁李仁(去皮)、川大黃(去粗皮,選用結實的,切碎後用酒浸泡半天,瀝乾後炒過,磨成細末。各一兩)、滑石(半兩,研成細末)。
先將郁李仁研磨成膏,再與大黃、滑石混合,做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根據嬰兒大小給予適當劑量,用母乳或薄荷湯送服,飯前服用。
犀角丸:治療小兒風熱、痰多、臉色赤紅、大小便不通、三焦邪熱、內臟蘊毒,疏通導泄效果極佳。
藥材組成:犀角末(一分)、人參(去鬚,切片)、枳實(去瓤,炙過)、檳榔(各半兩)、黃連(一兩)、大黃(二兩,用酒浸泡切片,將去皮的巴豆一百個貼在大黃上,用紙包好,在飯上蒸三次,再切碎炒黃,去除巴豆不用)。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煉過的蜂蜜和成丸子,如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一二十丸,睡前用溫開水送服。如果沒效可以增加丸數。也適用於成人,孕婦服用也沒有損害。
《惠眼》芍藥散:治療大小便不通,藥物無法奏效的情況。
藥材組成:芍藥、大黃、炙甘草、當歸、朴硝(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用水一碗,在瓦器中煎至半碗,去除藥渣後服用,即可通便。
吉氏治療大小便不通的方子:
藥材組成:炮製過的甘草節、槐花(洗淨,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每次服用一錢,用少許茶湯送服。
另一個方子:
藥材組成:滑石(一大錢)、燈心草(一把)。
用水兩碗煎至一碗,溫服。
《子母秘錄》用蜂房燒成末,用酒送服一錢,一天兩次。
掩臍法:
藥材組成:海螄(四十九個)、帶土蔥根(七個)、黑豆(七個)、鹽(少許)。
握宣丸:治療小兒大便乾燥,或服用收澀藥後腹脹悶亂,情況危急時,可使用此丸,不久後大小便自然暢通。
藥材組成:巴豆(一錢半)、硫黃、良薑、附子、檳榔、甘遂(各等份)。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小米飯和成丸子,如綠豆大小。用花椒水洗小兒(男左手、女右手),將藥丸握在手中,用棉布包好固定,觀察藥丸在手掌中停留的時間,時間到了就取下藥丸並洗淨,藥效達到就不用再使用。
《千金》灸法:小兒大小便不通,可以灸雙口吻穴各一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