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八·脾臟部(下) (41)

回本書目錄

集之八·脾臟部(下) (41)

1. 搐鼻

瓜蒂散,治小兒忽發心滿堅硬,腳手心熱,變為黃疸,不急治,則殺人。

白話文:

「瓜蒂散」是一帖治療小兒突然發作的心滿堅硬、手腳心發熱、變成黃疸的藥方。如果不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

瓜蒂(七枚),赤小豆(七粒),秫米(七粒)

上為末。用一字吹兩鼻內。令黃水出,余末盡,水調服之,得吐出黃水即愈。

一方,瓜蒂(一兩)、赤小豆(四兩,為末),每一錢,溫湯調服,服後即臥,當吐清黃汁為效,虛者不宜服。

《千金翼》,秦王九疸散,兼治大人小兒方。

胃疸,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心疸,煩心心中熱,茜根主之。腎疸,唇乾,葶藶子主之(熬)。脾疸,尿赤出少,惕惕恐,栝蔞主之。膏疸,飲水尿多,秦椒、瓜蒂主之(椒汁,膏一作肺)。舌疸,渴而數便,鍾乳主之。肉疸,小便白,凝水石主之。髓疸,目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肝疸,胃熱飲多,水激肝,白朮主之。

白話文:

  1. 胃疸:胃部脹滿,食慾旺盛,喜愛飲水,梔子仁是主要治療藥物。

  2. 心疸:心煩意亂,心中燥熱,茜根是主要治療藥物。

  3. 腎疸:嘴脣乾裂,葶藶子是主要治療藥物(熬製服用)。

  4. 脾疸:小便赤少,心生恐懼,栝蔞是主要治療藥物。

  5. 膏疸:飲水多,小便多,秦椒、瓜蒂是主要治療藥物(秦椒汁,膏字有作「肺」)。

  6. 舌疸:口渴,小便次數多,鍾乳是主要治療藥物。

  7. 肉疸:小便色白,凝水石是主要治療藥物。

  8. 髓疸:眼睛深陷,嗜睡,牡蠣、澤瀉是主要治療藥物。

  9. 肝疸:胃部有熱,飲水多,水氣刺激肝臟,白朮是主要治療藥物。

上一十一味,等分,隨病所在加半,搗篩為散。飲服五分匕,日三,稍稍加至方寸匕。兒小者,量與之。

2. 黑疸

《千金翼》治大人小兒黃疸變成黑疸,醫所不能治方

上用土瓜根搗汁一升,頓服之。病當從小便出,小兒分減服。葛氏亦治小兒四歲發黃者。

白話文:

將土瓜根搗成汁一升,一次服下。病症會隨著小便排出,小兒的劑量要酌量減少。葛氏也用此方治療四歲小兒的黃疸。

《千金冀》治大人小兒黃黑等疸方

當歸(三兩),桂心(六兩),干棗(十七枚,去核),麥門冬(一升),大黃(一兩),茵陳,黃芩黃耆(一本無),乾薑茯苓,芍藥,黃連石膏(碎),人參甘草(各二兩)

白話文:

當歸(150克),桂心(300克),乾棗(85顆,去核),麥門冬(500克),大黃(50克),茵陳、黃芩、黃耆(一本無),乾薑、茯苓、芍藥、黃連、石膏(搗碎)、人參、甘草(各100克)

上十五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半,分四服,小兒分減服。

《千金翼》,赤苓散,主黑疸身皮大便皆黑,通治大人小兒。

赤小豆(三十枚),茯苓,女萎(各六銖),雄黃(一銖),瓜丁(四銖),甘草(二銖)

白話文:

  • 赤小豆(30粒)

  • 茯苓、女萎(各6克)

  • 雄黃(1克)

  • 瓜丁(4克)

  • 甘草(2克)

上六味,以水三升,煮豆、茯苓取八合,搗四味為散。和半錢匕服之。須臾當吐,吐則愈。亦主一切黃。小兒服半字匕。

白話文:

將六種中藥材,加入三升水,煮熟豆子、茯苓,取八合的量,再將其他四味中藥搗碎成散狀。和半錢匕(約1.5克)服用。服後不久,會嘔吐,吐出來後就會痊癒。此方也適用於治療一切黃疸。小兒服半字匕(約0.75克)。

3. 滯頤

巢氏論滯頤之病,是小兒多涎唾流出,漬於頤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為涎,脾氣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滯漬於頤也。

白話文:

巢元方論述關於滯頤的病症,是小兒口水過多流出口外,停積在下巴下。這是由脾臟虛寒、津液過多引起的。脾臟的津液便是口水,脾氣虛寒,不能約束津液,所以口水流出口外,停留在下巴下。

按:《內經》云舌縱涎下,皆屬於熱。而此專屬脾冷,亦一偏之見。張渙處冷熱各二方,為得之,然以流出為冷,不流出為熱,恐亦未確。

白話文:

《內經》:「舌頭伸長、口水往下流,都屬於熱症。」但是,這裡只討論脾冷的症狀,這也有點偏頗。張渙同時給出了治療脾冷和脾熱的各兩張藥方,這就很妥當。但是,他以「口水外流」來判斷脾冷,「口水不外流」來判斷脾熱,恐怕也不一定準確。

〔張渙〕,溫脾丹,治脾冷病。

丁香木香(各一兩),半夏(一兩,用生薑六兩同搗細,炒令黃),青橘皮白朮乾薑(微炒。各半兩)

白話文:

丁香、木香(各一兩,約31公克),半夏(一兩,約31公克,與六兩(約186公克)生薑搗碎,炒至金黃),

青橘皮、白朮、乾薑(微炒,各半兩,約15.5公克)

上件搗,羅為細末,煉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飲下,量兒大小加減。

溫胃散,治脾冷流涎。

丁香(一兩),肉豆蔻,半夏(白礬水浸,炒黃),白朮,乾薑,甘草人參(去蘆頭。各半兩)

白話文:

丁香(一兩),肉豆蔻,半夏(用白礬水浸泡,炒至金黃),白朮,乾薑,甘草,人參(去除根須,各半兩)

上件搗,羅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生薑二片,煎五分,去滓溫服,食前。

金朱丹,治脾熱多涎。

金箔(二十片,研),硃砂(細研,水飛),半夏(湯浸七遍,取末),天南星牛膽制,取末。各一兩),白茯苓(取末),石膏(細研,水飛。各半兩)

白話文:

  • 金箔(20 片,研成粉末)

  • 硃砂(研磨成細粉,用水漂洗)

  • 半夏(用熱水浸泡 7 次,取其粉末)

  • 天南星(用牛膽汁處理,取其粉末。各一兩)

  • 白茯苓(取其粉末)

  • 石膏(研磨成細粉,用水漂洗。各半兩)

上件都拌勻,再細研,用生薑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下,乳後。

白話文:

將以上所有的藥材都均勻混合,然後研磨細緻,再用生薑的汁液和成黍米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 10 粒藥丸,用人參湯送服,在吃奶後服用。

牛蒡子(一兩),鬱金,川朴硝,枳殼(麩炒,去穰),皂子(炒黃。各半兩)

白話文:

牛蒡子(一兩):

牛蒡根的果實,具有清熱解毒、宣肺透表、利尿通淋的作用。

鬱金(半兩):

薑科植物鬱金的根莖,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

川朴硝(半兩):

菊科植物川樸的乾燥果皮,具有行氣化痰、溫中止痛、消積導滯的作用。

枳殼(半兩):

芸香科植物枳殼的果皮,具有行氣散結、消積導滯、化痰止咳的作用。

皁子(炒黃,半兩):

無患子科植物皁角的果實,具有祛風散寒、殺蟲止癢、潤腸通便的作用。

將這些中藥材混合研磨成細粉,即可使用。具有清熱解毒、化痰行氣、理氣化瘀、止咳平喘、利尿通淋的作用。可用於治療感冒、咳嗽、痰多、胸悶、腹痛、泄瀉等症狀。

上件搗,羅為細末,用生薑汁打白麵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參湯吞下,量兒大小加減。

《千金》治小兒口中涎出方

以白羊屎納口中。

又方

以東行牛口中沫,塗口中及頤上。

又方

桑白汁塗之,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