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31)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31)

1. 出不快

升麻黃芩湯,治痘瘡出不快,煩躁不得眠。麻黃黃芩湯治痘瘡出不快,益煩躁昏瞶,或出尚身疼熱者。(二方見小兒傷寒門。)

胡萎酒,胡荽一味,細切四兩,以好酒二盞,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時,用物合定,放溫,每吸一大口、微噴,從頂至足勻遍,勿噴頭面,病人左右常令有胡荽氣,即能闢去汙氣,瘡疹出快。

《指南》有禁瘡之說,云痘毒奔潰,由氣血虛弱,不能拘領其毒,以致毒盛而聚於腠虛之處,故痘之初出也,或一點二點見於隱僻腠節之處,及方廣四肢之間,此痘一出,則諸痘不得宣發成漿矣,故曰禁瘡。其禁有五,一曰胃禁,二曰火禁,三曰水禁,四曰風禁,五曰寒禁。

胃禁者,毒火炙胃,不能發散於肌表,脾胃潰爛,其外證之痘,出於唇口之間者,或二三四五點相連,諸痘未漿,此痘已先黃熟,知由熱毒內攻,胃已腐爛,故諸痘不得成漿也。如唇口一見此痘,當察其面色煩紅,氣粗熱甚,口臭異常者,是其驗也。火禁者,小兒初發之際,或因身發寒熱而誤以火熏炙其衣被,或睡臥於火箱之中,使皮膚乾燥,故痘毒發泄不出,又兼氣虛而不能拘其毒,則毒停皮膚之內,隱隱不能發出肌表也。

細看皮內,覺有紅點無頭無腳,或於四肢頭面方廣之處,見一二點痘子,則諸痘皆從此痘上發泄為孽,而皮內隱隱不出之痘,終不能快出,名為火禁。以水楊加荊芥煎湯浴之,則諸痘自發矣,輕則升麻和解散主之。

水禁者,初發熱之際,陰陽未分,毒氣方熾,或誤食生冷,則毒停於皮肉之間,隱隱有紅點,或於方廣兩脅手足頭面之際,發有水泡者是也,蓋冷氣在內則腹疼肚脹,在外則發熱惡寒,此其驗也。以丁、桂、茯苓、升麻、大腹之類逐之,冷食遺積脾胃,須防下泄,再加山楂。

風禁者,發熱之初,失於不避風,則風入肌表,痘不能發,或肌膚麻木,不知痛癢,或不麻木而乾燥,或毛直而乾焦,或皮癢欲搔,或重則狂煩譫語,此風與火搏故也。治法,以升麻湯加羌活、荊芥、以逐之,甚則蒺藜、蟬蛻、以攻也。

寒禁者,發熱之初,誤經冷水沐浴,或睡臥於鐵漆寒冷之處,或衣被單薄,感冒寒氣,則痘必不能宣露,有手足麻木不知痛癢,有四肢冷痛不能舉動者,有麻木冷痛之處不出痘子,惟於委曲避風之處,或頭面髮際之上,痘出如癮疹者,是其驗也。內以丁、桂、川芎、升麻逐之,外用綿衣以溫之。

曾見小兒年十一二歲,發熱之初,臥新漆床上,初因熱極,父母不防出痘,任小兒手貼漆床而臥,致令寒氣侵入手臂,其餘四肢面腹方廣之處、俱出有痘,惟一臂麻木不仁,無一點痘見,諸醫視之,並不知其故,請予至,詳察其由,乃以前方治之,後見一臂痘發出比他處尤為稠密,臂痘一出,諸痘俱起,九日而平復如故。

白話文:

升麻黃芩湯,治療痘瘡發不出來,導致煩躁睡不著的情況。麻黃黃芩湯也治療痘瘡發不出來,而且會更加煩躁、昏迷,或者發出來的時候身體會疼痛發熱。(這兩個藥方在《小兒傷寒門》裡可以找到。)

胡荽酒,單用胡荽(香菜)這一味藥,切成細末,大約四兩,用兩杯好酒來煎煮,煮開一兩次後,再加入胡荽稍煮一下,把鍋蓋蓋好,放溫後,每次吸一大口,微微噴灑,從頭頂到腳均勻噴遍全身,不要噴到頭和臉,病人的左右要常常保持有胡荽的氣味,這樣就能去除汙穢之氣,幫助痘瘡更快發出來。

《醫學指南》裡有關於「禁瘡」的說法,認為痘毒爆發,是由於氣血虛弱,無法控制住毒素,導致毒素聚集在身體較弱的地方。所以痘瘡剛開始發出來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兩顆出現在隱蔽的皮膚褶皺處,或者出現在四肢比較寬廣的地方。當這顆痘瘡先出來,其他痘瘡就無法正常發出來形成膿包了,所以叫做「禁瘡」。禁瘡有五種情況:第一種是「胃禁」,第二種是「火禁」,第三種是「水禁」,第四種是「風禁」,第五種是「寒禁」。

胃禁,是指毒火侵襲胃部,導致毒素無法散發到皮膚表面。脾胃腐爛,在外在表現上,痘瘡會長在嘴唇周圍,可能是兩三四五顆連在一起,其他痘瘡還沒發出來,這些痘瘡就已經先變成黃色,並且成熟。這是因為熱毒攻擊內部,導致胃部已經腐爛,所以其他痘瘡無法形成膿包。如果嘴唇周圍出現這種痘瘡,應該觀察病人的臉色是否潮紅、煩躁、呼吸粗重、體溫很高、口臭明顯,這些都是判斷的依據。

火禁,是指小孩剛開始發熱的時候,如果誤用火來熏烤衣服被子,或者睡在火箱旁邊,導致皮膚乾燥,痘毒就無法順利發出。加上氣虛不能控制毒素,毒素就停留在皮膚裡面,隱隱約約發不出來。仔細看皮膚裡面,會感覺有紅點但沒有頭沒有腳,或者在四肢頭部等寬廣的地方,出現一兩顆痘子,那麼其他的痘瘡就會從這顆痘子上發出來,而皮膚內隱隱發不出來的痘瘡,就無法快速發出來,這叫做火禁。可以用水楊加上荊芥煎湯來洗澡,這樣痘瘡自然就會發出來。如果情況比較輕,可以用升麻和解散來治療。

水禁,是指剛開始發熱的時候,身體的陰陽還沒分開,毒氣正旺盛,如果誤食生冷食物,毒素就會停留在皮肉之間,隱隱有紅點出現,或者在兩脅、手足、頭面等寬廣的地方,出現水泡。這是因為冷氣在內導致肚子疼腹脹,在外導致發熱怕冷,這是判斷的依據。可以用丁香、桂枝、茯苓、升麻、大腹皮之類的藥物來驅除寒氣,冷食在脾胃中堆積,要小心腹瀉,可以再加入山楂。

風禁,是指發熱初期,沒有注意避風,導致風邪進入皮膚表面,痘瘡就無法發出來,或者皮膚麻木,不知道疼痛,或者不麻木但很乾燥,或者毛髮直立乾枯,或者皮膚癢想搔抓,嚴重的話會狂躁不安、胡言亂語,這是風邪與火邪相互搏鬥的結果。治療方法,可以用升麻湯加上羌活、荊芥來驅除風邪,嚴重的話用蒺藜、蟬蛻來攻散。

寒禁,是指發熱初期,誤用冷水洗澡,或者睡在冰冷潮濕的地方,或者衣被單薄,感受寒氣,痘瘡就一定無法順利發出來。有的會出現手腳麻木、不知道疼痛,有的會出現四肢冰冷、疼痛、不能動彈,麻木疼痛的地方不會出痘子,只有在可以避風的彎曲地方,或者頭面髮際的地方,痘瘡像癮疹一樣發出來,這些都是判斷依據。可以用丁香、桂枝、川芎、升麻等藥物來驅寒,外部要用棉衣來保暖。

曾經見過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剛開始發熱的時候,睡在新刷油漆的床上,剛開始因為發燒很嚴重,父母沒有注意到要預防出痘,任由小孩的手貼著油漆床睡覺,導致寒氣侵入手臂。他其他四肢、面部、腹部等寬廣的地方都出痘,唯獨一條手臂麻木不仁,沒有一點痘子。很多醫生看了都不知道原因,請我去看,詳細了解情況後,我用上面的方法治療,後來發現那條手臂出的痘子比其他地方更為密集。手臂上的痘瘡一出來,其他的痘瘡就都出來了,九天就痊癒恢復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