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繹皮丸中包含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生肌止痛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血液供應,加速傷口癒合。繹皮丸用於治療皮膚損傷,當歸能有效促進傷口組織修復,減少瘢痕形成。
- 滋陰潤燥,改善皮膚乾燥: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滋陰潤燥的功效。對於因氣血不足、陰虛燥熱引起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當歸可起到滋潤皮膚、改善膚質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繹皮丸中包含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涼血: 赤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繹皮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病,而皮膚病常因熱毒、血瘀所致,赤芍能清熱解毒,涼血散瘀,緩解皮膚紅腫、疼痛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 繹皮丸的組成中常含有其他活血化瘀的藥物,如丹皮、桃仁等。赤芍與這些藥物配合,能夠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病竈恢復。
繹皮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扶正: 人參性溫,味甘,歸脾、肺、心經,具有大補元氣、益氣復脈、生津止渴之效。繹皮丸主治因氣虛血弱導致的皮膚病,而人參能補益正氣,提升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皮膚的營養供應,促進其修復。
2. 促進血液循環: 人參能改善心臟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將營養物質更好地輸送到皮膚,改善皮膚的代謝功能,有利於皮疹的消退和皮膚的恢復。
繹皮丸方劑中加入白芍,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養血柔肝,緩解皮膚瘙癢: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解肝氣鬱結的作用,可改善因肝氣不舒、血虛所致的皮膚瘙癢症狀。同時,白芍還具有一定的鎮靜作用,有助於緩解患者因瘙癢而產生的焦躁不安情緒。
- 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白芍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有效抑制皮膚炎症,促進傷口癒合。同時,白芍還能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進一步加速皮膚修復。
綜上,白芍在繹皮丸方劑中發揮著養血柔肝、緩解瘙癢,清熱解毒、促進癒合的多重作用,為治療皮膚疾病提供了重要的藥理依據。
繹皮丸中包含肉桂,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溫經散寒,止癢消腫: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祛風止癢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血行不暢引起的皮膚瘙癢、紅腫、疼痛等症狀,肉桂能起到溫經散寒、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達到止癢消腫的效果。
二、助藥力,增效合方: 肉桂能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增強藥效。在繹皮丸中,肉桂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更好地發揮藥效,治療皮膚病。
繹皮丸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燥濕: 白朮性溫味甘,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之功。繹皮丸主治溼疹、皮炎等皮膚病,而溼邪爲病之根本,白朮能健脾燥溼,使脾胃運化正常,從而根除溼邪,改善皮膚病症。
2. 固表止癢: 白朮還有固表止汗的作用,能收斂腠理,防止溼邪外侵。溼疹等皮膚病常伴有瘙癢症狀,白朮能固表止癢,減輕患者不適。
綜上所述,白朮在繹皮丸中發揮健脾燥濕、固表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改善溼疹等皮膚病症。
繹皮丸中加入益智仁,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益智仁具有健脾益智、溫腎固精之效。方中以益智仁配伍,可補脾益腎,改善患者脾腎兩虛之症,從而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利於皮膚病的康復。
- 益智仁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現代研究表明,益智仁中含有的有效成分能增強免疫細胞活性,提升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抵抗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從而預防和治療皮膚病。
總之,繹皮丸中加入益智仁,不僅能改善脾腎虛弱,還能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提升療效。
繹皮丸中包含白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 白薇味苦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病,白薇可以清熱解毒,緩解皮膚炎症,促進癒合。
- 利濕止癢: 白薇還具有利濕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白薇可以清熱利濕,止癢止痛,改善皮膚狀態。
總之,白薇在繹皮丸中起到清熱解毒、利濕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治療濕熱蘊結、毒邪侵襲所致的皮膚病。
繹皮丸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味苦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之效。繹皮丸主治血瘀阻滯所致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五靈脂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改善皮膚狀態。
- 止癢止痛: 五靈脂亦具止癢止痛作用,能緩解皮膚病症引起的瘙癢和疼痛。繹皮丸中加入五靈脂,可有效減輕患者的痛苦,提升療效。
總而言之,五靈脂在繹皮丸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止癢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病症,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繹皮丸方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其溫陽散寒之效。附子為大辛大熱之藥,具有溫腎陽、散寒邪、回陽救逆之功。
方中以附子配伍其他藥物,溫補脾腎,散寒止痛,用於治療寒濕痺痛,以及因寒邪凝滯所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小便不利等症。附子在方中起到溫陽驅寒,振奮脾腎陽氣的作用,使藥力深入病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繹皮丸中加入陳皮,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 理氣健脾:陳皮味辛、苦,性溫,歸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繹皮丸多用於治療脾胃氣滯、濕阻中焦所致的腹痛、腹脹、嘔吐、食慾不振等症,陳皮的理氣健脾功效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
- 疏肝解鬱:陳皮還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引起的胸悶、脅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繹皮丸中加入陳皮,可以配合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疏肝解鬱、理氣健脾的功效,達到整體治療的效果。
繹皮丸中加入青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解鬱,消積化滯: 青皮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消積化滯的功效。繹皮丸主治皮膚病,多因濕熱蘊結、氣血不暢所致,青皮能疏肝理氣,化解鬱滯,使氣血流通,促進皮膚病的康復。
2. 清熱燥濕,止癢消腫: 青皮亦具清熱燥濕之效,可清解濕熱,並能止癢消腫。許多皮膚病伴隨瘙癢、腫脹等症狀,青皮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繹皮丸方劑中包含牡蠣,主要有兩大原因:
- 收斂固澀: 牡蠣性寒鹹,入肝、腎經,具有收斂固澀之效。繹皮丸主治皮膚濕疹、瘡瘍等症,而牡蠣可收斂瘡口,止癢止痛,促進傷口癒合,有助於控制病情發展。
- 軟堅散結: 牡蠣亦具軟堅散結之效,可化解皮膚表面之硬結,促進組織再生,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繹皮丸中加入赤石脂,主要原因有二:
一、收斂止瀉:赤石脂性寒、味甘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可有效止瀉痢,並能緩解腸道蠕動過快,改善腹瀉症狀。
二、清熱解毒:赤石脂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清熱涼血,消除腸道炎症,對於因濕熱、暑熱所致的腹瀉尤為適用。
因此,赤石脂在繹皮丸方劑中,既能收斂止瀉,又能清熱解毒,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繹皮丸中加入香附,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 行氣止痛: 香附味辛、苦,性溫,入肝、脾經,具有行氣解鬱、調經止痛的功效。繹皮丸主治濕熱蘊結、氣血阻滯所致的皮膚病,香附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和瘙癢。
- 燥濕化瘀: 香附亦具有一定的燥濕作用,可去除皮膚表面的濕氣,並能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病竈消散。這對於治療因濕熱引起的皮膚病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香附在繹皮丸中起到行氣止痛、燥濕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濕熱蘊結、氣血阻滯所致的皮膚病症。
繹皮丸中加入延胡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延胡索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繹皮丸旨在治療皮膚病,而很多皮膚病的發生都與血瘀、氣滯有關,延胡索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從而消腫止痛,加速病竈癒合。
- 疏肝解鬱:延胡索也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能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肝氣疏暢,則氣血運行通達,更有利於皮膚病的康復。
綜上所述,延胡索的加入,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消腫止痛,並疏肝解鬱,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繹皮丸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其 清熱涼血 和 活血化瘀 的功效。牡丹皮性寒,味苦,入心、肝、脾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
在繹皮丸中,牡丹皮可以 清熱解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病變,例如紅腫、熱痛、潰爛等。同時,牡丹皮還可以 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皮膚營養供應,有助於 修復受損的皮膚組織。
總而言之,牡丹皮在繹皮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涼血和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利於治療皮膚病變,促進皮膚健康。
繹皮丸中加入蒼朮,主要是針對其燥濕止癢的功效。
蒼朮性溫,味辛苦,入脾、胃經,具有燥濕化痰、祛風止癢的功效。皮膚瘙癢,多因濕邪蘊結,或風邪襲膚所致。蒼朮能燥濕化痰,祛除濕邪,並能散風止癢,從根本上解決皮膚瘙癢問題。
此外,蒼朮還有健脾利濕的作用,能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皮膚病的恢復。因此,蒼朮在繹皮丸中起著重要作用,有助於治療皮膚瘙癢等症狀。
繹皮丸中加入生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解表散寒: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功效。繹皮丸多用於治療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病,而生薑可以驅散寒邪,溫暖肌膚,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寒濕症狀。
2. 助藥力: 生薑還具有協調藥性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材發揮更好的療效。繹皮丸中可能含有其他寒涼性的藥材,加入生薑可以中和寒性,避免藥性過寒,更利於藥物吸收和發揮作用。
繹皮丸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破瘀散結:三稜味苦辛,性溫,入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之功效。其能活血化瘀,散結消癥,有助於治療因氣血瘀滯、痰濕凝結所致的皮膚病症,如皮疹、瘙癢等,起到改善皮膚病變的作用。
二、助藥力:三稜與其他藥材配伍,可增強藥效,促進藥物更好地發揮作用。例如,與其他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藥物配伍,可增強療效,更有效地治療皮膚病。
繹皮丸中包含莪朮,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兩方面功效: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莪朮性溫,入肝經,善於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可起到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的作用。
- 消積化滯,理氣止痛: 莪朮亦有消積化滯之功,能促進消化,緩解胃腸不適,對於因脾胃積滯導致的皮膚病,如濕疹、蕁麻疹等,可起到理氣止痛,改善腸胃功能的作用。
因此,莪朮在繹皮丸中發揮著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消積化滯、理氣止痛等多重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藥材。
繹皮丸中包含劉寄奴,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個功效:
一、清熱解毒:劉寄奴味苦性寒,善於清熱解毒,尤其對於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瘡瘍等,有顯著療效。繹皮丸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皮膚病,劉寄奴的清熱解毒作用能有效祛除病邪,改善皮膚炎症。
二、活血化瘀:劉寄奴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營養供應,有助於消腫止痛,加速傷口癒合。對於濕熱導致的皮膚損傷,劉寄奴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組織修復,改善皮膚病症。
繹皮丸中加入艾葉,主要是利用其溫經散寒、止血消腫的功效。
艾葉性溫,味苦辛,入肝、脾經。其溫經散寒之性,可驅除體內寒氣,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寒凝血瘀所致的皮膚病,如凍瘡、皮膚瘙癢等,具有很好的療效。
同時,艾葉還具有止血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炎症反應。在繹皮丸中,艾葉與其他藥材配合,能夠更好地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繹皮丸中包含澤蘭,主要是利用其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功效。
澤蘭性寒,味苦辛,入肝、膀胱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濕熱的作用。對於濕熱蘊結肌膚所致的濕疹、皮炎、瘡瘍等症狀,澤蘭可以清熱解毒,利濕消腫,達到治療目的。此外,澤蘭還能活血化瘀,對於因血瘀阻滯導致的皮膚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因此,澤蘭在繹皮丸中起著重要的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的症狀。
繹皮丸方劑中含有生地黃,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重要功效: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可清熱涼血,滋陰潤燥,適用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引起的皮膚病症。
- 滋陰養血: 生地黃能滋養陰血,改善血虛所致的皮膚乾燥、粗糙、脫屑等症狀。
因此,生地黃在繹皮丸中,一方面可以清熱解毒,另一方面又可以滋陰潤燥,共同作用於治療皮膚病症。
繹皮丸中加入熟地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滋陰補血,潤燥生津: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血、潤燥生津的功效。繹皮丸主要用於治療皮膚瘙癢、乾燥脫屑等症,而熟地黃可以滋養陰血,改善皮膚乾燥,緩解瘙癢症狀。
- 配合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熟地黃與其他藥材配合,可發揮更佳的療效。例如,熟地黃與當歸、川芎等藥材配合,可增強補血活血之效,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皮膚恢復。
熟地黃在繹皮丸中的加入,可有效緩解皮膚乾燥、瘙癢等症,並配合其他藥材發揮更佳的療效。
繹皮丸方劑中加入蒲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蒲黃性涼,味甘,入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繹皮丸所針對的皮膚病症,如濕疹、皮炎等,蒲黃能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緩解瘙癢、疼痛等症狀。
- 涼血止血,清熱解毒:蒲黃亦具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一些伴有出血、發熱等症狀的皮膚病,蒲黃可起到止血消炎,清熱解毒的功效,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總而言之,蒲黃在繹皮丸方劑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改善皮膚病症,促進疾病的康復。
繹皮丸中加入黑豆,主要源於其兩方面的功效:
- 潤澤肌膚:黑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補腎益氣、活血通絡的功效。其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滋養肌膚,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有助於皮膚的潤澤光滑。
- 促進排毒:黑豆中的皁角苷能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改善皮膚暗沉、色斑等問題。
黑豆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繹皮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載於古籍,標示主治「婦人百病」,乃泛稱婦科諸疾之統籌。古時「百病」一詞,多指經、帶、胎、產及氣血失調所致之症,如月經不調、癥瘕積聚(如子宮肌瘤)、產後瘀滯、腹痛、不孕等。其組方龐雜,涵蓋補益、溫通、化瘀、理氣等法,推測其核心在於「調和氣血,祛瘀生新」,兼具溫補脾腎與疏肝解鬱之效,符合傳統婦科「以血為本,以氣為用」之治療原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活血化瘀、破癥消積
- 五靈脂、蒲黃(失笑散基礎):專攻瘀血疼痛。
- 京三稜、蓬莪朮:破血行氣,消癥瘕積聚。
- 劉寄奴、澤蘭:化瘀通經,尤擅產後瘀阻。
- 牡丹皮、赤芍:涼血活血,防溫燥傷陰。
溫補脾腎、散寒止痛
- 附子、肉桂:溫腎陽以散寒,通經脈而止痛。
- 益智仁、煅牡蠣:固攝下元,兼治帶下遺瀝。
- 蒼朮、白朮:健脾燥濕,助後天氣血生化。
理氣疏肝、調經止帶
- 香附子(婦科要藥):疏肝解鬱,調經止痛。
- 青皮、陳皮:理氣和中,破滯消脹。
- 玄胡索:行氣活血,專治一身上下諸痛。
養血滋陰、調和衝任
- 當歸、熟地黃:養血補虛,滋衝任之陰。
- 生乾地黃:涼血養陰,制溫藥之燥性。
特殊炮製與引經
- 醋煮諸藥:取其酸收,引藥入肝(肝主藏血),增強化瘀之力。
- 黃酒或艾醋湯送服:酒行藥勢,醋助軟堅散結,艾湯溫經暖宮。
方劑特色
此方結構呈現「攻補兼施、寒溫並用」之思維,既以三稜、莪朮等峻藥攻瘀,又佐人參、白朮補氣;附子、肉桂溫陽,卻配牡丹皮、生地清熱,防止辛熱傷陰。其「醋糊為丸」之製法,更強化石斛化瘀之效,適用於「虛實夾雜」之婦科頑症,如氣滯血瘀兼氣血不足者。然組方藥味繁多,需辨證明確方可投用,尤其孕婦忌之,恐破血動胎。
總括
繹皮丸乃集「溫、通、補、消」於一體之複方,展現古代對婦科病「多瘀多虛」之治療策略,通過調氣血、和陰陽,以達「通則不痛,榮則不痛」之效。
傳統服藥法
當歸4兩(洗淨,好酒浸1宿,漉出焙乾,再浸,酒淨為度),赤芍藥2兩,人參2兩,白芍藥2兩,肉桂(去皮)2兩,白朮2兩,益智仁2兩,白薇2兩,五靈脂2兩,附子2兩,陳皮2兩,青皮2兩,牡蠣(煅)4兩,赤石脂4兩,香附子(去尾尖)4兩,玄胡索4兩,牡丹皮(去木)4兩,蒼朮4兩,敗薑4兩,京三稜4兩,蓬莪朮4兩,劉寄奴4兩,艾葉4兩,澤蘭4兩,生乾地4兩,黃熟乾地黃4兩,蒲黃3兩(隔紙炒),雄黑豆10兩(丸小者)。
上將蒼朮、敗薑、陳皮、青皮、京三稜、莪朮、劉寄奴、艾葉、澤蘭、小雄豆等十味,用好醋煮藥,候黑豆爛熟為度,醋少,又添煮為佳,焙乾,和眾藥,為細末,以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40-50丸,空心黃酒或艾醋湯送下。
有孕不可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繹皮丸是一張中藥方劑,使用前應諮詢醫生,以免出現不良反應。
相同名稱方劑
繹皮丸,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十。 組成:當歸4兩(洗淨,好酒浸1宿,漉出焙乾,再浸,酒淨爲度),赤芍藥2兩,人參2兩,白芍藥2兩,肉桂(去皮)2兩,白朮2兩,益智仁2兩,白薇2兩,五靈脂2兩,附子2兩,陳皮2兩,青皮2兩,牡蠣(煅)4兩,赤石脂4兩,香附子(去尾尖)4兩,玄胡索4兩,牡丹皮(去木)4兩,蒼朮4兩,敗薑4兩,京三棱4兩,蓬莪朮4兩,劉寄奴4兩,艾葉4兩,澤蘭4兩,生乾地黃4兩,熟乾地黃4兩,蒲黃3兩(隔紙炒),雄黑豆10兩(丸小者)。 主治:婦人百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