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灸散

NEI JI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5%
胃經 14%
心經 12%
肝經 12%
腎經 10%
膀胱經 3%
三焦經 2%
膽經 2%
大腸經 2%
心包經 1%
脾經
肺經
胃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膀胱經
三焦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內灸散中包含茴香,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散寒: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效。內灸散用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脘腹冷痛、消化不良等症,茴香可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二、行氣消脹:茴香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可緩解因寒凝氣滯引起的腹脹、噯氣等症狀。內灸散中加入茴香,可與其他藥材共同發揮行氣止痛、消脹散寒的功效,達到治療目的。

內灸散中加入藿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化濕:藿香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化濕止嘔之功效。內灸散中常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的寒濕困脾、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藿香可驅散寒濕,調節脾胃,達到解表化濕之效。

2. 理氣和中:藿香氣味芳香,能行氣解鬱,理氣和中。內灸散中常與其他理氣藥物配合使用,有助於疏通氣機,緩解胸悶氣滯、腹脹等症狀,達到和胃止嘔的作用。

內灸散中加入丁香,主要是基於其溫腎壯陽、溫中散寒、止痛止嘔的功效。

丁香性溫,味辛,入腎、脾經,能溫腎陽,助陽氣,對於腎陽不足引起的腰膝冷痛、陽痿早泄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同時,丁香還有溫中散寒的作用,能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用於治療寒邪客胃引起的脘腹冷痛、嘔吐泄瀉等症。

此外,丁香還具有一定的止痛止嘔功效,可用於治療寒邪引起的牙痛、頭痛、嘔吐等症。

內灸散方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功效,可緩解內熱、血熱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尿赤澀痛等。內灸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內盛、血分有熱的病症,生地黃的清熱涼血作用有助於清除體內熱毒,改善血熱狀態。
  2. 滋陰養血:生地黃能滋陰養血,補虛潤燥,對於因血虛所致的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心悸失眠等症狀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內灸散除了清熱解毒外,也兼具滋陰養血的功能,生地黃的加入能增強方劑的滋陰養血效果,使療效更加全面。

內灸散方中包含肉桂,主要是利用其辛熱的特性,達到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效果。

肉桂味辛、甘,性熱,入心、脾、腎經。其辛溫之性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甘溫之力可補益心腎,促進血液循環。

內灸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血瘀所致的疼痛,如痛經、腰腿痛等。肉桂的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之效,正好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起到改善寒凝血瘀狀態,緩解疼痛的作用。

內灸散方劑中含有甘草,主要原因有二:

一、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調和諸藥之功效。內灸散藥性多偏寒涼,加入甘草可中和寒涼之性,避免傷脾胃。

二、 增強療效: 甘草能解毒,並能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內灸散治療寒濕痹痛,甘草的解毒作用可減輕寒濕對人體的傷害,而增強藥效則能更好地驅除寒濕,達到治療效果。

內灸散方中包含山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脾益腎:山藥性平味甘,入脾、腎二經,具有補脾益氣、滋陰養腎之效。內灸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腎虛寒所致的虛寒性疾病,山藥的補脾益腎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腎功能,增強抵抗力,緩解虛寒症狀。
  2. 固澀止瀉:山藥還具有固澀止瀉的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虛弱所致的腹瀉。內灸散中常與其他具有收斂止瀉功效的藥材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內灸散方中包含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內灸散以溫熱藥物為主,容易耗傷陰血,而當歸能補益氣血,防止藥物燥熱傷陰,並促進血行通暢,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2. 引藥入血:內灸散多用於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而當歸有引藥入血的作用,可以幫助其他藥物更好地滲透到血脈,達到治療效果。

內灸散中加入白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健脾益氣,燥濕止瀉:白朮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止瀉之效。內灸散方中常以治療脾胃虛寒、濕氣內困所致的腹痛、腹瀉等症,白朮能溫脾健胃,燥濕化氣,緩解脾胃虛寒導致的消化不良、腹瀉等症狀,提高機體抵抗力。
  2. 固護脾陽,防止寒邪入侵:脾胃為後天之本,脾陽虛弱則易受寒邪侵襲,白朮能補脾益氣,溫暖脾陽,抵禦寒邪入侵,防止病情反覆。內灸散常用於治療寒溼引起的疾病,白朮能溫補脾陽,增強抵抗力,避免寒邪再次入侵。

內灸散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祛風止痛,消腫生肌: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生肌止癢的功效。內灸散用於治療外感風寒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頭暈、咽喉腫痛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祛除風寒,緩解疼痛,促進傷口癒合。
  2. 通鼻竅,止鼻塞:白芷具有通鼻竅、止鼻塞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風寒入侵引起的鼻塞不通、嗅覺減退等症狀。內灸散中加入白芷,可以增強其通鼻竅、止鼻塞的效果,幫助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內灸散中含有藁本,主要原因如下:

  1. 祛風止痛:藁本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祛風濕、止痛的功效。內灸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筋骨疼痛等症,藁本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康復。
  2. 溫經散寒:內灸散的應用範圍包含寒邪入侵所致的病症,而藁本的溫性可溫經散寒,驅散寒邪,配合其他藥物,可達到溫中散寒,緩解疼痛的效果。

內灸散方中包含乾薑,主要因其溫中散寒、回陽救逆之功效。

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化痰止嘔的功效。內灸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胸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乾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邪,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同時還有止嘔化痰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

內灸散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行氣止痛: 川芎味辛性溫,入肝經,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內灸散主要用於治療寒凝氣滯所致的疼痛,川芎可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從而達到止痛的效果。
  2. 活血化瘀: 川芎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瘀血阻滯,進一步促進疼痛的消退。

因此,川芎在內灸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可行氣止痛,又能活血化瘀,有助於改善疼痛症狀。

內灸散中加入黃耆,主要是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具有補氣固表、益氣生津的功效。內灸散多用於治療氣虛表弱、易感風寒的疾病,而黃耆可以補益人體正氣,增強機體抵抗力,從而達到固表防風的效果。
  2. 助藥力: 內灸散中常配合其他藥物,如白朮、茯苓等,黃耆能起到助藥力,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例如,黃耆可以增強白朮健脾益氣的作用,使藥效更顯著。

內灸散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辛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行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內灸散常用於治療寒凝氣滯、脘腹疼痛等症,木香能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溫中和胃:木香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消化不良等問題。內灸散的組成中多為溫性藥材,木香的加入可以協同其他藥物,增強溫中和胃的效果。

內灸散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理氣和胃:陳皮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行氣解鬱、燥濕化痰之效。內灸散多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氣滯血瘀所致的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等症狀,陳皮能理氣和胃,幫助消化,緩解腹痛腹脹,提升藥效。
  2. 疏肝解鬱:陳皮具有疏肝解鬱之功,能舒緩肝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改善患者胸悶、心煩等症狀。內灸散中加入陳皮,有助於解除肝鬱,提升藥效。

內灸散中加入白芍,主要是基於其以下兩點藥性:

  1. 緩解疼痛,止血止痛: 白芍具有養血柔肝、斂陰止痛之效,能舒緩因寒邪侵襲或氣血瘀滯導致的疼痛,特別是腹部、腰部等部位的疼痛。內灸散治療的病症多與疼痛相關,白芍的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病人的痛苦。
  2. 滋陰養血: 白芍能滋陰養血,對於氣血不足導致的疼痛、虛弱等症狀有輔助療效。內灸散常用於治療虛寒性疾病,白芍的滋陰作用可以補充氣血,增強患者抵抗力。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內灸散」

性狀

內灸散為粉末狀,呈淡黃色,有濃烈的中藥氣味。

組成

茴香、藿香、丁香、生地黃、肉桂、甘草、山藥、當歸、白朮、白芷、藁本、乾薑、川芎、黃耆、木香、陳皮、白芍。

藥理作用

內灸散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氣壯陽、益氣養陰、健脾益胃、消食化積、活絡止痛等功效。

主治功效

  1. 婦女在產前產後出現的所有血癥,包括血崩、虛弱、腹脅疼痛、氣逆嘔吐、冷血冷氣凝結、塊狀硬物刺痛、排泄物清白或五顏六色、腹中空鳴、氣滿堅脹、瀝血腰疼、口吐清水、頻產血衰、面色青黃、勞累傷弱、月經不調、下血墮胎、血迷、血運、血瘕,時常發作疼痛,頭目眩暈,惡血上心,悶絕昏迷,惡露不乾,體虛多汗,手足逆冷,但腹中虛冷,血氣不和,都適合服用此藥。
  2. 丈夫出現虛冷氣刺、心腹疼痛等症狀,尤其適合服用此藥。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g,每日1次,溫水送服。

注意事項

  1. 孕婦禁用。
  2. 哺乳期婦女慎用。
  3. 兒童、老人及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4. 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總結

內灸散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補氣壯陽、益氣養陰、健脾益胃、消食化積、活絡止痛等功效。主治婦女產前產後出現的所有血癥以及丈夫出現虛冷氣刺、心腹疼痛等症狀。服用時應注意孕婦禁用,哺乳期婦女慎用,兒童、老人及體弱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生冷食物。

傳統服藥法


茴香1兩半,藿香1兩半,丁香皮1兩半,熟乾地黃(洗,焙) 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甘草(炙赤) 8兩,山藥8兩,當歸(去蘆,洗) 8兩,白朮8兩,白芷8兩,藁本(去蘆) 2兩,乾薑(炮) 2兩,川芎2兩,黃耆(去苗)2兩,木香1兩,陳皮(去白)4兩,白芍藥10兩。
產後下血過多,加蒲黃煎服;惡露不快,加當歸、紅花煎服;水瀉,加肉豆蔻末煎服;嘔吐,加藿香、生薑煎服;上熱下冷,加荊芥煎服。
溫經理氣和血。
上為細末。
每服3錢,水1大盞,加生薑5片,艾1團,同煎至7分,空心、食前熱服;溫酒調下亦得。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暈眩梅尼爾氏病月經不調肺結核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胃腸出血腰痛手腳冰冷噁心反胃

相同名稱方劑


內灸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八引《經驗良方》。 組成:莪朮、良薑各等分。 主治:婦人血氣刺痛不可忍。

內灸散, 出處:《局方》卷九(續添諸局經驗秘方)。 組成:茴香1兩半,藿香1兩半,丁香皮1兩半,熟乾地黃(洗,焙)1兩半,肉桂(去粗皮)1兩半,甘草(炙赤)8兩,山藥8兩,當歸(去蘆,洗)8兩,白朮8兩,白芷8兩,藁本(去蘆)2兩,乾薑(炮)2兩,川芎2兩,黃耆(去苗)2兩,木香1兩,陳皮(去白)4兩,白芍藥10兩。 主治:溫經理氣和血。主治:婦人産前産後一切血疾,血崩虛憊,腹脅(疒丂)痛,氣逆嘔吐,冷血冷氣凝積,塊硬刺痛,泄下清白,或下五色,腹中虛鳴,氣滿堅脹,瀝血腰疼,口吐清水,頻産血衰,顔色青黃,勞傷劣弱,月經不調,下血墮胎,血迷、血運、血瘕,時發疼痛,頭目眩運,惡血上心,悶絕昏迷,惡露不乾,體虛多汗,手足逆冷,但腹中虛冷,血氣不和,並宜服。丈夫虛冷氣刺;心腹疼痛,尤宜服之。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