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青龍各半湯

BAI HU QING LONG GE BAN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痎瘧論疏》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1%
脾經 17%
胃經 13%
腎經 11%
肝經 11%
膀胱經 7%
心經 5%
膽經 3%
大腸經 3%
心包經 1%
三焦經 1%
肺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肝經
膀胱經
心經
膽經
大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方劑組成解釋

主治功效


白虎青龍各半湯

整體功效: 清熱解表,和營止汗。

主治: 痎瘧。

痎瘧,即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寄生在人體紅細胞內引起的急性傳染病。臨床表現為發熱、寒戰、出汗、頭痛、四肢酸痛等症狀。

中藥功效分類功效及解釋:

  • 柴胡:疏散風熱,解表退熱。
  • 升麻:升清陽,解表退熱。
  • 黃精:益氣養陰,生津止渴。
  • 葛根:解肌退熱,生津止渴。
  • 羌活:祛風散寒,解表退熱。
  • 淫羊藿:補腎陽,益精血,強筋骨。
  • 防風:祛風解表,止痙止痛。
  • 甘草:緩急和中,調和諸藥。
  • 知母:清熱燥濕,生津止渴。
  • 石膏:清熱瀉火,生津止渴。
  • 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紅花:活血化瘀,通經止痛。
  • 青蒿: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 豬苓:利水滲濕,健脾和胃。
  • 大米:健脾養胃,益氣清熱。

文獻參考:

  • 《傷寒論》:"太陽病,發熱惡寒,脈浮,自汗出,大渴,不尿,身疼痛,胸脅滿悶,但欬,但嘔,頭痛,目眩,心煩,舌上燥而渴,大便硬,小便不利,或有水腫,譫語者,名曰瘧,白虎湯主之。"
  • 《金匱要略》:"太陽病,發熱,汗出,惡風,脈浮,渴欲飲水,不欲汗,大便硬,小便不利,身重,頭痛,目眩,心煩,舌上燥而渴,或有水腫,譫語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
  • 《溫病條辨》:"瘧疾,其發熱汗出,惡風,脈浮,渴欲飲水,不欲汗,大便硬,小便不利,身重,頭痛,目眩,心煩,舌上燥而渴,或有水腫,譫語者,名曰瘧,白虎湯主之。"

傳統服藥法



上以水3升5合,先煮粳米減半升,去粳米,同諸藥煮取1升半,去滓,分3次服。寅卯時取初服:再煮數沸,俟病者睡熟推醒服,服畢覆蓋取微似汗;2服未發前半時許服,服畢溫覆,勿使寒懵大作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性寒,體虛寒者慎用。
  • 本方有緩解發熱、出汗、頭痛等症狀的作用,但不能根治瘧疾,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相關疾病


瘧疾癲狂狂躁

相同名稱方劑


白虎青龍各半湯, 出處:《痎瘧論疏》。 組成:柴胡(取銀州者,去須及頭,用銀刀削去黃薄皮少許,粗布拭淨,銼細,勿令犯火)7錢,升麻(不經雨陽者,形色翠碧,削去皮,用黃精汁浸1宿,曬乾,銼,蒸,再曬)3錢,葛根(取潔白肥嫩者,用雪水或秋露潤透,切片,陰乾)9錢,羌活(去頭,細銼,以淫羊藿拌浥3日,曬乾,去藿)5錢,防風(勿用叉頭叉尾者,叉頭令人發狂,叉尾發人痼疾,取肥大柔潤色黃通理者銼細)5錢,甘草(取黃中通理者,去頭尾尖處各45寸,僅取中節,切作寸許長,入瓷器中好酒浸蒸,從巳至午,取出曬乾,銼細)7錢5分,知母(槐砧上銼細,于木臼杵搗數千下,勿犯鐵器)7錢,石膏(取潔白如束針者,研極細,用甘草水飛3遍,澄清去水,曬乾再研)3兩,桃仁(去皮,同白朮、烏豆置瓷器中,煮3伏時取出,劈開心黃如金色爲度,曬乾,搗爛)5錢,紅花(粟米浴浸片刻取出,用布袋絞去黃汁,青蒿拌覆1宿,曬乾)3錢5分,豬苓(銅刀削去黑皮,切作薄片,用東流水浸1宿取出,銼細,以升麻葉對拌蒸1日,去葉,曬乾,如無葉,即升麻亦可)9錢,鲮鯉甲(取近尾甲,好酒浸1日,擇高潔地上掘1土穴,用炭火燒赤,置甲于穴內,以淨瓦覆之,瓦上實土,勿令氣泄,俟冷取出研碎,另掘1土穴,埋甲過宿,次早取用)5錢5分,粳米1合(淘淨)。 主治:痎瘧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