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胸脅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胸脅滿
定義與出處
胸脅滿為中醫證名,指胸部與脅肋部位出現脹滿不適之感,首見於《素問·刺熱論》。此症多因外邪侵襲、氣機壅滯,或臟腑功能失調所致,臨床常伴隨其他症狀,需結合病機辨證施治。
病因病機
- 邪阻氣鬱
外感寒熱之邪或內傷情志,導致氣機運行不暢,肝膽經脈受阻,引發胸脅脹滿。如《傷寒論》所述,邪入少陽時,樞機不利,可見「胸脅滿而嘔」,宜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 - 陽明病兼少陽證
陽明病雖以胃腸實熱為主,但若兼見「胸脅滿不去」,說明邪氣仍滯留少陽,此時雖有潮熱,仍須以小柴胡湯先解少陽之邪,再議攻下。 - 熱入血室
見於婦人外感期間經水適來,熱邪乘虛內陷血室,與血相結,表現為「胸脅滿如結胸狀」,伴譫語、寒熱往來。治法當刺期門穴以瀉肝經實熱,或酌用清熱活血之方。
經典論述
- 《傷寒論》
- 「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此本柴胡證。」指出少陽病胸脅滿的核心病機為「邪鬱半表半裡」,需和解為先。
- 「陽明病,發潮熱……胸脅滿不去者」,強調陽明與少陽合病時,需分步施治。
- 《金匱要略》
熱入血室證屬婦科急症,除胸脅滿外,尚有神志異常(譫語),提示瘀熱擾神,治法需通泄瘀熱。
鑑別要點
- 胸脅苦滿:屬自覺脹悶壓迫感,而「胸脅滿」更側重脹滿不適,二者病機類似,但程度與描述略有差異。
- 結胸證:為水熱互結胸膈,疼痛劇烈拒按,與熱入血室之「如結胸狀」需區分。
治法與方藥
- 和解少陽: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生薑、大棗、甘草)為主方,調暢氣機。
- 瀉熱通瘀:熱入血室者可選刺期門,或配合桃核承氣湯類方活血逐瘀。
- 陽明少陽合治:若裡實已成,可於和解後加芒硝(如柴胡加芒硝湯)軟堅瀉熱。
胸脅滿一症涉及多種病機與證型,臨床須詳辨外感內傷、經絡臟腑關係,方能對證施治。古籍記載及後世醫家經驗,均強調其與少陽樞機、肝膽疏泄之密切關聯。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