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滲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滲濕,中醫名詞,指水濕內停,泛濫於體內的病理現象。

滲濕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

  • 飲食不節,過食肥甘厚味,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濕內停;
  • 久病體虛,正氣不足,不能運化水濕,水濕內停。

滲濕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 水腫:全身或局部水腫,以下肢為重。
  • 小便不利:尿量減少,尿色混濁。
  • 大便溏薄:大便稀薄,不成形。
  • 舌苔白膩:舌苔白厚,水滑。
  • 脈濡緩:脈象濡緩,沉細。

滲濕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滲透泄下。《素問.五常政大論》:「其氣滯,其用滲泄。」
  2. 利尿。《素問.至真要大論》:「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3. 健脾利濕。《傷寒論》:「白朮四兩,甘草二兩,生薑三兩,大棗十二枚,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三升。」
  4. 活血化瘀。《金匱要略》:「當歸四兩,川芎三兩,赤芍三兩,桃仁三十個,紅花三兩,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三升。」

滲濕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

  • 飲食清淡,少吃肥甘厚味。
  • 適量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情緒波動。
  • 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滲濕是中醫常見的病症,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