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附禦寒湯

JIANG FU YU HAN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5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1%
肺經 15%
心經 13%
肝經 11%
腎經 8%
胃經 7%
膀胱經 6%
大腸經 5%
膽經 4%
三焦經 2%
心包經 2%
小腸經 1%
脾經
肺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三焦經
心包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9

方劑組成解釋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乾薑,是因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驅除體內寒氣,對於因寒氣侵襲導致的胃寒、腹痛、嘔吐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2. 回陽救逆:乾薑能溫陽回陽,對於因陽氣不足導致的四肢厥冷、面色蒼白、脈微細等症狀也有治療作用。

因此,薑附禦寒湯以乾薑為君藥,可有效溫中散寒,回陽救逆,達到禦寒保暖的效果。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半夏,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1. 降逆止嘔: 半夏性味辛溫,具有降逆止嘔之效。本方主要用於治療寒邪侵襲,導致的胃寒嘔吐,脾胃不和等症狀。半夏能降胃氣,止嘔逆,配合生薑、附子溫中散寒,相輔相成,共奏溫中散寒、降逆止嘔之效。
  2. 燥濕化痰: 半夏又具燥濕化痰之效。寒邪侵襲,易導致痰濕內阻,進一步加重寒症。半夏能燥濕化痰,疏通經絡,配合生薑、附子溫陽化寒,使寒邪、痰濕得以清除,有效改善寒症。

薑附禦寒湯中包含柴胡,主要原因有二:

  1. 疏肝解鬱,助陽散寒:柴胡性微寒,善於疏肝解鬱,而肝鬱氣滯易導致寒邪內侵,因此柴胡可以疏解肝氣,使陽氣暢達,從而達到散寒止痛的效果。
  2. 協調藥性,增強療效:薑附禦寒湯以溫陽散寒爲主,而柴胡的加入則可以調節藥性,使其更能協調脾胃,達到溫陽而不燥,散寒而不寒的效果,進一步提升療效。

因此,柴胡在薑附禦寒湯中扮演着疏肝解鬱、助陽散寒,以及協調藥性的重要角色。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防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寒,止咳化痰: 防風性味辛溫,善於疏散風寒,止咳化痰。與方中薑、附子等溫熱藥材相配合,可以更有效地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風寒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固表止汗,防止邪氣入侵: 防風具有固表止汗的作用,可防止風寒之邪再入侵,鞏固治療效果。同時,防風還能調節機體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預防再次感冒。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羌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驅寒散寒: 羌活性溫,味辛,善於疏散風寒,並能止痛,故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頭痛、肢體痠痛等症狀。薑附禦寒湯主治風寒客於肌表,導致的畏寒肢冷、鼻塞流涕等症,羌活的加入有助於驅散風寒,解除表寒。
  2. 行氣通絡: 羌活具有行氣通絡之功,能疏通經絡,改善血液循環,對於風寒引起的經絡阻滯、氣血運行不暢,有很好的緩解作用。薑附禦寒湯中加入羌活,可輔助其他藥材,更有效地驅寒止痛,改善寒邪引起的各種不適。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藁本,主要是由於其散寒解表的功效。

藁本味辛性溫,具有發散風寒、止痛之效,對於因風寒外襲引起的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

薑附禦寒湯以溫熱散寒為主,藁本的加入,既可加強散寒解表之功,又能促進藥物氣血運行,更有效地驅散外邪,溫通經絡,達到禦寒止痛的效果。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扶正固本,增強抵抗力: 人參性溫,味甘,具有補氣益血、扶正固本的功效。冬季寒冷,易傷人體陽氣,導致抵抗力下降。人參能補益元氣,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抵禦寒邪侵襲,使人體更能適應寒冷環境。
  2. 溫陽散寒,助薑附驅寒: 薑附禦寒湯以薑、附子等溫陽散寒藥為主,人參的溫陽補氣功效,可以增強薑、附子的驅寒作用,使藥效更強,更有效地驅散寒邪,達到溫陽禦寒之效。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薑附禦寒湯以薑、附子為君藥,溫熱之力強勁。甘草性甘平,味甘能緩和藥性,避免藥物過於辛燥,防止燥熱傷陰。

2. 增強功效:

甘草味甘,能緩解附子的毒性,並能增強附子的溫陽散寒功效,使藥效更為平和、持久,達到更好的禦寒效果。

薑附禦寒湯中包含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升散解表: 升麻性微寒,具有升散解表之功,可疏散風寒表邪,使邪氣從表透發,達於肌膚,並解表散寒。而薑附禦寒湯主治外感風寒,症見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肢體痠痛等,升麻的升散解表作用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2. 助薑附驅寒: 薑附禦寒湯以薑、附子為主,溫陽散寒,而升麻可助薑附之力,使溫陽散寒之效力更強,更能有效驅散寒邪,溫暖陽氣。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鬱李仁,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1. 溫陽散寒,潤腸通便:鬱李仁性平味甘,入脾、大腸經,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緩解因寒邪凝滯所致的腹痛、腹脹、便祕等症狀,配合薑附溫陽散寒,能達到寒邪散去、腸道通暢的效果。
  2. 通利水道,利水消腫:鬱李仁也能利水消腫,對於因寒邪阻滯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也有輔助作用,使寒邪更易排出體外,進一步提升禦寒效果。

整體而言,鬱李仁的加入,既能促進寒邪的排出,又能改善因寒邪所致的腸胃不適,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當歸,主要是為了補血活血,以溫和氣血、增強禦寒能力。

當歸性溫,味甘辛,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在薑附禦寒湯中,當歸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溫補脾腎,促進氣血運行,增強人體抵抗力,達到禦寒的效果。同時,當歸還能改善因寒邪入侵導致的氣血不足、手腳冰冷等症狀,使身體更有效地抵禦寒冷。

薑附禦寒湯作為一張經典的中醫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寒症,如肢冷、腹痛等因體內陽氣不足而引起的病證。在該方中加入桃仁,看似與溫里散寒的主調不甚協調,實際上卻蘊含著深層的中醫理論。桃仁性味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的功效。在薑附禦寒湯中加入桃仁,是基於中醫“通則不痛”的理念,通過活血化瘀,改善因寒邪導致的血液凝滯,從而緩解疼痛。此外,桃仁還能輔助薑附等藥物更好地行氣散寒,使整體療效更加全面。因此,桃仁在薑附禦寒湯中的應用,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智慧,既可增強溫里散寒之功,又可兼顧活血止痛,達到治療寒凝血滯的目的。

薑附禦寒湯中加入附子,是因其具有極強的溫陽散寒之效。

附子為附子根,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為溫陽散寒之要藥。其藥性溫熱,能直接溫煦陽氣,驅散體內寒邪,並能溫通血脈,改善血液循環。

薑附禦寒湯以附子為君藥,配合生薑、白朮等藥物,旨在溫陽散寒,益氣健脾,適用於寒邪入體,導致肢冷畏寒、腹痛泄瀉、面色蒼白等症。

主治功效


以下為中藥方劑「薑附禦寒湯」的詳細介紹:

  • **藥方組成:**乾薑、半夏、柴胡、防風、羌活、藁本、人參、甘草、升麻、鬱李仁、當歸、桃仁、附子。

  • **性味:**辛、溫。

  • **歸經:**肺、脾、腎。

  • **功效:**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化痰除濕、止瀉止痛。

  • **主治:**中氣不足、寒氣客於脾胃之間、相引兩脅縮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濁涕不止、不聞香臭、咳嗽腦痛、上熱如火下寒如冰、頭時作陣痛或暴痛、兩目中流火、視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鳴耳聾、喜晴明惡陰寒、夜不得安臥、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飲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齒動搖不能嚼物、腰臍間及尻腎膝足胻冷、陰汗自出、行步失力、風痹麻木、小便數、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卒遺失無度、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上牽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牽心腹陰陰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調煩心霍亂逆氣裡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氣腹中腹鳴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陰盛陽虛之證。

  •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12克,每日2-3次。

  • **禁忌:**陰虛火旺者慎服。

  • 藥理作用:

    • 乾薑、附子:溫經散寒,溫裡溫中。
    • 半夏:化痰除濕。
    • 柴胡、防風、羌活、藁本:疏風解表,祛風除濕。
    • 人參:補氣健脾。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
    • 升麻:升陽舉陷,透疹解毒。
    • 鬱李仁:瀉下利水,降氣潤燥。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桃仁:活血化瘀,潤腸通便。
  • 臨牀應用:

    • 感冒:薑附禦寒湯可治療風寒感冒,症見惡寒發熱,頭身痠痛,鼻塞流涕,咳嗽痰多。
    • 脾胃虛寒:薑附禦寒湯可治療脾胃虛寒,症見脘腹冷痛,喜暖畏寒,食少納呆,大便溏薄。
    • 風濕痹痛:薑附禦寒湯可治療風濕痹痛,症見關節疼痛,腫脹,屈伸不利。
    • 月經不調:薑附禦寒湯可治療月經不調,症見月經後或前,小腹疼痛,經血量少或過多,經期延長或縮短。
    • 便祕:薑附禦寒湯可治療便祕,症見大便乾燥,排便困難,腹脹腹痛。
  • 注意事項: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
    • 兒童及老年人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 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寒涼食物。
    • 服藥期間應避免勞累,注意休息。
    • 服藥後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就醫。
  • 總結: 薑附禦寒湯是中醫常用的溫裏祛寒方劑,具有溫經散寒、溫裡溫中、化痰除濕、止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中氣不足、寒氣客於脾胃之間等症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咳血耳鳴牙齦腫脹痛肩中部肩痛氣喘坐骨神經痛霍亂耳聾麻痺白帶腹中有鳴叫聲五十肩類風濕性關節炎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鼻炎肺氣腫細菌性食物中毒口咽惡性腫瘤(口腔癌)

相同名稱方劑


薑附禦寒湯, 出處:《東垣試效方》卷二。 組成:乾薑(炮)1錢2分,半夏(湯洗)5分,柴胡(去苗)1錢,防風(去蘆)半錢,羌活1錢,藁本(去土)8分,人參(去蘆)半錢,白葵花5朵(去心萼),甘草(炙)8分,升麻7分,鬱李仁(湯浸,去皮尖)半錢,當歸身6分(酒制),桃仁半錢(湯浸,去皮尖,與鬱李仁研如泥,入正藥),黑附子(炮,去皮臍)4錢。 主治:中氣不足,遇冬天寒氣客於脾胃之間,相引兩脅縮急而痛,善嚏,鼻中流濁涕不止,不聞香臭,咳嗽腦痛,上熱如火,下寒如冰,頭時作陣痛,或暴痛,兩目中流火,視物(目荒)(目荒)然,或耳鳴耳聾,喜晴明,惡陰寒,夜不得安卧,胸中痰涎,膈咽不通,飲食失味,口中沃沃,牙齒動搖,不能嚼物,腰臍間及尻腎膝足胻冷,陰汗自出,行步失力,風痹麻木,小便數,氣短喘喝,少氣不足以息,卒遺失無度。婦人白帶,陰戶中大痛,上牽心而痛,黧黑失色;男子控睾而痛,牽心腹陰陰而痛,面如赭色,食少,大小便不調,煩心,霍亂,逆氣,裏急,而腹皮白或黑,下氣腹中腹鳴,膝下筋急,及腰背肩胛大痛,此陰盛陽虛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