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清胃丸

HUANG LIAN QING WE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8

寒性指數

2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肝經 14%
胃經 14%
心經 12%
脾經 11%
大腸經 6%
小腸經 4%
腎經 4%
三焦經 3%
膽經 3%
膀胱經 1%
心包經 1%
肺經
肝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腎經
三焦經
膽經
膀胱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

梔子味苦性寒,入肝、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功效。其能清泄胃火,對於胃熱引起的口苦、口渴、便祕等症狀有緩解作用。同時,梔子還可清心熱,對於心煩、失眠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

因此,在黃連清胃丸中加入梔子,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作用,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連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清熱解毒:連翹性寒,味苦,入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與方中黃連、黃芩等清熱燥濕藥物配合,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治療濕熱蘊結、胃腸積熱所致的口苦口乾、脘腹脹痛、噁心嘔吐等症。

二、疏散風熱:連翹兼具疏散風熱之效,與黃連、黃芩等藥物共同作用,可有效清解外感風熱,兼治熱病初起或熱毒入絡所致的咽喉腫痛、發熱等症。

因此,連翹的加入不僅增強了黃連清胃丸的清熱解毒功效,更拓展了其臨牀應用範圍,使之更能有效治療各種熱證。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通泄腑氣:大黃性寒,味苦,入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可瀉除胃腸積熱,促進腸道蠕動,解除胃熱所致的便祕、腹脹等症狀,協同黃連清熱瀉火,達到清胃瀉熱之效。

2. 抑制濕熱內蘊:濕熱內蘊可導致脾胃失調,出現腹脹、腹痛、口苦、口粘等症狀。大黃能清熱利濕,通泄濕熱,可抑制濕熱內蘊,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清熱燥濕、降火通便的效果,改善脾胃功能。

黃連清胃丸中包含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燥濕止瀉:黃芩性寒,味苦,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與方中其他藥物如黃連、梔子、連翹等共同作用,可清解胃熱,燥濕止瀉,治療因濕熱內蘊引起的胃脘脹痛、口苦口乾、食慾不振、腹瀉等症。
  2.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黃芩還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一些因熱毒引起的胃痛、腹痛等症,黃芩可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石膏,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止渴的功效。黃連清胃丸主治胃熱熾盛、口苦口乾、煩躁不安等症狀,石膏可配合黃連等藥物,共同清熱瀉火,達到降熱除煩的效果。
  2. 滋陰生津: 石膏除了清熱瀉火之外,還具有滋陰生津的功效。胃熱傷津,導致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石膏可滋陰生津,緩解津液虧損,使症狀得以改善。

黃連清胃丸中包含牡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瀉火解毒: 牡丹皮性寒,味苦,具有清熱涼血、瀉火解毒的功效,能有效抑制胃火上炎,減少胃熱對胃黏膜的損傷,並緩解因胃熱引起的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狀。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牡丹皮同時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胃部瘀血,減輕胃部疼痛。此外,牡丹皮還能有效消腫止痛,有助於緩解因胃熱引起的胃脹、腹痛等症狀。

因此,黃連清胃丸中加入牡丹皮,可以協同其他藥材,更好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達到治療胃熱引起的各種症狀的目的。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暑,疏風散熱: 薄荷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暑、疏風散熱的功效,可輔助黃連、黃柏等苦寒藥物,更有效地清熱瀉火,改善胃熱引起的口苦、口渴、胃痛等症狀。
  2. 行氣止痛,降逆止嘔: 薄荷能疏散肝氣,行氣止痛,並可降逆止嘔,緩解胃熱引起的胃氣上逆、噁心嘔吐等症狀。

薄荷與黃連清胃丸中其他藥物配合,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是方劑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知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滋陰潤燥: 知母味甘苦性寒,入肺、腎經,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與黃連、黃柏等藥材共同作用,能有效清瀉胃火,並滋潤胃陰,緩解因胃火亢盛引起的口乾舌燥、便祕等症狀。
  2. 配伍增效,相輔相成: 知母與黃連、黃柏等藥材配伍,能相輔相成,加強清熱瀉火的效果。知母的滋陰潤燥之性,可以緩解黃連、黃柏等藥材的燥性,避免傷陰。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芒硝,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 瀉熱解毒:芒硝性寒,味苦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解毒、通便的作用。黃連清胃丸主要用於治療胃熱、胃火熾盛等症,芒硝的加入可輔助黃連清熱解毒,並促進腸道蠕動,排出體內積熱。

二、 引藥下行:芒硝能引導藥物下行,促進藥效直達病竈。黃連清胃丸中含有多味苦寒之藥,芒硝可引導這些藥物下行至胃部,發揮更好的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作用。

黃連清胃丸為清熱瀉火之良方,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胃腑,清肅內熱。方中黃連為君,苦寒直入心胃,善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佐以荊芥,雖性微溫,然其芳香行散,能疏風解表,使熱邪得以外散,不致鬱滯。荊芥在此,一則協同黃連增強清熱之力,二則以其辛散特性,引導諸藥上達頭面,下至腸胃,使全方清熱而不涼遏,疏散而不傷正。此外,荊芥還可調和諸藥,使方劑作用更為圓融,適合胃火上炎,或兼有風熱表證者服用。綜觀黃連清胃丸之配伍,荊芥之加入,實為點睛之筆,彰顯中醫辨證施治之智慧。

黃連清胃丸中包含生地黃,主要是為了 滋陰清熱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功效。黃連清胃丸主要用於治療胃熱熾盛所致的口苦口乾、胃脘灼痛、嘈雜泛酸等症狀。生地黃在方中可以 滋陰降火,緩解胃熱,並配合黃連、黃芩等藥物 清熱解毒,達到清胃瀉火、養陰生津之效。此外,生地黃還可以 涼血止血,有助於治療胃熱所致的出血症狀。

黃連清胃丸中含有黃連,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大作用: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能清瀉胃中熱邪,適用於胃熱引起的口乾舌燥、口苦咽乾、胃痛灼痛等症狀。
  2. 燥濕止瀉: 黃連能燥濕止瀉,對於脾胃濕熱導致的腹瀉、痢疾等症狀,也能起到很好的治療作用。

因此,黃連在黃連清胃丸中起到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作用,對於治療胃熱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重要意義。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升麻,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升麻具有清熱解毒、透疹止痛的功效,可輔助黃連等藥物清熱瀉火,並疏散體內毒素,緩解胃腸熱毒所致的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症狀。
  2. 升麻可升陽舉陷,提振脾胃功能。由於黃連等藥性偏寒,容易損傷脾胃陽氣,升麻的升陽作用可以中和寒性,促進脾胃運化,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負擔。

黃連清胃丸中含有防風,主要原因在於其疏散風熱,兼具解表的功效。

黃連清胃丸主要用於治療胃熱引起的口苦、口乾、舌苔黃膩等症狀。而防風能散風解表,並能疏散上焦風熱,對於胃熱引起的頭脹、目眩、鼻塞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

此外,防風也能促進脾胃運化,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改善胃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因此,在黃連清胃丸中加入防風,能夠起到清熱解表、和胃止嘔的協同作用,提升藥效。

黃連清胃丸為清熱瀉火、解毒涼血之良方,其組成精妙,內含黃連、黃芩、黃柏等苦寒之品,專治胃火旺盛、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方中加入當歸,看似與清熱藥性相悖,實則暗藏玄機。當歸味甘辛,性溫,入肝、心、脾經,善於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在黃連清胃丸中,當歸的作用尤為關鍵,它不僅能滋潤因苦寒藥物可能導致的陰虛,防止傷及正氣,更能引導諸藥直達病所,增強療效。此外,當歸還能調和方中諸藥,使之寒而不烈,清而不滯,達到清熱而不傷陰、瀉火而兼養血的雙重效果,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調和陰陽的治療原則。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調和藥性:黃連味苦寒,性寒涼,容易傷脾胃。甘草味甘性平,能調和黃連的寒性,避免其過於寒涼而傷脾胃。

二、增強療效:甘草具有健脾益氣、緩解藥物毒性的作用,與黃連搭配能更好地清熱瀉火,且甘草能保護脾胃,避免黃連過於寒涼對脾胃造成損傷。

甘草的加入,不僅能調和藥性,更能增強藥效,使黃連清胃丸更好地發揮其清熱瀉火、消炎止痛的作用。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解表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胃經,具有疏散風寒、解表止痛、通鼻竅、消腫排膿等功效。黃連清胃丸主要用於治療胃熱熾盛所致的口苦、胃痛、口臭等症狀,而白芷的疏風解表作用可以輔助清熱解毒,緩解胃熱所致的疼痛不適。
  2. 芳香醒脾,開胃消食: 白芷氣味芳香,具有醒脾開胃之效。加入黃連清胃丸中,可以緩解胃熱造成的食慾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狀,使藥物更易於被吸收和利用,提高療效。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緩解胃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牙齦腫痛等症狀,並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部瘀血。
  2. 緩解胃痛: 赤芍能舒筋活絡,緩解胃部痙攣,有助於緩解胃痛。此外,赤芍還能降低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減少胃部炎症。

因此,赤芍在黃連清胃丸中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緩解胃痛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的功效。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玄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能清瀉胃火,解毒消腫,並能涼血止血,與黃連等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清熱瀉火,消腫止痛的功效。
  2. 增強藥效: 玄參與黃連等藥材配合,可增強藥效。玄參能促進黃連的清熱瀉火作用,並能緩解黃連的燥性,使藥效更加溫和,更易於患者接受。

因此,玄參的加入,不僅能發揮自身的清熱解毒功效,還能增強黃連清胃丸的藥效,使其更有效地治療胃熱症狀。

黃連清胃丸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生津: 天花粉味甘性寒,能清熱生津、除煩止渴。其性寒,可與黃連、黃柏等寒涼藥物相佐,加強清熱瀉火之力。
  2. 利尿消腫: 天花粉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可助於消除胃熱引起的口渴、小便赤黃等症狀,同時也可緩解胃熱引起的胃脘脹滿、食慾不振等問題。

總而言之,天花粉在黃連清胃丸中起到了清熱生津、利尿消腫的輔助作用,有助於增強藥效,更有效地治療胃熱引起的各種症狀。

主治功效


黃連清胃丸

【組成】

  • 梔子
  • 連翹
  • 大黃
  • 黃芩
  • 石膏
  • 牡丹皮
  • 薄荷
  • 知母
  • 芒硝
  • 荊芥
  • 生地黃
  • 黃連
  • 升麻
  • 防風
  • 當歸
  • 甘草
  • 白芷
  • 赤芍
  • 玄參
  • 天花粉

【主治功效】

  • 口乾舌燥
  • 臉頰紅腫
  • 牙齒疼痛
  • 牙根腐爛
  • 嘴裡流出熱口水
  • 煩渴想喝冷飲
  • 呼吸有臭味
  • 頭痛眼睛發紅
  • 小便黃赤大便乾燥

【中藥方劑組成介紹】

  • 甘草 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 白芷 具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利水消腫、固崩止帶、散風寒、活絡止痛、燥濕、排膿、止咳化痰等功效。

  • 薄荷 性辛涼,入肺、肝經。具有發汗解表、清利咽喉、透疹、止血、降氣、透疹、疏肝解鬱、清熱解毒、消暑等功效。

  • 赤芍 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 大黃 具有清熱利尿、瀉下、止血、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降氣、清熱涼血、清熱瀉火等功效。

  • 當歸 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等功效。

  • 防風 性溫,微苦,歸肺、脾、膀胱經,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黃連 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

  • 黃芩 性味苦、寒,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 荊芥 性微溫、味辛,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祛風除濕、止癢、止血、活絡止痛、透疹、消食化積、斂瘡等功效。

  • 連翹 具有清熱瀉火、散風熱、清熱解毒、散結、排膿、利水消腫、止嘔等多種功效。

  • 芒硝 性寒味苦鹹,歸肺、胃、大腸經,具有清熱利尿、瀉火、瀉下、利水消腫、破血消癥、通便、軟堅、清熱利濕、活絡止痛等功效。

  • 牡丹皮 性寒,味苦,歸心、肝經,具有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等功效。

  • 生地黃 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升麻 性味辛、苦、甘,微寒,可入肝、膽、脾、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清熱瀉火、清熱解毒、補血養肝、散風熱、透疹、補陽等功效。

  • 石膏 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尿、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止咳平喘、化腐生肌和活絡止痛的功效。

  • 天花粉 性甘寒,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利水消腫、排膿、潤燥、清熱解毒等功效。

  • 玄參 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之效。

  • 知母 性寒、味苦,具有清熱瀉火、滋陰潤燥的功效。

  • 梔子 具有多種傳統代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總結】

中藥方劑「 黃連清胃丸 」,具有清熱解毒、瀉火、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適用於治療口乾舌燥、臉頰紅腫、牙齒疼痛、牙根腐爛、嘴裡流出熱口水、煩渴想喝冷飲、呼吸有臭味、頭痛眼睛發紅、小便黃赤大便乾燥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炒山梔2兩,連翹2兩,大黃2兩,黃芩2兩,生石膏2兩,丹皮2兩,薄荷2兩,知母3兩,樸消1兩,荊芥1兩,生地1兩,黃連1兩,升麻1兩,防風1兩,當歸尾1兩,甘草1兩,白芷1兩,赤芍1兩,玄參1兩,花粉1兩。
瀉熱解毒,清胃通便。
上為極細末,樸消煎水泛為小丸。
每服2錢,以開水送下。
忌食五辛葷腥;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瀉下作用,脾胃虛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頭痛腮腺炎牙齦腫脹痛結膜炎原發性高血壓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口乾口渴多痰眼睛紅痛舌苔乾燥(舌乾)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清胃丸, 出處:《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組成:炒山梔2兩,連翹2兩,大黃2兩,黃芩2兩,生石膏2兩,丹皮2兩,薄荷2兩,知母3兩,朴消1兩,荊芥1兩,生地1兩,黃連1兩,升麻1兩,防風1兩,當歸尾1兩,甘草1兩,白芷1兩,赤芍1兩,玄參1兩,花粉1兩。 主治:瀉熱解毒,清胃通便。主治:口燥舌乾,兩腮焮腫,牙齒疼痛,齒根潰爛,口流熱涎,煩渴飲冷,氣息臭穢,頭痛目赤,尿澀便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