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經丸

DIAO J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1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9%
脾經 16%
心經 15%
肺經 12%
胃經 12%
腎經 11%
大腸經 3%
心包經 2%
膽經 2%
膀胱經 1%
三焦經 1%
肝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腎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膽經
膀胱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4

主治功效


調經丸

**主治功效:**月經不調,來月經時腹部疼痛,是由於氣血鬱結造成的。

**組成:**香附,阿膠,熟地黃,川芎,白朮,橘皮,茯苓,當歸,白芍,麥門冬,半夏,續斷,牡丹皮,延胡索,沒藥,益母草,吳茱萸,茴香,甘草,黃芩,艾葉

藥材功效:

  • **甘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

  • **艾葉:**溫經,補陽,調經,止血,祛風除濕,安胎,止咳化痰,溫裡溫中,活絡止痛,通經絡。

  • **白芍:**平肝息風,補血養肝,健脾胃。

  • **白朮:**補氣,利水滲濕,固表止汗,生津止渴,安胎,健脾胃,祛風除濕。

  • **半夏:**溫化寒痰,止咳化痰,止嘔,降氣,燥濕,利水消腫,散結。

  • **川芎:**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溼,補血,強筋骨。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止血,活血化瘀,止咳平喘。

  • **阿膠:**補血,補氣,滋陰,止血,止咳化痰,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安胎,潤燥,補血養肝。

  • **茯苓:**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

  • **黃芩:**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

  • **麥門冬:**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益氣安神。

  • **沒藥:**活血調經,散瘀止痛,消腫生肌。

  • **牡丹皮:**清熱瀉火,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破血消癥,排膿,滋陰。

  • **熟地黃:**補血,滋陰,益精,補腎,滋補養生。

  • **吳茱萸:**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

  • **香附:**理氣解鬱,疏肝理氣,調經止痛,散結消痞。

  • **茴香:**溫裡溫中,理氣行氣,驅蟲殺蟲,補腎壯陽,疏肝解鬱,活絡止痛,健脾益氣。

  • **續斷:**補陽,補氣,強筋骨,補益肝腎,利水消腫,安胎,通經絡,止血。

  • **延胡索:**活血化瘀,理氣行氣,破血消癥,活絡止痛。

  • **益母草:**調經止痛,解毒,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破血消癥,活血化瘀,安胎。

  • **橘皮:**利水滲濕,止嘔,清熱利尿,理氣行氣,降氣,燥濕,健脾胃,理氣,止咳化痰,解魚蟹毒。

總結:

調經丸是一種中藥方劑,具有調經止痛、活血化瘀、理氣解鬱、益氣補血等功效。臨牀上,常被用於治療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瘀血、崩漏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熟地6兩,砂仁(打細,和黃酒炒,九蒸九曬)3錢,當歸(酒蒸)4兩,白芍(酒炒)3兩,川芎(酒蒸)1兩半,丹參(酒蒸)3兩,茺蔚子(酒蒸)4兩,香附(醋酒制)4兩,薑汁(鹽水制)1兩,白朮(陳土炒)4兩。
血熱者,加丹皮,生地各2兩;血寒者,加肉桂5錢。
以益母草八兩,酒、水各半,熬膏和煉蜜為丸。
每服4錢,空腹時淡鹽湯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調經丸由香附、阿膠、熟地黃、川芎、白朮、橘皮、茯苓、當歸、白芍、麥門冬、半夏、續斷、牡丹皮、延胡索、沒藥、益母草、吳茱萸、茴香、甘草、黃芩、艾葉等中藥組成。其中,香附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阿膠具有滋陰補血、止血的功效;熟地黃具有補血滋陰、益精填髓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的功效;橘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茯苓具有健脾益氣、利水滲濕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功效;麥門冬具有養陰清肺、潤燥止渴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續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止血的功效;牡丹皮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散瘀的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沒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益母草具有活血調經、利水消腫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的功效;茴香具有行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甘草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的功效;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艾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調經丸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因此孕婦、哺乳期婦女、月經過多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腹痛月經不調陰道炎前列腺炎胰臟炎白帶神經性厭食症慢性肝硬化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子宮頸惡性腫瘤(子宮頸癌)高血壓性心臟病高血壓性腎臟病嘔吐腎絲球腎炎子宮頸炎月經稀少下腹部痛腹瀉

相同名稱方劑


調經丸, 出處:《集驗良方》卷二。 組成:紫丹參1斤(切薄片)。 主治:經水不調。

調經丸,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熟地3兩,當歸2兩,芍藥1兩半,香附4兩,莪朮1兩,陳皮1兩,白朮2兩,枳實1兩,烏藥1兩,砂仁5錢,阿膠5錢,艾葉7錢。 主治:經水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有積塊,或赤白帶下,或經水2-3月不行。

調經丸, 出處:《女科秘要》卷三。 組成:三棱1兩,蓬朮1兩,川歸1兩,白芍1兩,生地1兩,熟地1兩,玄胡1兩,白茯苓1兩,川芎8錢,砂仁8錢,烏藥8錢,香附1兩2錢,大茴香2兩,小茴香2兩。 主治:婦人血氣皆虛,月經前期,色如豬肝水,五心作熱,腰痛,小腹痛,面色痿黃,不思飲食。

調經丸,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 調經丸(《慈禧光緒醫方選議》。)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組成:香附1兩(童便炙),蒼朮1兩,赤苓1兩,川芎3錢,烏藥1兩,黃柏3錢(酒炒),澤蘭1兩,丹皮8錢,當歸8錢。主治:調經養血,止痛散瘀。 。 主治:調經養血,止痛散瘀。

調經丸, 出處:《回春》卷六。 組成:當歸(酒洗)2兩,川芎1兩,熟地黃(薑汁炒)1兩,青皮(麸炒)1兩,陳皮1兩,枳殼(去瓤,炒)1兩,白朮(去蘆)1兩,厚朴(薑汁炒)1兩,小茴香(炒)1兩,艾葉(去筋)1兩,三棱(煨醋炒)1兩,莪朮(煨醋炒)1兩,砂仁1兩,白芷1兩,牛膝(去蘆,酒洗)1兩,玄胡1兩,香附(醋炒)5兩,粉草5錢,琥珀5錢(另研入)。 主治:經閉。

調經丸,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香附(炙)200兩,阿膠(炒)100兩,熟地100兩,川芎50兩,白朮(炒)75兩,橘皮50兩,茯苓50兩,當歸75兩,白芍75兩,麥冬50兩,法半夏50兩,川斷50兩,丹皮50兩,玄胡索(醋炙)25兩,沒藥(炙)26兩,益母草100兩,吳茱萸(炙)25兩,小茴香(炒)25兩,甘草15兩,黃芩50兩,艾葉(炒炭)50兩。 主治:理氣調經,止痛散瘀。主治:經血不調,行經腹痛,氣滯血凝。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